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化斗笠——顺化之魂

从诸阮主( 1600 - 1802 )南下以富春为首府开疆拓土时起,香江两岸和附近地区就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手工艺村,其中就有制斗笠业

从诸阮主( 1600 - 1802 )南下以富春为首府开疆拓土时起,香江两岸和附近地区就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手工艺村,其中就有制斗笠业。斗笠曾经在杨文安进士 16 世纪写成的史书《乌州近录》中, 18 世纪又被博学家黎贵敦( 1726 - 1784 )在《抚边杂录》中提及。

随着岁月的流逝,顺化斗笠业普遍发展。从事此业的少则有村五六户,多的则全村全乡,如潮山、夜礼、同易、西湖、督初等。 自 1680 年富甘天主教民从道至今一直以制斗笠业为生。顺化市郊区潮山斗笠村的姑娘漂亮、温柔、贤惠且手巧,所以潮山斗笠远近闻名。富甘斗笠村和朱斗笠村专制三层斗笠;督初村制芒果绒斗笠;当代村和新美村专制诗篇斗笠。

诗篇斗笠是顺化的独特风景线。阮朝( 1802 - 1945 )史书 “ 大南一统志 ” 记载: “ 顺化诗篇斗笠薄如纸张、轻如雁翼,美观且耐用,深受世人青睐。 ” 顺化斗笠之所以如此轻盈美丽,是因为从制斗笠箍到搭笠架,从处理葵叶到修饰笠子,各个环节都很细致。这种清雅诗意的斗笠以细如牙签的 16 根竹条、叠放整齐匀称的白净葵叶和透明胶丝制成,并以紫、绿、红、白、黑等色绸带作系带。在各葵叶层之间是歌颂祖国山河、爱情等为内容的诗歌,在太阳光照射下清晰可见。   

顺化斗笠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并成为了各地游客到古都顺化的独特纪念品 。顺化斗笠为顺化文化遗产的特色美作出了贡献。头戴诗笠、身穿白色长衣、长发披肩的顺化姑娘早已进入诗歌和戏剧,成为活的艺术形象和古都人恬静、淡雅风格的写照。(完)

更多

艺人氏梅传授贡普拉克演奏技艺。图自《越南之声》

贡普拉克——莫侬族的宝藏

与西原地区其他原住民一样,莫侬族也有多种类型的铜锣,用于村庄和氏族的节日和活动。在莫侬族的锣钲中,贡普拉克(Gong Prak)是一种非常独特且罕见的锣。他们只在重要场合或社区的大型节日才会使用这种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演进,目前在林同省乃至整个西原地区,贡普拉克锣已所剩无几。

亚太地区UNESCO协会联合会秘书长铃木裕司发言。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日本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合作

越通社驻日本记者报道,10月17日,越南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协会联合会在东京举行主题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动力》的国际研讨会。

越南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团长阮氏云英大使在会上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UNESCO通过越南关于“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倡议

越南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团长阮氏云英大使在会上介绍了该倡议。她强调,该倡议的总体目标是发挥文化在促进各国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极为重要作用,同时为应对时代复杂挑战作出贡献,确保所有人拥有安全繁荣的未来。

春曲的曲调多样,皆带有清新明快、充满民间气息的旋律,极易打动人心。图自越通社

春曲——源自祖地的非遗瑰宝

在越南民间艺术的宝库中,富寿省的春曲(Hát Xoan)是一种与雄王祭祀信仰——民族建国的根源紧密相连的独特艺术形式。以质朴的旋律、朴实而富含文化意蕴的歌词,春曲不仅反映了祖地居民的精神生活,还为越南在世界遗产版图上确立文化身份作出了贡献。

首都河内解放71周年:河内不断融入与发展

首都河内解放71周年:河内不断融入与发展

1954年10月10日,河内正式解放,这一天成为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里程碑。历经九年艰苦的抗法战争后,首都河内张灯结彩、旗帜飘扬,热烈欢迎凯旋归来的解放军。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是越南民族争取独立征程上的辉煌篇章,更开启了河内建设、革新、融入与发展的新时期。

河内首届世界文化节将于10月10日晚在河内升龙皇城正式开幕。图自越通社

河内首届世界文化节即将举行

首届河内世界文化节开幕式预计将于10月10日晚在河内升龙皇城举行。这是由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同外交部及河内市人民委员会联合举行的一项具有全球规模的对外文化盛事,旨在弘扬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并加强各国民间交流。

参加“探索遗产-传播精华”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图自广宁报

2025年安子秋季庙会——禅意与遗产交融的旅程

2025年安子秋季庙会近日在安子名胜遗迹区竹林宫热闹开庙,主题为“禅定秋色”,向游客呈现一场融合佛教精神与文化遗产的盛会。该活动不仅帮助人们了解竹林安子禅宗的核心价值,更是弘扬被誉为“交州第四福地”的历史文化底蕴。

得乐省注重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图自越通社

推动旅游发展与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并行

近日,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在林同省大叻市春香坊举行了题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第6号项目实施5年总结会议。该项目属于2021—2025年“少数民族与山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目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