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传统手工艺村向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焕新升级

不再“坐等客来”,河内市郊区的农民借助一部智能手机,就让产品走向更大市场。在地方政府的协同以及各类数字技能培训项目的支持下,众多传统手工艺村正逐步转型——既守住手艺与乡土之魂,也为数字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

过去,邓氏梅的家庭制作的产品主要面向北部市场,销售方式以传统线下为主。然而,在原富川县支持居民在县级社交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后,她的产品已销往各地;她还主动把产品上架电商平台,带动营收提升约 15%—20%。

河内市凤翼乡郑梅床幔生产厂老板 邓氏梅: 县级中心常组织进厂现场直播,把真实工序与产品质量直接呈现给消费者,大家更放心。当初我对直播很陌生,不知从何下手;经过试点,再参加县里组织的直播培训,如今站在镜头前我也自信多了。

在凤翼乡领导倡议下,直播带货自2023年起在手工艺村铺开。统计显示:全乡电商交易额由1470亿越盾跃升至逾1万亿越盾(2024年),增长约7倍。

河内市凤翼乡居民 武氏嬈:上个月我参加了在线直播销售课程,把自己制作的葛粉卖了出去,找上门的顾客明显增多。每节课都让我受益匪浅,从沟通话术到登台推广产品,学到很多实操技能。

iViet公司电子商务部主任 杜文越乡亲们逐渐形成了一种互相分享、共同实践的风气,通过在线渠道的直播、视频来推广工艺村的产品。我认为,与地方一起工作的过程非常积极,特别是各位领导也非常坚决,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方针,指导大家从基础到高级逐步掌握电子商务和更高效的网络销售知识。

参加培训课程时,农民们不仅仅获得知识,还能亲身实践直播带货、产品视频剪辑等技能。特别是,每周都在乡政府所在地举办一次直播带货活动。这不仅为生产、经营户提供了一个更好地向消费者宣传、推广产品的机会,也帮助传统手工艺村在数字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富玉出口藤竹编有限公司代表 阮俊杰:我们公司以前主要将产品向国外市场出口,现在我们发现电商平台和线上销售非常有潜力,因此也积极开展线上销售。我觉得顾客对我们的产品关注度很高,这让我们更有信心推动线上销售。

在科技的支持和当地政府的协同下,那些在村庄里的农民和工匠,如今已能自信地站在镜头前,把产品推广给数以百万计的消费者。这不仅仅是工作方式的改变,更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守业”到“掌业”。一个由乡村勤劳双手推动的可持续数字经济,正在逐步形成。(完)

越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