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建言献策:力争打造绿色、数字化和自强经济体

对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建言献策:力争打造绿色、数字化和自强经济体

资料图。图自越通社
资料图。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的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体现党对在新阶段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远见。其中,土地管理,绿色、有机、智慧农业发展及数字化转型是备受人民、专家和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些领域在越南深度融入国际社会时代中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生态环境以及越南经济的竞争力。

土地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河内市永遂坊祖国阵线委员会党委委员、常务副主席余氏书表示,文件草案明确体现土地是极其重要的资源,必须得到严格管理,高效、公平、透明的利用这一观点。这是完全正确的方向,尤其是在多年来,土地管理和使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的背景下。

在余氏书看来,为推动文件草案落到实处,要进一步细化相关解决方案,如加快推进土地数据数字化进程,建立统一的国家土地数据库,公开规划信息、土地价格及使用状况等内容。

与此同时,国家也须建立农业用地使用权交易平台,以实现市场透明化,保障农民权益,防止土地投机行为。

对于两级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强化土地管理、审批发证及规划落实监督等方面的分级管理和问责制度。

绿色、智慧农业——增长的新动能

河内市东英安全蔬菜合作社社长阮文幸表示,文件草案的一个突出亮点,是从“农业生产”向“绿色、循环、智慧农业经济”转变的方向。这不仅是必然趋势,更是越南农业提升价值、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唯一途径。

为使这一发展方向变为现实,要采取更强有力的举措。具体的是,国家应出台优惠信贷政策,支持有机生产和数字技术应用,设立绿色农业与农业科技投资基金,以鼓励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积极参与转型。

以此同时,建立种植区数据库和数字农业地图,以便管理农作季节、追溯产品来源并促进供需对接。同时,推动区域联动与公私合作,特别是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消费环节中加强协作。

最后,循环经济应被视为绿色增长的支柱。副产品的再利用与温室气体减排,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能创造生物能源和新型材料,为越南履行“净零排放”承诺作出贡献。

数字化转型——现代治理的杠杆

河内市南门坊南平农产品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经理范明南表示,文件草案将数字化转型确定为发展的关键动力。在土地和农业领域,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助于节省成本、简化手续,还能营造透明、公平的环境,激发创新与创造活力。

范明南认为,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一场管理与发展思维的革命——以数据、透明和效率为制度创新的核心。

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清晰展现了党的战略愿景,即以人、技术和环境为发展的中心。完善土地制度,推动绿色、有机、智慧农业发展,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农业领域的三项重点任务,也是越南建设绿色、现代和自强经济体的三大支柱。(完)

越通社

更多

国会经济与财政委员会主任潘文买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国会常委会第51次会议:以创新思维推动立法工作

11月5日晚,越南国会常务委员会就国会决议草案关于解决《土地法》实施过程中困难障碍的若干机制政策;国会关于落实2025年8月22日政治局第71-NQ/TW号决议中有关教育与培训突破性发展的决议草案的若干特殊机制和政策;《国家储备法》(修正案)草案进行讨论和提出意见。

会议现场。图自越通社

第十五届国会第十次会议:推动高科技活动发展

按照第十五届国会第十次会议的议程安排,11月6日上午,国会代表分组讨论了三项法律草案,分别为:《建设法(修正案)》、《地质与矿产法若干条款修改补充法案》以及《农业与环境领域相关法律若干条款修改补充法案》。

越南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邓明魁代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主持向俄罗斯联邦委员会预算与金融市场委员会主席、前省长阿纳托利·阿尔塔莫诺夫颁发友谊勋章。图自越通社

越南向俄罗斯友人颁发友谊勋章

11月4日,越南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邓明魁代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主持了仪式,向俄罗斯联邦委员会预算与金融市场委员会主席、前省长阿纳托利·阿尔塔莫诺夫(Anatoli Dmitrievich Artamonov)颁发友谊勋章。

研讨会现场。图自越通社

东海问题国家研讨会聚焦科技合作议题

在第十七届东海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越南外交学院11月5日在岘港市同越南海岛局、农业与环境部、岘港市外务局及岘港市人民委员会共同举办了主题为“科技合作: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的2025年东海问题国家研讨会。

坚海特区区委副书记段红唯。图自越通社

对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建言:期待对特区出台具有特殊性的机制和政策

对越共十四大文件草案提出意见时,安江省坚海特区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表示,提交越共十四大的政治报告草案充分体现了发展思维上的创新与突破、战略眼光以及建设一个富强、繁荣、幸福国家的宏伟愿景。通过此举,干部、党员和人民积极为党的路线方针建言献策,聚焦国计民生重大问题,并紧密结合地方与国家的发展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