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河内——与西原地区其他原住民一样,莫侬族也有多种类型的铜锣,用于村庄和氏族的节日和活动。在莫侬族的锣钲中,贡普拉克(Gong Prak)是一种非常独特且罕见的锣。他们只在重要场合或社区的大型节日才会使用这种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演进,目前在林同省乃至整个西原地区,贡普拉克锣已所剩无几。
贡普拉克由铜合金和银制成,区别于普通锣。整套锣仅包含三面鼓形凸起的锣,直径15至20厘米,呈铜色,使用久了会泛出深黑色光泽。贡普拉克的声音既如石箫般清脆洪亮,又庄严雄伟,形成独特音色:时而高亢嘹亮,回荡森林深处;时而浑厚低徊,令聆听者感受到神圣与亲近。
在演奏方面,贡普拉克锣很少单独演奏,常作为民间节日中锣鼓合奏的开场乐器。
为了拥有一套贡普拉克锣,莫侬族人须以多头水牛和黄牛交换。有的贡普拉克锣一套价值相当于几
十头大水牛,因此被视为无价之宝,只有富裕家庭才能拥有并世代相传。林同省德安乡布吉朗鲁村艺人氏梅的家,是少数仍珍藏稀有贡普拉克锣的家庭之一。艺人氏梅表示:“如今,很少有人会敲这种锣。在我们村,锣队里只有几个人会用。锣是我们家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父亲教我,现在我教我的孩子们,年轻的一代,让他们懂得锣在每一次使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莫侬族人来说,中间有凸点的锣被称为“锣”(gong),没有凸点的被称为“扁锣”(钲)。演奏贡普拉克锣之前,艺人必须举行仪式,用一坛米酒和一只公鸡来祭拜锣神,以表敬意。演奏方式也很特殊:艺人一手握绳,使锣悬空,另一只手握木槌敲击,发出洪亮的声音,数里可闻。氏梅艺人补充道:“与普通锣不同,贡普拉克只在重要场合出现,例如社区聚会、新稻节、入村仪式或村庄开业仪式。演奏前,必须举行仪式,祭拜锣神。这种仪式表达了对宝物的尊重。”
过去,只有在重要的节日、重要的场合才能听到贡普拉克锣的声音。如今,面对融合的潮流,为了使越南文化走向世界,莫侬族人将贡普拉克锣介绍给四方游客,并演奏乐曲,让游客欣赏这种罕见锣钲的独特声音。
如今,在莫侬族人中,懂得演奏贡普拉克锣的人已寥寥无几,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艺人。每当节日里奏响贡普拉克,那不仅是乐器的鸣响,更是祖先的回声,是一项无价的精神遗产。
每首贡普拉克曲都有其独特的演奏方式,适应不同的场合,体现了人、神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莫侬族人来说,锣钲通常象征着社会地位以及家族和氏族的权威。而贡普拉克,则是只有富裕家庭才能拥有的珍宝,并一直受到尊崇,世代相传。(来源:《越南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