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即将出台支持绿色交通工具转型的决议

河内市建设局副局长陶越龙表示,落实政府的指示,河内市已制定公共交通巴士绿色转型方案,力争到2030年完成100%的转型。

河内支持绿色交通工具转型。图自农业环境报
河内支持绿色交通工具转型。图自农业环境报

越通社河内——落实国会关于成立“2020年《环境保护法》生效以来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执行情况” 监督团的第131/2024/QH15号决议,由越共中央委员、国会副主席黎明欢率领的国会第一工作组与河内市举行工作会议。

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孟权强调,这是首都进一步提升环境与空气质量管控水平的重要契机。

阮孟权详细介绍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及运输的环境卫生保障措施。其中,该市重点推进垃圾收运处理作业的机械化,着力破除政策机制障碍以推动该领域社会化进程。

关于落实政府总理关于遏制环境污染紧急措施的第20/CT-TTg号指示,阮孟权透露,市人民委员会将尽快提请市人民议会出台支持民众实现交通绿色转型的决议。

河内市建设局副局长陶越龙表示,落实政府的指示,河内市已制定公共交通巴士绿色转型方案,力争到2030年完成100%的转型。目前,全市出租车已有47.3%转换为电动或清洁能源车辆。

陶越龙补充说,关于第20号指示的落实,该市将制定包含资金补贴、税费减免及车企支持等绿色交通工具转型支持政策的决议。

国会副主席黎明欢在会议上发表结论性讲话时表示,将对市人民委员会和市人民议会关于第20号指示执行的计划草案和决议草案提出指导意见。该计划包含市内中心限制燃油摩托车和汽车、加强污染源管控等具体措施。

黎明欢认为,改善环境污染需从每位市民的环保行为习惯入手,尤其要重视源头垃圾分类以减少日常垃圾量。

同时,河内市应采取有效施策,将可持续城市规划与提高民众意识相结合,以及加强环境保护管理现代化。其中,该市应采取更有力措施,增强各级行业和整个政治体系对环保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核心地位的认识。

黎明欢同时建议,河内市应注重空气污染问题,及早解决市内河流及锐江-底江污染问题,加快工业园区和手工艺村污水处理站投资进度。

黎明欢要求,当前阶段,河内市应重点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市民对遵守环保法规的意识,营造绿色、清洁和美化的环境,喜迎八月革命暨九·二国庆节80周年纪念活动。(完)

越通社

更多

附图。图自互联网

东盟在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上加强合作

7月30日,第36届东盟环境高官会议(ASOEN-36)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东盟各成员国及对话伙伴一同出席会议,共商加强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关系。

代表们参观展览上的产品。图自越通社

胡志明市展示百个绿色、再利用、循环利用的模型和产品

在2025年绿色转型论坛暨专项回收日活动框架下,越南优质商品企业协会同企业扶持与经营研究中心(BSA)于7月31日在胡志明市联合举办展览会,展示和介绍50家企业、创业团队及高等院校的100个绿色、再利用、循环利用的模型和产品。

庆和省人民委员会以线上方式与法国发展署举行工作会议。图自庆和报

庆和省启动抗旱、防冲蚀、防洪及应对气候变化项目

庆和省计划于2026年1月启动“抗旱、防冲蚀、防洪及应对气候变化”项目。该项目利用法国发展署(AFD)的贷款资金,总投资额近9450亿越盾(约合3700万欧元),其中AFD贷款约为6890亿越盾,无偿援助超过430亿越盾,其余为地方自筹资金。

分阶段、因地制宜推行低排放区。图自越通社

英国专家:分阶段、因地制宜推行低排放区

技术、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挑战,正成为河内等摩托车和私家车仍占主导地位的发展中城市推进绿色转型的主要障碍。英国华威大学能源创新中心的副教授、博士丁光长接受越通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自2031年1月1日起,河内将完全停止生产和进口一次性塑料制品。图自互联网

河内采取有力行动 共创无塑料垃圾的未来

河内市每天产生142.7万吨垃圾,其中60%是尼龙袋和一次性塑料。为营造美化绿化的环境,保护人民的健康,近日,河内市人民议会通过决议,规定了该市减少塑料排放的措施,制定逐年减少塑料垃圾的路线图。

乂安省本伟(Bản Vẽ)水电站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节泄洪计划。图自越通社

北部及北中部五省面临山洪滑坡风险

据国家水文气象预报中心的消息,受复杂天气影响,7月23日至25日,全国多地将出现强降雨及潮位偏高等危险天气现象,北部及北中部五省山洪、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风险显著升高。

第3号台风已减弱为低压区

7月23日凌晨1时,低压区中心位于北纬20度、东经104.8度,台风中心最大风力不足6级(即每小时不足3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