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占庆:痴迷民族乐器的嘉莱族小伙

在传统文化价值,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价值正逐渐被埋没的背景下,西原地区有一位名叫勒占庆的嘉莱族年轻人却热爱传统音乐,尤其喜欢民族乐器。勒占庆复活了部分正日益被遗忘的民族价值。
勒占庆:痴迷民族乐器的嘉莱族小伙 ảnh 1嘉莱族一项文化活动 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在传统文化价值,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价值正逐渐被埋没的背景下,西原地区有一位名叫勒占庆的嘉莱族年轻人却热爱传统音乐,尤其喜欢民族乐器。勒占庆复活了部分正日益被遗忘的民族价值。

生长在嘉莱省德基县边境地区的90后小伙勒占庆不仅擅长电子琴、吉他、鼓等现代乐器,还擅长越南竹琴、竹箫、长笛等民族乐器。不仅如此,勒占庆还成功复原石琴并能熟练吹奏无洞箫(sáo vỗ)(亦称风箫)——嘉莱省少见的乐器之一。

勒占庆分享说,平时我常听溪流、鸟鸣、民歌,慢慢就变成了对音乐的喜爱,喜欢用嘉莱族同胞特有的乐器演奏唱歌。但嘉莱族乐器太少了,所以勒占庆就想制作更多的乐器供同胞使用。村里过节时,让村里的年轻人有东西可以玩、可以学,让他们更加了解和喜爱本民族文化。就这样,勒占庆慢慢形成了复原独一无二的石琴的想法。勒占庆说: "每一种乐器的声音都不同。石琴余音持久,有一种广阔的空间感,而箫声就像在召唤大自然。"

劳动之余,勒占庆走遍各个森林,寻找他想要的乐器材料。他花了半年的时间做出一套石琴。以前,西原石琴主要是天然石材,几乎没有用人工。并非所有天然石材都蕴含山林的声音。只有极少类石材有一套完整石琴所需的音阶。石材太硬,声音就不够标准,所以寻找石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勒占庆表示,石片长短不同,声音和音阶也不同。磨制方法也会影响石琴的音色。为了测出石片最美的声音,勒占庆使用了声音测试仪。但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耳朵辨音。每一套石琴有16个或35个音阶。勒占庆说:"每做出一个音阶,我都很高兴。慢慢就做出16个音阶了。"


这套石琴被纳入嘉莱族乐队,跟随勒占庆到各个村庄表演,为各种曲子、民歌伴奏,歌颂家乡和祖国。

勒占庆还教德基县民族寄宿学校的学生演奏石琴,希望他们能保护和弘扬嘉莱族同胞的美好文化。对村里的青年,勒占庆也向他们传播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德基县青年阿斯次说:"我喜欢音乐但我没有上学而是自己学的。然后参加乡里的表演,在那儿我遇到了勒占庆。他帮助我提高了对传统音乐的理解,向我传播对民族乐器的热爱。"

勒占庆所做的一切让许多人钦佩和自豪。因为,在热闹、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仍然有90后在日夜保护和弘扬西原山林的民族特色文化。(来源:越南之声)

越通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