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河内——7月3日下午,外交部国家海外越南人委员会在河内举行记者会,向媒体通报了党和国家关于旅外越侨的新政策。
巩固民族大团结政策
国家海外越南人委员会主任阮忠坚在记者会上表示,2025年6月24日,越南国会已通过《〈越南国籍法〉若干条款修正补充法》,旨在及时、全面地法律化党和国家对海外越南人的方针政策,为旅外越侨回国投资、生产、经商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同时为国家吸引高素质人才。
修正的法律已调整了有关申请越南国籍的条件,为第二代、第三代越侨以及越裔高素质人才和外国人(如专家、知识分子、科学家等)提供更多便利。这些人须为国家建设与保卫事业作出过特殊贡献,或对越南国家有益。新法规定的便利条件包括:可免除语言要求、居住时间要求和生活保障能力的证明;可直接在越南驻外代表机构提交申请材料。
此外,该法扩大了可恢复越南国籍的对象范围。根据越南国籍法第26条已丧失越南国籍的个人,只需提交恢复国籍的申请,即可予以审查解决。
对于既申请加入/恢复越南国籍又申请保留原国籍的人,须满足两个条件并经国家主席批准:其一,保留外国国籍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其二,不得利用外国国籍损害越南国家的合法权益、安全、秩序和社会安全。
新法还规定,申请恢复越南国籍并同时保留外国国籍的人无需使用原有越南姓名,可选择越南与外文姓名的组合形式作为新姓名。
在其他相关规定方面,修正的法律授权越南驻外代表机构可接收居住在国外的人员提出的加入/恢复越南国籍申请。
对于由越南公民与外国配偶所生、已在外国主管机构登记出生的儿童(过去无法在越南驻外机构登记越南国籍),修正的法律授权政府出台指引,允许此类混血儿童选择越南国籍。但保留外国国籍的前提是须符合其持有国籍的国家法律规定。
此外,修正的法律取消了在申请入籍/恢复国籍/放弃国籍材料中须提交由越南主管机关出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的规定等等。
阮忠坚强调,《国籍法》的修订放宽了入籍与恢复国籍的相关规定,同时允许保留外国国籍,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上的重大突破,消除了诸多障碍,为侨胞早日回归根源、祖国和家乡,融入民族发展新时代打开了机会之门。
该修正的法律将成为吸引人才、高素质人力资源为国家建设发展作出贡献的重要动力,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民族大团结政策,紧密连接起全球600多万越侨与国内超过1亿同胞,共同携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动国家稳步迈进新纪元——民族分发图强的纪元。

激发海外越侨奉献精神与创新创造动力
阮忠坚表示,《科技与创新法》的新点和亮点是首次将“创新”以独立领域的形式纳入国家法律体系,与科学和技术并列。这标志着认识上的重要转变,确认创新是一系列连续活动,从构思、试验到实际应用和商业化。
该法设立了“受控试验机制”(Sandbox),允许在限定时间和范围内试点实施新模式、新技术或新政策。这一机制为人工智能、区块链、医疗与数字教育等先进技术在安全法律环境中运行提供了条件。同时,法律也鼓励高风险研究,通过受控试验、风险共担、风险投资和专项金融机制,推动大胆尝试与创新,并明确在依法依规操作情况下,即使结果未达预期,也保障科研人员和主导机构的合法权益。
在体制创新方面,该法强调从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督转变,注重流程透明、结果评估和风险管理,更加契合科技与创新活动的灵活性与试验性特征。
该法为科研成果商业化提供法律基础,确保研究成果的经济收益根据贡献程度归属于相关机构和个人,从而激励科研人员和企业积极参与。特别是,法律解决了长期以来国家财政资助科研成果所有权不明确的问题。
牵头单位可依法取得使用权或所有权,无需再报批上级机关;科研人员也可从知识产品中直接受益。这是推动科研成果落地、提升知识产权管理透明度的重要进展。法律还支持发展技术交易平台、知识产权评估机构、技术转移支持中心等,构建成果转化生态系统,实现研究与生产经营之间的高效连接。
此外,法律确立了国家科技与创新信息系统和数字平台的基础,推动科研机构、企业与管理机构之间数据互联互通。使用国家预算的单位有义务定期更新数据,同时鼓励非公部门自愿、透明地提供信息,拓展开放数据资源,为科研与创新服务。
阮忠坚表示,法律吸收了侨胞关于Sandbox机制、科研自主权、成果转化、加强私营部门参与等方面的多条建议,受到广泛欢迎。这将进一步激发海外侨胞的奉献精神与创新活力,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阮忠坚透露,今后国家海外越南人委员会将继续与有关部委密切协作,推动法律条款的具体化,确保法律实施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同时也将推动机制建设,让未能回国工作的侨胞也可远程作出贡献,例如通过经验分享、技术转移、人才培训等形式。未来,该委员会将重点推动制定向海外专家、学者“下订单”的机制,参与国内重点科技项目和技术转移方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