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胡志明市——目前,胡志明市共有1182项行政手续属于各厅、局的职权范围,可以实现跨行政区受理和办理;此外,另有154项属于乡、坊级职权范围。
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文得多次指示,要大力推进行政手续办理不受行政区划限制,并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100%的行政手续“跨域无界”办理。
市级干部下乡为民服务
自7月31日起,胡志明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各个基层工作组(每组5人)已进驻38个乡、坊办理跨区行政手续。市民和企业可在任意地点办理业务,无需回到常住地。各接待点至少配备5个办事柜台、档案柜及充足的桌椅,方便群众填写资料。
巴地坊是上述38个个乡、坊之一,来自各厅、局的干部下派到基层,协助、指导并受理“跨域无界”的行政手续。
巴地坊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武光荣介绍,该坊按照市人民委员会的指导设置了5个跨区业务受理柜台。
“这种模式非常有意义,让群众更方便。以前办手续要跑到省里,现在只需要到坊里就能办,既省时间又省费用。”武光荣说。
市级机关干部也毫不畏难,积极接受“下派”到各乡坊受理跨区业务的任务,给市民创造便利条件。
刚被派到巴地坊的市农业与环境局土地登记处专员裴文论表示,虽然距离原工作地点近200公里,但并不觉得麻烦。
“我们愿意去任何需要的地方,只要能给群众和企业带来便利。凭借多年积累的业务能力,我还会指导当地干部熟悉以前没有办理过的业务流程和手续。”裴文论说。

从行政办事到服务型转变的有力步伐(第二期)
自新政府开始运作以来,胡志明市涌现出许多富有创意和灵活性的做法,在为民众和企业办理文件、行政手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他介绍,胡志明市推行的“跨域无界”政务服务共有154项,其中农业与环境局的业务占50%以上。这一做法不仅节省群众的时间和交通成本,还能减少面对面接触环节,让专业人员快速受理并及时反馈,确保流程公开透明、可控。
该模式运行初期就收获了不少积极反馈。巴地坊居民阮德成在该坊办理了原本属于其他坊的土地手续后说:“我原以为要跑好几个地方才能办完,没想到在这里一次就办好了,又快又方便。我会推荐给亲友,让他们也来这里办理。”
“跨域无界”政务服务的目的就是方便群众。比如,住在守德坊的人,如果资产在平阳坊或巴地坊,也可以就近办理。来自市财政厅、下派到守德坊的阮志功说:“让群众感到方便、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力争100%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跨域无界”服务
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文得还指示建设局制定计划,把近1000名多余的建筑监察员下放到基层,其他厅局也要轮流下派干部到乡坊执行“跨域无界”政务。
阮文得强调,“哪里需求多,就多派人;需求少的地方就少派,主动在权限内马上落实,不必等待。”
据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厅主任杨鸿胜介绍,胡志明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预计在9月正式启用,届时全市将有41个“跨域无界”受理点,包括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两个分部(位于平阳和巴地—头顿)及38个基层工作组。
为加快进度,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100%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跨域无界”服务,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厅正与市数字化转型中心合作建设数字政务系统,连接各厅局与168个乡坊和特区,计划8月20日试运行,随后全面推广。
胡志明市数字化转型中心主任武氏忠征表示,虽然“跨域无界”政务推行时间不长,但相关数据非常有说服力。
据统计,8月1日首日就受理了9181份申请,其中线上7979份,线下1202份。从8月1日至8日累计受理31037份,线上26709份,线下4328份。
经过一个多月的运行,胡志明市168个乡坊和特区两级地方政府模式全部平稳高效地运转。尽管初期存在网络和系统连接速度慢等困难,但许多地方依靠创新和灵活做法,实现了从“办事型”向“服务型”行政的显著转变。以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运用人工智能减轻干部压力,建设高效能、高效率的地方政府机关。(完)

机构高效顺畅、行动果断(第一期)
自7月1日起,胡志明市与全国同步运行两级地方政府模式。运行一个多月的情况显示,从思维到行动都出现了积极转变,尤其是政府机构逐步健全,运转顺畅稳定;干部、公务员队伍逐步适应新模式,服务态度热情、专业;行政手续不断精简,同时加大分级分权力度,迈向“无地理界限”办事模式,为民众和企业带来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