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美术博物馆,艺术作品不再只是静静停留在画框或玻璃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们变成了“会说话的物体”,观众可以互动、探索,感受每一笔画、每一层色彩。
自2021年以来,得益于科技的应用,博物馆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占总游客量的40%。年轻人来这里不仅是为了学习,还为了“打卡”,在社交网络分享独特体验,形成强大传播效应。
抖音博主武清泉:“其实之前我并不知道,但通过社交媒体看到这里的建筑和景观很美,所以我才来参观,并分享给大家,一起过来体验。”
抖音博主黎雄强:“来到这里,我不仅能看到网络上的画面,还能发现更多价值。我在社交网上把这些展示出来,让大家也想来这里,同时也激发自己去探索更多文化价值。”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文庙—国子监。在这里,游客可以通过3D映射、增强现实(AR)和语言人工智能(AI),沉浸式体验古代科举之旅,生动再现学习空间、石碑以及民族崇文重教的传统。虚拟旅游助理、3D虚拟游览、360°VR全景体验等让游客随时随地可以探索遗迹,即使不能亲临现场。尤其是夜间的3D灯光秀,使文庙成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创意空间,吸引众多游客。
目前,许多博物馆不再陈旧,而是艺术与科技交汇的空间;许多遗迹不再沉睡,而是通过生动体验“发声”,触动人心。
越南美术博物馆馆长阮英明:“3D虚拟游览、线上体验参观、电子门票系统等发挥了很多作用,为观众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科技并未削弱传统价值,反而让遗产以全新的方式焕发光彩。每一次轻触屏幕、每一次佩戴VR眼镜、每一次虚拟游览,都是一次唤醒历史记忆的,让历史更加生动鲜活。如今,用科技唤醒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趋势,更成为共同的使命——让每一处遗产都能用新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触动人心,并在数字时代广泛传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