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河内——据越南水产加工与出口协会(VASEP)的消息,全国水产品出口正在强劲复苏,今年前九月出口额超过83亿美元,预计全年将突破110亿美元,创下近三年来最高水平。芹苴、金瓯和安江等省份正在水产养殖与加工环节中大力推进高科技应用和数字化转型,走向绿色、可持续生产。
高科技和数字化转型成为新动力
芹苴市政府将渔业确定为尖端经济产业。2025年,芹苴市设定虾类产量达22.97万吨,出口额突破10亿美元大关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芹苴市已部署多项高科技养虾模式,发放超过7500个养殖区域编码,服务于出口产品溯源,确保产品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同时,鼓励企业在加工与分销环节中实现数字化转型,建立从生产到销售的闭环价值链。
越南渔业渔政局下属水产试验、检测和鉴定中心主任武俊强表示,越南的优势不仅在于自然条件,更体现在加工能力、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不断提升。今年水产品出口额达105亿至110亿美元的目标完全可行。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全国水产品出口额达83.3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其中,虾类出口额达33.6亿美元,占总价值的40%以上,主要得益于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主要市场需求回升。

“虾业之都”巩固出口优势地位
与薄辽省合并后,金瓯省成为全国最大养虾省份,养殖面积超过42.7万公顷。预计2025年全省水产品出口额达24.3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7%。
金瓯省力争到2030年水产品出口额达24亿美元。因此,该省正规划达到国际标准的原料养殖区,扩大有机虾、生态虾、高科技虾等模式。同时,该省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获得ASC、BAP、GlobalGAP等国际认证的比例,满足进口市场的严格要求。除虾业外,金瓯省养蟹业也迅速发展,年产量超过3.1万吨。
除渔业外,金瓯省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九龙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中心。这是该省可持续增长的战略性举措。
在气候变化、海水入侵及技术壁垒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各专家认为,向智能化、环保型养殖模式转型是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越南水产加工与出口协会秘书长阮怀南指出,越南渔业必须加快供应链数字化速度,严格管控原料来源,确保可追溯性,以维护主要市场的信任。这也是越南解除非法、不报告和不受管制(IUU)捕捞的警告,提升国际地位的必由之路。
未来,金瓯省及九龙江三角洲各地方将继续加强区域对接,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深加工和新品种研究的投资力度,为渔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助力越南水产品出口迈上新台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