☕️越通社新闻下午茶(2022.12.17)

​ 越通社新闻下午茶为您梳理今日主要资讯,每天一分钟,知晓天下事!
☕️越通社新闻下午茶(2022.12.17) ảnh 1
越通社河内——·值2022年圣诞节暨2023年新年即将来临之际,12月17日上午,越南国家主席阮春福代表党、国家和越南祖国阵线领导人前往河内总教区和越南天主教团结委员会看望慰问天主教界人士,向广大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祝贺圣诞。中央和河内市领导陪同看望慰问。(阅读全文)

·12月17日,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在河内主持召开以“2030年越南经济:稳定宏观经济、保障衡量宏观经济各大指标、坚定战胜挑战”为主题的第五次越南经济论坛全体会议。(阅读全文)

☕️越通社新闻下午茶(2022.12.17) ảnh 2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主持第五次越南经济论坛。图自越通社
·印度尼西亚著名学者——安塔拉通讯社前高级编辑、资深记者穆罕默德·安东尼(MohammahAnthoni)高度评价越南国家主席阮春福将于12月21日至23日对印度尼西亚进行国事访问的重要意义。(阅读全文)

·越通社驻联合国记者报道,12月15日至16日,“77国集团(G77)和中国”部长级会议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越南外交部部长助理阮明姮和越南驻联合国代表团出席会议。

以“促进文化发展的体制、政策和资源”为主题的2022年文化工作研讨会于12月17日上午在北宁省京北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值此“河内-空中奠边府大捷”50周年(1972·12·18-2022·12·18)和越南人民军建军78周年之际,由河内还剑湖和古街管理委员会与河内首都司令部政治局B52胜利博物馆联合举行的“空中奠边府大捷”展览会于12月16日下午开幕。(阅读全文)

☕️越通社新闻下午茶(2022.12.17) ảnh 3“空中奠边府大捷”展览会现场。图自越通社
·越南驻美国商务处处长、贸易参赞杜玉兴于12月16日接受越通社驻华盛顿记者的采访时表示,截至2022年10月底,越南对美国的水产品出口额超过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美国仍然是越南水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 虾类、查鱼和金枪鱼是越南对美国出口的三大主要产品,其分别占越南水产品对该市场的出口总额的38%、26%和23%。

·12月16日下午,Green i-Park股份公司与中国台湾领先电子公司仁宝集团在太平省签署GreeniP-1工业园区土地及基础设施转租原则协议。根据协议,仁宝集团租赁Greeni-Park股份公司在太平省太平经济区连河泰工业园区的40多公顷土地,用于开展电子设备制造和组装厂项目。该项目一期将在15公顷的土地上建设工厂。

·据越南国家水文气象预报中心的消息,12月17日,由于强冷空气来袭,越南北部陷入深度严寒,平原地区气温普遍低于10摄氏度,山区3-5摄氏度,高山地区可能出现雾凇天气。(阅读全文)

☕️越通社新闻下午茶(2022.12.17) ảnh 4附图。图自因特网
·彻底解决非法、不报告、不管制(IUU)捕鱼情况,广义省多措并举防止违反打击IUU规定的捕捞活动并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特别是该省渔民已经意识到他们在合法、安全地开发水产品方面的责任。(完)
越通社

更多

范明政总理与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出席越南与南非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图自越通社

越南坚定支持非洲提升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南非媒体认为,范明政总理此访以及与南非达成的协议延续了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近期对越南国事访问的结果,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新阶段,并在农业、可再生能源、数字化转型和科学技术等领域扩大合作。

河内市委常务副书记阮文锋代表首都党委、政府和人民,分别向得乐省、林同省和庆和三省各移交100亿越盾援助款项。图自laodongthudo.vn

河内市向得乐省、林同省与庆和省提供300亿越盾救灾援助

为响应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的号召,践行“河内为全国、与全国同行”的精神,河内市于11月24日下午在国会大厦举行援助资金交接仪式,向近期遭受持续暴雨和洪灾严重影响的得乐省、林同省和庆和省提供总额300亿越盾的救灾资金。

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主席潘英山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第十三届越中人民论坛开幕

11月24日上午,由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越中人民论坛在河内开幕。

弘扬多元文化 深化越美友谊

弘扬多元文化 深化越美友谊

11月23日,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美国驻越南外交使团及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在河内联合举办“越南—美国友好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是纪念两国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1995—2025)系列重要活动之一。

得乐省公安力量为深度受淹地区群众运送食品。图自越通社

📝时评:越南两级地方政府抗灾实践 有力回击不实言论

2025年10月和11月,越南南部与中部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暴雨和洪灾,这对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两级地方政府模式构成了巨大挑战。但通过这次灾害,许多省、市和基层都证明了“四个就地”方针在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