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越南人体质基金会:绿色创新孵化平台 助力环保实践

当一段悠扬的音乐从一部精致的手机中响起时,韩清江接起了电话。这位“专注越南人体质”基金会”旗下“青年环保项目”第四代成员在简短的交谈后露出灿烂的笑容说:“我已经完成了作为项目‘青年传播大使’的使命。这段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也更有信心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

TH集团的青年环境行动项目。
TH集团的青年环境行动项目。

当一段悠扬的音乐从一部精致的手机中响起时,韩清江接起了电话。这位“专注越南人体质”基金会”旗下“青年环保项目”第四代成员在简短的交谈后露出灿烂的笑容说:“我已经完成了作为项目‘青年传播大使’的使命。这段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也更有信心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

这位2003年出生、来自河内的女孩,用了整整一小时与我分享她参与“专注越南人体质”基金会的点点滴滴。她说,这是一个孵化绿色创意的摇篮,也是年轻“大使”们提高知识水平、获得实践机会、投身可持续环保事业的重要平台。

在“青年环保行动项目”的推动下,许多由年轻人提出的环保创意得以落地,并在社区广泛传播,尤其有助于提升公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环保意识。例如:“越南无塑料袋日”传播活动、“生态足迹”培训课程、“超级塑料”环保桌游以及“绿色方便面”倡议(将方便面包装改造成实用物品和饰品)等。

在谈到其加入 “绿色之眼”小组的经历时(该小组负责运营“环境青年行动项目”),韩清江回忆说,自己是在2022年参加由“专注越南人体质”组织的一场环保传播培训班时首次了解这个项目的。

anh-don-04-2024.jpg
韩清江
giang-trong-chuyen-trao-doi-tai-my-ngoai-cung-ben-trai.jpg
韩清江通过“青年环保项目”和“绿色之眼“小组有机会参加与环境领域有关的国际交流活动。

“参加培训班后,我发现‘绿色之眼’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青年活动。于是我一直关注,等到第二年小组开始招募新成员时,我就立即报名。很幸运,我于2023年3月正式成为项目的成员。”韩清江兴奋地说。

她特别提到,项目最大的魅力在于,成员不仅是参与者,更是被授权的行动者,拥有自主组织环保活动和项目的权利,能够带动更多青年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绿色之眼”各代成员的职责包括:运营和拓展社交媒体平台,传播环保理念;通过文章、图片、视频等创意形式制作传播内容,提升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的实际行动;同时,还参与策划与组织各类培训班、研讨会、圆桌论坛等,为环境议题发声,提出可行方案。

“这一年多的经历,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和经验,也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和沟通技巧。‘绿色之眼’锻炼了我应变和组织的能力,让我更加坚定地传播环保理念。”江分享道。

在众多参与的活动中,令江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担任“越南无塑料袋日”传播活动的协调员的时段。这场活动旨在提升公众对一次性塑料袋危害的认知,鼓励大家转向更环保的生活方式。

活动期间,韩清江及其团队在TH true mart及多家超市、商场发放布袋,取代塑料袋使用。她们还同步举办摄影展,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这场活动吸引了众多媒体记者关注,准备的布袋也很快被领光。“活动结束后大约十天,我在街上还看到有人使用我们当时发放的布袋装物品,”韩清江兴奋地说,这一细节足以说明活动在改变公众消费习惯和环保意识方面已见成效。

作为“绿色之眼”项目第五代成员,越南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杨宝玉从学生时代起就参与了专注越南人体质基金(VSF)的培训课程。宝玉表示,通过观察发现“绿色之眼”项目有许多由青年发起的环保活动和宣传行动,这让她深感兴趣。

ho-tro-ngay-trai-dat.jpg
”绿色之眼”项目第五代成员杨宝玉支持学生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

"我认为这是非常新颖的模式,能有效触达年轻群体。因此我申请成为“绿色之眼”成员,希望参与传播环保理念、践行有意义的活动。"宝玉分享道。2024年4月起,她正式成为项目成员。

担任“绿色之眼”项目"青年大使"一年来,宝玉最深刻的体会是专业能力的显著提升。在项目期间,她和团队成员不仅通过研讨会、座谈会获取环保新知,更获得自主策划活动的实践机会。

谈及难忘经历,宝玉特别提到2024年7月的"生态足迹"培训——该项目包含知识传授及在菊芳国家公园三天两夜的实地考察。这是她首次与另一位成员全程策划执行考察活动。

2024-y4e-thuc-dia-cuc-phuong.jpg
2024年7月的"生态足迹"培训在菊芳国家公园进行。

此次菊芳之行主要面向青年记者,参与者需完成环保主题新闻作品。活动不仅通过专家分享激发灵感,更让年轻人深入了解当地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为创作积累素材。

