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胡志明市——自新政府开始运作以来,胡志明市涌现出许多富有创意和灵活性的做法,在为民众和企业办理文件、行政手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正如市人民委员会主要领导所强调的:每一名干部、每一个层级都必须从“行政办事”思维转变为“服务型”思维,把民众和企业视为服务对象、资源和增长动力。
友好周到的政府
运行两级地方政府模式一个多月来,新东协坊(原平阳省)推出多项举措,提升公共行政服务质量,其中“市民自助柜台”成为体现友好亲民的重要亮点。
据新东协坊人民委员会介绍,从6月9日进入两级地方政府试运行阶段至今,“市民自助柜台”一直设在坊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每天准备30至50份点心,包括方便面、水煮蛋、饼干、时令水果、茶和咖啡等,供前来办理手续的市民免费享用。每日经费约40万越盾,由社会化资金筹集。
新东协坊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武清平介绍,中心平均每天接待100至150名市民。刚开始时,不少人不知道餐点是免费提供的,所以还不好意思取用。
“坊人委会主席阮清辉亲自到场介绍并邀请市民品尝。之后,该模式获得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和高度评价。”武清平说。

机构高效顺畅、行动果断(第一期)
自7月1日起,胡志明市与全国同步运行两级地方政府模式。运行一个多月的情况显示,从思维到行动都出现了积极转变,尤其是政府机构逐步健全,运转顺畅稳定;干部、公务员队伍逐步适应新模式,服务态度热情、专业;行政手续不断精简,同时加大分级分权力度,迈向“无地理界限”办事模式,为民众和企业带来便利。
他补充道,这一做法源于对市民需求的观察,并借鉴了此前平阳省行政中心原有的“内部自助柜台”模式,从服务内部人员转向服务市民,认为这是建设友好、现代、专业政府的必要举措。
新东协市民宋庆玲表示,在等待办理手续的时候获邀免费享用点心,让她感到愉快和被关心,等待时间也轻松多了。

同样,巴地坊(原巴地—头顿省)居民黄乐也表示,以前每次去坊里办事都觉得紧张甚至有压力,因为办公环境严肃而不够友好。“但现在进入机关,就有志愿者热心指导,干部服务专业周到,这样的变化让我非常满意。”黄乐说。
另一位巴地坊居民黎海林也肯定了坊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积极变化:“以前我为家人办手续,需要县、社、省三级来回,非常繁琐。现在两级模式太棒了,非常专业。”
巴地坊人委会明确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配置人员和下达指标。中心工作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专业能力,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确保两级地方政府模式高效运行,为民众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数字公务员”减轻干部压力
除了志愿者的协助,机器人“数字公务员”、AI助手等科技手段,也大幅减轻了各乡坊干部在办理行政手续方面的工作压力。
在政府运行初期,前来守德坊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的市民,对两台行政机器人颇感新鲜和愉快。一台机器人担任礼宾,通过语音与市民互动,引导所需手续;另一台则提供点心、饮料和表格。

守德坊居民谢德仲分享道,每次来办事,机器人都很可爱、热情,尤其是它们的幽默用语让等待不再无聊。
“我还体验过自助查询信息,能帮我快速了解手续、提取所需信息,方便我完成文件,非常满意。希望今后能更多应用这样的科技来服务市民。”谢德仲说。
在安庆坊,也配备了两台“礼宾机器人”为市民和企业服务,它们还能在互动中记录市民的反馈。
机器人最大的优点是全天候运作,不论早晨还是下午,都能随时提供服务。熟悉科技的市民甚至可以在家中完成全部操作,从填写表格、提交文件到查询办理进度。
安庆坊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春琼表示,该坊将继续升级机器人以适应更多工作任务。
“人们一看到机器人就很兴奋。这两位‘小伙伴’也传递了一个信息——请大家接触AI技术,并逐渐养成在线提交行政文件的习惯,这样既快捷又方便高效。”阮春荣说。
此外,安庆坊的“数字化应用提升”模式也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普通劳动者和不熟悉科技的居民。(未完待续)

迈向“跨域无界”政务服务(第三期)
自7月31日起,胡志明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各个基层工作组(每组5人)已进驻38个乡、坊办理跨区行政手续。市民和企业可在任意地点办理业务,无需回到常住地。各接待点至少配备5个办事柜台、档案柜及充足的桌椅,方便群众填写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