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完善电动车基础设施 为转型进程顺利且可持续进行

向绿色能源交通工具转型是必然局势。为了顺利、可持续地实现转型,首要任务是完善基础设施,包括技术基础设施和政策制度的构建。在河内,向电动车转型的进程正按照既定路线图推进。

V-green 在河内新建的充电站。图自人民报
V-green 在河内新建的充电站。图自人民报

越通社河内——向绿色能源交通工具转型是必然局势。为了顺利、可持续地实现转型,首要任务是完善基础设施,包括技术基础设施和政策制度的构建。在河内,向电动车转型的进程正按照既定路线图推进。

开展充电站规划

自2026年7月1日起,河内将正式禁止燃油摩托车在环城一号路内行驶。这项政策不仅影响到环城一号路内的居民,也会波及到需进城工作的外围居民。

充电站是电动车基础设施中的关键要素之一。河内市建设局投资财务处处长范长城表示,目前全市充电桩约有1000个,服务于公交车、汽车(包括私家车)、电动车和电动自行车等多种交通工具。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全面排查一环内及其沿线的停车场地,以便安装充电桩。同时,还将增加环城一号区域的停车位,以方便外来人停车、转换交通方式。

针对老旧公寓,也需要进行调研以评估居民需求,并在公共区域合理规划充电站布局,同时加强对私人充电站技术标准的监管。

推动电池技术研究

多位专家指出,除了发展充电站系统外,还应尽快出台统一的充电桩技术标准与规范,为企业投资建设提供方向。

越南国家标准、计量和质量委员会标准部主任阮文魁表示,由科学技术部部牵头制定的《电动车充电桩国家技术规范》(QCVN)草案已完成,并提交科学技术部长审议,拟于近期发布。该规范以目前被多国广泛应用的国际标准 IEC 61851-1:2017为参考基础,还结合了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电动车的核心硬件是电池,“但目前仅通过国家技术规范对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的电池进行管理。因此,行内专家建议应参考国际标准,制定适用于电动汽车的国家电池技术规范。

与此同时,还需建立电池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法律框架,以及覆盖电池整个生命周期的质量监管体系,以确保安全、环保,推动电动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向绿色能源交通工具转型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共同趋势,各国都高度重视电池的研发与生产。

专家指出,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对废旧电池材料的高效回收与再利用研究,提高材料的纯净度和可再利用性。同时,应建立电池废弃物管理体系,其中应明确生产商、进口商和消费者的责任,以确保电池的回收与处理过程安全可控。(完)

越通社

更多

附图。图自互联网

东盟在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上加强合作

7月30日,第36届东盟环境高官会议(ASOEN-36)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东盟各成员国及对话伙伴一同出席会议,共商加强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关系。

代表们参观展览上的产品。图自越通社

胡志明市展示百个绿色、再利用、循环利用的模型和产品

在2025年绿色转型论坛暨专项回收日活动框架下,越南优质商品企业协会同企业扶持与经营研究中心(BSA)于7月31日在胡志明市联合举办展览会,展示和介绍50家企业、创业团队及高等院校的100个绿色、再利用、循环利用的模型和产品。

庆和省人民委员会以线上方式与法国发展署举行工作会议。图自庆和报

庆和省启动抗旱、防冲蚀、防洪及应对气候变化项目

庆和省计划于2026年1月启动“抗旱、防冲蚀、防洪及应对气候变化”项目。该项目利用法国发展署(AFD)的贷款资金,总投资额近9450亿越盾(约合3700万欧元),其中AFD贷款约为6890亿越盾,无偿援助超过430亿越盾,其余为地方自筹资金。

分阶段、因地制宜推行低排放区。图自越通社

英国专家:分阶段、因地制宜推行低排放区

技术、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挑战,正成为河内等摩托车和私家车仍占主导地位的发展中城市推进绿色转型的主要障碍。英国华威大学能源创新中心的副教授、博士丁光长接受越通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自2031年1月1日起,河内将完全停止生产和进口一次性塑料制品。图自互联网

河内采取有力行动 共创无塑料垃圾的未来

河内市每天产生142.7万吨垃圾,其中60%是尼龙袋和一次性塑料。为营造美化绿化的环境,保护人民的健康,近日,河内市人民议会通过决议,规定了该市减少塑料排放的措施,制定逐年减少塑料垃圾的路线图。

乂安省本伟(Bản Vẽ)水电站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节泄洪计划。图自越通社

北部及北中部五省面临山洪滑坡风险

据国家水文气象预报中心的消息,受复杂天气影响,7月23日至25日,全国多地将出现强降雨及潮位偏高等危险天气现象,北部及北中部五省山洪、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风险显著升高。

第3号台风已减弱为低压区

7月23日凌晨1时,低压区中心位于北纬20度、东经104.8度,台风中心最大风力不足6级(即每小时不足39公里)。

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红河率团赴兴安省检查第3号台风防御工作。图自越通社

政府副总理陈红河检查兴安省和海防市台风防御工作

陈红河副总理要求兴安省继续严格执行值班制度,按照"四个就地"方针做好应对预案;同时,全天候实时更新台风动态、预警信号、应急信息等台风相关信息;各力量要主动协调配合,有效处置突发情况,最大限度降低台风影响,确保人民群众和企业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