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河内 ——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已实施多项措施来保护和弘扬遗产价值,其中最重要的解决方案是依靠人民,通过提高意识的活动让社区直接参与,确保民众能从遗产中受益。
肯定社区主体作用
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5年后,升龙-河内遗产保护中心已在升龙皇城复原了一系列宫廷仪式,包括送春牛礼、进历礼、上元节仪式、赐扇礼(端午节仪式之一)、换岗礼等。
这些仪式被誉为升龙皇城的“灵魂”。特别之处在于,所有复原活动均实现社会化,参与者包括退休干部、建筑工人、团干部、设计师等各界人士。
遗产本属社区所有,但由于其“宫廷”性质及历史变迁,升龙皇城曾与大众疏远。当社区参与到保护活动和仪式复兴后,升龙皇城变得亲切可感。对首都河内学生来说,这里更是熟悉的课外学习场所,每年有数万学生前来学习参观。
类似地,在清化省,世界文化遗产胡朝城(西都乡)如今也成为学生课外学习空间。
胡朝城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阮伯灵博士表示:“中心始终重视社区在遗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已实施多项措施,提升社区对遗产的意识、责任与利益。”
中心与学校联合组织多项遗产教育项目,如“我爱历史”、“一同探索胡朝城如何建成”、“我当考古学家”等,培养学生的遗产热爱之情。截至目前,越南共有五项文化遗产(升龙皇城、顺化古都、会安古镇、美山圣地、胡朝城)、两项自然遗产(下龙湾-吉婆群岛、风芽-盖板国家公园)以及一项混合遗产(长安名胜群),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各类遗产的保护各有其特点,但共同之处在于“民心所向”。在自然遗产中,风芽-盖板国家公园(广平省)因同时是约6万名京族、哲族、布鲁-云乔族居民的生存空间,保护工作面临诸多挑战。这些社区仍依赖狩猎、捕鱼、采集果蔬等方式生活。
公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丁辉智表示:为共享遗产价值、减少对世界遗产的影响,2024年,该公园为居民提供树苗、牲畜,并支持建立生计模式及支付护林资金,每年约200亿越盾。
此外,国家公园每年为数千名本地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涵盖摄影、纪念品销售、餐饮、游客接待等服务与旅游活动。
合作保护与弘扬遗产价值
至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越南各处遗产均有效实施保护与弘扬措施,许多遗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如升龙皇城2024年接待游客达74.5万人次,成为河内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会安古镇、长安名胜群、下龙湾-吉婆群岛等也成为岘港、宁平、广宁、海防等地旅游发展动力。
近年来,越南不断完善法律体系,特别是2024年修订的《文化遗产法》,更加契合国内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与国际遗产公约的相关条款实现接轨。
“在遗产保护与价值弘扬的合作模式中,宁平省长安名胜群成为典范。目前,遗产区约有1万名直接从业者、2万名间接参与者,已成为宁平省经济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安名胜群管理委员会主任裴越胜分享道:“目前,长安的公私合作模式由国家负责管理、规划、监督、引导发展;企业投资基础设施、经营服务;社区参与服务运营、环境与文化保护;学术界则提供保护与旅游管理咨询。”
运作机制基于以下原则:尊重遗产原始与完整价值,平衡各方利益,财务透明、社区监督,推动负责任旅游发展。该公私伙伴关系模式有效推动了遗产保护与价值提升。2014年,长安景区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如今这一数字已增长数倍。2024年旅游收入达6.5万亿越盾。遗产不仅带来物质与精神价值,更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为民众带来可持续生计。(来源:《人民报》)

世界文化遗产安子-永严-昆山-劫泊遗迹群
7月12日下午,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7届会议上,会议主席、保加利亚教授尼科莱·涅诺夫(Nikolay Nenov)正式宣布,将安子-永严-昆山-劫泊遗迹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