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公约》:彰显越南积极印记的历史性转折

越通社驻新德里记者采访了印度国家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技术解决方案总监苏丹许·米塔尔(Sudhanshu Mittal),就印度在网络安全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越南在推动地区与全球合作中的日益重要作用进行探讨。

附图。图自互联网
附图。图自互联网

越通社河内——值此越南将于10月25日至26日举办《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又称《河内公约》)开放签署仪式之际,越通社驻新德里记者采访了印度国家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技术解决方案总监苏丹许·米塔尔(Sudhanshu Mittal),就印度在网络安全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越南在推动地区与全球合作中的日益重要作用进行探讨。

米塔尔指出,网络犯罪的活动范围如今已远超以经济利益为动机的个体行为。数字经济的爆发式发展为此类犯罪提供了土壤。

他指出,目前出现的一些新型威胁包括:针对即时支付系统的金融诈骗;以“数字逮捕”(伪装执法人员进行恐吓勒索)为代表的社会工程欺诈;跨国形式的勒索软件即服务攻击;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入侵;供应链渗透,以及利用人工智能(AI)制造虚假信息和“深度伪造”(deepfake)内容,干扰选举并误导公众舆论。

从经济和社会角度来看,米塔尔认为网络犯罪带来的后果不仅包括直接的经济损失、生产经营中断、企业声誉受损和法律及安全成本上升,还削弱了公众对数字空间的信任,尤其是老年人和弱势群体;同时,当能源、医疗、电信等关键基础设施遭受攻击时,也会引发社会恐慌和心理不安。

谈及印度在网络安全保障方面的经验,米塔尔强调,印度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法律框架和国家—私营部门协作机制。代表性举措包括:《2000年信息技术法》、印度计算机应急响应小组(CERT-In)、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中心(NCIIPC)、印度网络犯罪协调中心(I4C),以及2023年《数字个人数据保护法》(DPDP)等。

他同时指出,公私合作机制发挥着关键作用,政府与Nasscom 及印度数据安全委员会(DSCI)携手,打造安全的数字生态系统并促进创新。

就《河内公约》本身,米塔尔评价称,这是联合国近二十年来在网络犯罪领域推出的首个全球性条约,旨在推动各国法律协调,加强跨境调查合作、电子证据共享及法律和技术援助。他认为,该公约为包括印度在内的各国提供了加强国际协作、能力建设和完善法律体系的重大机遇。

米塔尔特别指出,越南之所以被选为《河内公约》开放签署仪式的东道国,源于越南在公约起草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其以《2018年网络安全法》为代表的坚实法律框架、有效的执法能力和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

他援引数据显示,越南在2024年全球网络安全指数(GCI)中位列世界前20名,数字空间参与率超过80%。正是这些因素,使越南成为联合国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事件的亮点和理想举办地。(完)

越通社

更多

2024年越保双边进出口总额达2.63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24.4%。图自越通社

开拓越南与保加利亚新的合作空间

自1950年建交以来,越南与保加利亚的友好合作关系持续发展,在国际论坛上一直相互支持。尤为突出的是,双方经贸投资合作保持增长势头,并拓展至科技、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及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

奠边省国会代表释德善上座。图自越通社

越南十五届国会第十次会议:进一步革新立法思路

10月21日下午,国会分组讨论国家主席、政府2021年至2026年任期述职报告;第十五届国会述职报告(草案);国会常务委员会、民族委员会、国会各委员会、国家审计署第十五届任期述职报告;以及2021年至2026年任期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述职报告。

会议场景。图自越通社

第十五届国会第十次会议:讨论三项教育领域法案

在越南第十五届国会第十次会议框架下,10月22日上午,国会听取关于《〈教育法〉若干条款修改补充法》、《高等教育法(修正案)》《职业教育法(修正案)》等三项法案的呈文与审查报告。当日下午国会各代表团对上述内容进行分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