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河内——在庆祝南方解放、国家统一50周年的欢庆时刻,越南通讯社(TTXVN)回顾了与国家同行的光荣历史,并向曾参与卫国战争和履行国际义务的干部、记者、编辑、技术人员及员工致敬。
关于那张“无价地图”的故事
记者、摄影师丁光诚是越通社一位资深摄影记者。1975年,他被派入越通社“尖刀组”,跟随部队解放西贡。他拍摄下了50年前胡志明战役中许多宝贵的历史瞬间。
说到丁光诚,很多人会提到他曾赠送给第66团那张 “西贡地图”的故事。
他回忆说,当我军突破敌军在潘朗的防线后,“尖刀组”记者计划前往大叻,从大叻再去边和,希望能更早进入西贡。但在大叻遇到我军第三军团指挥员后,他们建议回到1号公路,跟随第二军团的部队进入西贡。
离开大叻前,“尖刀组”途经伪军地图署拍照采集资料。当时,其他记者正在采访,丁光诚看到角落堆放着几摞大幅地图,便顺手拿了两套塞入背包,想着到西贡后可以用来找路,不至于迷失。
当“尖刀组”返回时,春禄已解放。在途中,他们遇到了越通社缔结“兄弟单位”——304师。指挥部将他们带入靠近边和市清水根据地的一个橡胶林营地。丁光诚与记者许检随第二军团的主攻部队——包括203装甲旅与304师的英雄第66团,也称“纵深穿插”兵团行动。
在制定攻入独立宫计划时,第66团的指挥官手上的地图只有A4大小,只标示了进攻方向,却没有街道名称或具体路径指引。

看到大家犯难,丁光诚想起背包里的地图,其中一张标注了西贡街道名称,便毫不犹豫地将其赠予指挥员。
这张地图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指挥员立即铺开几近席子大小的地图,详细研究进军路线,并分配任务。得益于清晰的地图信息,第66团顺利按计划于1975年4月30日上午攻入西贡。
丁光诚说,当时只是觉得部队需要就给了,也未向任何人提起此事。直到10年前,在一次纪念南方解放40周年的交流会上,304师的范春世中将回忆道:“当我们接到‘纵深穿插’兵团进攻西贡的任务时,非常困惑,因为只有军事地图,没有城市行政地图。4月22日,在开作战会时,丁光诚记者带来了那张行政地图,使我们清楚知道通往独立宫的每一条路口、拐弯……”
借此,第66团成为最早进入独立宫的部队,抓获杨文明内阁并押送至广播电台宣布无条件投降。
如今,这张地图由第66团交回304师,现由第二军团保存。当年兵团指挥部研究作战方案时的照片,至今仍由越通社和304师保存。
回忆国家光辉岁月
回忆50年前的峥嵘岁月,越通社原国内新闻部南方新闻室记者、编辑吴玉碧表示:“我们——南方新闻部的记者编辑,因亲历那段辉煌岁月而感到无比自豪,那是我们人民战胜世界最强帝国主义的伟大时刻。”
她回忆,自1975年3月10日邦美蜀率先解放,随后分别是嘉莱、昆嵩等省,伪军在西原彻底溃败的消息与画面通过解放通讯社、军队记者与国际记者争相报道。当时,不用安排,所有记者编辑每天早上6点准时到单位,晚上都尽可能加班等消息。
胜利捷报不断传来,每半小时更新一次。南方新闻部的记者编辑们在这些日子里沉浸在幸福中。1975年4月30日上午10时30分,接到军队攻入独立宫的消息——西贡解放了!河内李常杰街5号越通社总部五楼喜庆的鞭炮声响起。
那几天,机关前聚满了等候消息的群众。鞭炮响起,人群蜂拥至越通社前方的公园门前欢呼雀跃,不少人激动落泪高喊:“胡志明万岁,越南万岁!”大家合唱着刘有福的《解放南方》这一首歌。
越通社和解放通讯社记者源源不断发回新闻,记录下西贡解放首日的激动人心时刻,南部各省直至金瓯相继解放的进程,昆岛战士归来、军管委员会成立,以及人民开始迈入和平生活的种种瞬间,报道接连不断、振奋人心。
“50年时光流逝,但那些共同奋斗、一起工作的岁月仍铭刻在我们心中。我们为曾是越通社记者、编辑而自豪,也为今天强大的越通社而自豪。”吴玉碧感动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