另一项令她自豪的是"超级塑料桌游"计划(胡志明市团队为全国9所小学开发的环保桌游)。作为“绿色之眼”2024年重点支持项目,该创意将塑料污染知识融入益智游戏。宝玉说:"这完美体现了我们'用新颖形式传播环保知识'的理念。成品在顺化、胡志明等试点城市的学生中反响热烈。"

2025年3月河内地球一小时活动中,团队在VSF展区陈列的三套桌游因其互动性和生动内容,成为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体验点。参与者的热情印证了创新传播方式的潜力。

宝玉还介绍了“绿色方便面”计划(河内团队在东英特殊学校指导用泡面盒制作饰品)。该项目既减少塑料污染,又帮助特殊学生掌握将方便面包装袋制成钥匙扣、耳环等创收技能。

sieu-nhua-boardgame-can-tho-thcs-nguyen-trai-4.jpg
sieu-nhua-boardgame-q.jpg
sieu-nhua-boardgame-ha-noi.jpg
sieu-nhua-boardgame-daklak-1.jpg

2025年初,团队向VSF总监提交样品,用于在TH School师生间推广。这些蕴含环保理念的手工艺品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第一次接触由方便面包装袋制成的产品时,许多学生和老师都感到惊讶,他们未曾想到,这种熟悉的废弃物竟然可以被回收再利用,制成如此结实而又精致的物品。从最初的好奇出发,他们逐渐认识到再生利用的价值:原本看似无用的包装袋,实际上完全可以转化为有用的产品,而不是继续加剧塑料污染。“我认为,如果能将这些再生产品实现商业化,不仅有助于推广绿色生活方式,也能为回收再利用活动注入更多资源” 杨保玉分享道。

2024-sang-kien-moi-truong-san-pham-my-tom-xanh-2.jpg
2024-sang-kien-moi-truong-san-pham-my-tom-xanh-1.jpg
2024-sang-kien-moi-truong-san-pham-my-tom-xanh-10.jpg
2024-sang-kien-moi-truong-san-pham-my-tom-xanh-7.jpg
由方便面包装袋制成的产品。

对韩青江、杨宝玉,以及“专注越南人体质基金会”下属“青年环保行动项目”的其他年轻人而言,这段与项目同行的旅程,已经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以杨宝玉为例,在进入VOV交通频道工作之前,她在一年时间里积极参与“绿色之眼”项目。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保玉曾探索多个主题,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在参与项目过程中,她有机会接触实践,倾听来自各地青年的故事,并深入了解环保相关的知识与信息。

在完成项目任期后,宝玉逐渐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希望成为一名专注于环境与塑料污染议题的记者。

2024-y4e-tap-huan-buoc-chan-sinh-thai.jpg
2024-y4e-tap-huan-buoc-chan-sinh-thai-1.jpg
2024-y4e-tap-huan-buoc-chan-sinh-thai-3.jpg
各项社区项目有助于增强年轻人的领导能力。

如今,杨保玉、韩青江以及众多曾参与该项目的年轻人,都可以自豪地展示他们的良好成绩单——这份成果源于不懈学习的精神和青春的全情投入。

可以说,“专注越南人体质基金会”正是一个培育绿色创意的“孵化器”,为自然环保收获了一季又一季的“丰收”。事实上,2025年也是“青年环保行动项目”启动五周年的关键一年。每年,基金会都会支持5至10项青年环保创意,不仅提供资金援助,还给予专业指导,使得多个项目得以持续实施与拓展。

这正是帮助年轻人积累知识、提升能力、拓展思维、明确方向的重要平台。

越南农业与环境战略政策研究院副院长阮忠胜博士高度评价"专注越南人体质基金会"近期推动的环保倡议。他指出,该基金会作为非营利性社会机构,始终致力于推动越南可持续发展事业。

阮忠胜指出:"该基金会公开承诺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践方向具有积极意义。众所周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包含17个核心目标和169项具体指标,越南政府也相应确立了17个国内目标和115个量化指标。基金会的这一战略定位令人印象深刻。"

在2023年与2024年,基金会还与原“自然资源与环境战略政策研究院”(现为“农业与环境战略政策研究院”)携手,实施了包括“越南无塑料袋日”在内的多项传播行动,旨在提升公众减少塑料垃圾的意识。

vtvv-chien-dich-ngay-khong-su-dung-tui-nilon-viet-nam.jpg

青年环保行动项目通过创新方式积极推动环保理念传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该项目不仅在社交媒体平台发起倡议,还深入超市、零售企业等消费场所,以生动多样的形式向公众传递"减少一次性塑料袋使用"的环保理念。

