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堂——越南莱州省缝瑶族人婚礼中的重要仪式

越南莱州省辛胡县缝瑶族(Dao Khau)人的婚礼有多种仪式,其中少不了拜堂。拜堂仪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受到缝瑶族人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婚礼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拜堂——越南莱州省缝瑶族人婚礼中的重要仪式 ảnh 1拜堂——越南莱州省缝瑶族人婚礼中的重要仪式 。图自越南之声

越通社莱州省——越南莱州省辛胡县缝瑶族(DaoKhau)人的婚礼有多种仪式,其中少不了拜堂。拜堂仪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受到缝瑶族人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婚礼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缝瑶族人的拜堂仪式通常在主婚礼当天的上午7时 至中午 12时 举行。 为拜堂仪式做准备,新郎的家人要准备一张正方形桌子放在中间祭台的旁边。桌子的内侧和两边各放一张长椅。方桌上摆一碗米饭,上面插着两根银色的花枝; 一碗煮熟的肥肉和两个大盘; 8至10双筷子、8至10个酒杯; 100粒玉米。 方桌前,人们在地上铺一层稻草,上面放两张双人席和两条折叠的小棉毯,这是新郎和新娘举行仪式的座席。

拜堂前,要举行热场仪式。男家挑选12名12岁以下的男孩围坐在方桌旁。 乐队奏起乐曲时,这些男孩模仿喝酒、吃肉、呼朋唤友等场面,让婚礼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音乐结束,孩子们散去。而这个时候,媒人在为新娘和新郎化妆。

辛胡县左平村的媒人秦美香说:“除了身上穿的婚纱,新娘还要把两条长约4米的红布带从肩膀斜挂到腋下,然后在侧边扎成一朵花,剩下的布条垂落地上。一条较短的红布带从前腹卷到后边,系好的红布带两端垂至脚跟。新郎身穿长至脚跟的一件蓝色长衫。他的身上也像新娘一样系红布带,头上系着额前有一根花枝的红围巾。新娘的头上还戴着一个梯形轻木盘,盘子两侧和一个大底挂着深红色的珠子线,上面盖红布,绣有图案。从女家到男家前,新娘必须戴着这个托盘直至进入新娘和新郎的房间才能放下来。在举行拜堂仪式的时候还要再戴上。”

化妆后的新郎和新娘手里拿着新手帕,新郎站在祭台前左侧,新娘在新郎另一边站着,两边各有两名伴娘面向祭坛。伴娘的任务是作为支撑,让新娘牵着手,和着新郎拜堂的节奏跪下或站起。

在缝瑶族人的拜堂仪式中,司仪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司仪十分熟悉拜堂仪式。司仪坐在正桌旁,其任务是全程指挥仪式,如:指导坐在正桌旁接受礼拜,示意乐队演奏,报新郎和新娘的礼拜次数,示意乐队停止演奏等等。

辛胡县法苏林乡的秦阿散经常应村民邀请作婚礼的司仪,他说: “拜堂的姿势是:新郎右手拿毛巾,双臂张开,在胸前交叉,然后抬起至额头,蹲下使头部和手臂保持水平,再直起身子,抬起头,两手放在前腹部,慢慢回到站立的位置。 这是一个站立拜堂的姿势。跪拜动作与站拜动作相同。 新郎站拜三次,跪拜三次,新娘同时与新郎一起跪拜和站拜三次。 ”

拜堂仪式开始,首先是到第一张桌子前拜祖先。这时,司仪双手端着一个盛有6杯茶的盘子递到新郎面前,新郎伸手摸摸托盘,表示准备好举行拜堂仪式了。司仪大声唱礼,乐队奏拜堂曲,新郎开始敬拜。 新郎、新娘必须拜七次。敬拜结束,司仪喊礼毕,乐队停止演奏。

然后到第二张桌子前敬拜双方父母、媒婆和老人。司仪请新郎、新娘准备行礼,示意乐队奏乐。 贵宾从口袋里掏出礼物放在桌子上的托盘里,夹一块肥肉放在碟子里,表示吃过了,然后回家。

再然后是到第三张桌子敬拜贵宾。贵宾都是邻居、兄弟、朋友等外人。他们只有结了婚的或曾拜过别人的,才有资格坐在方桌旁接受别人的敬拜。第四、第五桌也跟第三桌一样,直到全部客人受完礼。

拜堂仪式结束后,司仪为新人举行婚礼。 他提醒新人铭记父母的养育功德,修身养性,认真劳动。祝愿新人白头偕老。(来源:越南之声)
越通社

更多

艺人氏梅传授贡普拉克演奏技艺。图自《越南之声》

贡普拉克——莫侬族的宝藏

与西原地区其他原住民一样,莫侬族也有多种类型的铜锣,用于村庄和氏族的节日和活动。在莫侬族的锣钲中,贡普拉克(Gong Prak)是一种非常独特且罕见的锣。他们只在重要场合或社区的大型节日才会使用这种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演进,目前在林同省乃至整个西原地区,贡普拉克锣已所剩无几。

亚太地区UNESCO协会联合会秘书长铃木裕司发言。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日本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合作

越通社驻日本记者报道,10月17日,越南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协会联合会在东京举行主题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动力》的国际研讨会。

越南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团长阮氏云英大使在会上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UNESCO通过越南关于“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倡议

越南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团长阮氏云英大使在会上介绍了该倡议。她强调,该倡议的总体目标是发挥文化在促进各国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极为重要作用,同时为应对时代复杂挑战作出贡献,确保所有人拥有安全繁荣的未来。

春曲的曲调多样,皆带有清新明快、充满民间气息的旋律,极易打动人心。图自越通社

春曲——源自祖地的非遗瑰宝

在越南民间艺术的宝库中,富寿省的春曲(Hát Xoan)是一种与雄王祭祀信仰——民族建国的根源紧密相连的独特艺术形式。以质朴的旋律、朴实而富含文化意蕴的歌词,春曲不仅反映了祖地居民的精神生活,还为越南在世界遗产版图上确立文化身份作出了贡献。

首都河内解放71周年:河内不断融入与发展

首都河内解放71周年:河内不断融入与发展

1954年10月10日,河内正式解放,这一天成为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里程碑。历经九年艰苦的抗法战争后,首都河内张灯结彩、旗帜飘扬,热烈欢迎凯旋归来的解放军。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是越南民族争取独立征程上的辉煌篇章,更开启了河内建设、革新、融入与发展的新时期。

河内首届世界文化节将于10月10日晚在河内升龙皇城正式开幕。图自越通社

河内首届世界文化节即将举行

首届河内世界文化节开幕式预计将于10月10日晚在河内升龙皇城举行。这是由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同外交部及河内市人民委员会联合举行的一项具有全球规模的对外文化盛事,旨在弘扬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并加强各国民间交流。

参加“探索遗产-传播精华”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图自广宁报

2025年安子秋季庙会——禅意与遗产交融的旅程

2025年安子秋季庙会近日在安子名胜遗迹区竹林宫热闹开庙,主题为“禅定秋色”,向游客呈现一场融合佛教精神与文化遗产的盛会。该活动不仅帮助人们了解竹林安子禅宗的核心价值,更是弘扬被誉为“交州第四福地”的历史文化底蕴。

得乐省注重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图自越通社

推动旅游发展与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并行

近日,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在林同省大叻市春香坊举行了题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第6号项目实施5年总结会议。该项目属于2021—2025年“少数民族与山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目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