阮忠胜援引零售业数据指出:"该项目成效显著,2023年减少塑料袋使用量达4万个,2024年更实现16万个的减排成果,累计减量约2.5吨。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他强调,"若能持续深化项目实施,并与其他环保行动形成合力,必将取得更为显著的环保效益。"

他还指出,目前一些零售商也开始意识到,需逐步减少难降解塑料袋的使用,转向更易降解、对环境友好的替代品。

他补充说: “在与‘绿色之眼’项目成员合作过程中,我发现当代年轻人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熟悉技术与数字化,对传播方式非常了解,也拥有许多富有创意的想法。他们的角色至关重要——不仅仅是当前行动的参与者,更是未来的传承者和引导者。”

不过,他也坦言,目前Z世代中仍有一部分人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他希望通过像“绿色之眼”这样的青年环保行动项目,让更多年轻人逐步提升自我认知。

2022-y4e-doi-thoai-5.jpg
参与“青年环境行动项目”的年轻人。

阮忠胜特别指出,近期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的奠边府大捷70周年、南方解放与国家统一50周年等纪念活动内容,生动反映了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历史荣光的深切认同。他强调:"这些现象有力证明了越南青年绝非对历史漠不关心,相反,他们正以崭新的方式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这充分表明年轻一代并非对历史缺乏热情,关键在于我们需要找到更能触动他们内心的传播方式。在环保领域同样如此——近年来,年轻人已经通过创新实践有力推动了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他特别指出,"我们应当充分尊重青年主体地位,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让年轻一代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核心力量。"

阮忠胜强调:"参与'绿色之眼'等环保项目的青年群体尤为可贵,他们犹如播撒绿色未来的使者,将环保理念的种子广泛传播至社区各个角落。"基于这一认知,他建议:"应当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青年环保行动'这类示范项目,让更多年轻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他也提醒:环境问题看似每天都在我们的意识中,但许多人却尚未真正意识到它的存在或严重性。他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转变有关气候变化的认知与行为,共同朝着更可持续的未来努力。

“我希望 ,专注越南人体质基金会在未来能将其运行扩展到全国更多地区,持续为各种致力于环保的倡议注入动力,让我们的祖国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阮忠胜强调。

从农业与环境部代表和“青年环境行动项目”成员的分享中可见,专注于越南体质基金会不仅践行着可持续发展的使命,还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从而助力越南实现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的目标。

阮忠胜博士总结道:"这些实践成果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党和国家推进绿色转型战略的信心,同时也彰显了社会组织把握时代脉搏、践行社会责任的担当精神。"(完)

越通社

更多

河内市大力促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图自互联网

河内绿色交通转型:优先发展充电站和基础设施

近年来,河内市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转型取得了初步进展,体现了该市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坚定决心。然而,充电站基础设施不足、优惠政策不够完善、车辆投资成本高等问题,仍是推进这一进程的主要挑战。

附图。图自互联网

东盟在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上加强合作

7月30日,第36届东盟环境高官会议(ASOEN-36)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东盟各成员国及对话伙伴一同出席会议,共商加强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关系。

代表们参观展览上的产品。图自越通社

胡志明市展示百个绿色、再利用、循环利用的模型和产品

在2025年绿色转型论坛暨专项回收日活动框架下,越南优质商品企业协会同企业扶持与经营研究中心(BSA)于7月31日在胡志明市联合举办展览会,展示和介绍50家企业、创业团队及高等院校的100个绿色、再利用、循环利用的模型和产品。

庆和省人民委员会以线上方式与法国发展署举行工作会议。图自庆和报

庆和省启动抗旱、防冲蚀、防洪及应对气候变化项目

庆和省计划于2026年1月启动“抗旱、防冲蚀、防洪及应对气候变化”项目。该项目利用法国发展署(AFD)的贷款资金,总投资额近9450亿越盾(约合3700万欧元),其中AFD贷款约为6890亿越盾,无偿援助超过430亿越盾,其余为地方自筹资金。

分阶段、因地制宜推行低排放区。图自越通社

英国专家:分阶段、因地制宜推行低排放区

技术、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挑战,正成为河内等摩托车和私家车仍占主导地位的发展中城市推进绿色转型的主要障碍。英国华威大学能源创新中心的副教授、博士丁光长接受越通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自2031年1月1日起,河内将完全停止生产和进口一次性塑料制品。图自互联网

河内采取有力行动 共创无塑料垃圾的未来

河内市每天产生142.7万吨垃圾,其中60%是尼龙袋和一次性塑料。为营造美化绿化的环境,保护人民的健康,近日,河内市人民议会通过决议,规定了该市减少塑料排放的措施,制定逐年减少塑料垃圾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