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1917年的征王中学,是法属时期北方唯一一所女子中学。历经两场抗战与首都河内的风雨变迁,这所学校如今已成为革命遗址,并经历多次修缮。尽管如此,该校仍保留了几乎完整的法式功能建筑群,承载着浓厚的法式建筑价值。
作为“和平城市”与“创意城市”网络的成员,河内不仅注重文物建筑的保护,更制定计划将这些遗产资源开发为旅游产品。让遗产“讲故事”,能帮助游客在具有深厚文化和历史积淀的空间中获得完整体验。
河内市南门坊党委书记范俊龙:“作为拥有诸多遗产建筑的地区,我们已经制定规划,根据当前使用功能、历史价值及可利用的庭院空间,提出合适方案,用于推广本地区乃至河内市的文化与历史价值。”
对于目前仍在使用中的遗产建筑,可以考虑在不同时段对其进行开发,也可以利用灯光艺术突出古建筑之美。这不仅是可行方案,也为推动河内夜间旅游服务多样化作出贡献。
法国巴黎大区国际合作署驻越代表张国全:“这所学校不仅建筑独特,且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河内遗产核心区域。幸运的是,该校仍保留原有使用功能。如果用于发展夜间经济,可以安装灯光艺术系统,突出建筑之美;也可在校园内举办一些活动。”
目前,河内拥有逾1000栋法式老别墅与建筑,集中于还剑与南门两坊以及原巴亭郡的一些街区。这些昔日辉煌的法式建筑群以其标志性黄色外墙,为河内这座融合亚欧文化的城市增添魅力。
修缮与保护工作已帮助多处建筑“重获新生”,而将这些遗产建筑融入现代生活,使其成为“遗产旅游”产品,则有助于激活其当代价值。
Ashui河内公司主席黎越河:“当下的遗产保护观念已有转变,公众更被鼓励参与保护过程。因为若不能使这些建筑在当代‘活着’,并持续传递其价值,就很难真正留存下去。通过应用技术,我们可以让这些建筑变得更具吸引力,它们将为现代生活带来更多价值。”
位于行牌街46号的建筑预计将成为“河内法式建筑与文化交流中心”。未来可在此设计一条围绕老街与法式街区的法式建筑遗产旅游线路。
法国巴黎大区国际合作署驻越代表张国全:“我曾提出‘有记忆的城市’这一概念。可以说,河内城市记忆的很大一部分就保存在老街与两大法式街区中。我们完全可以设计出探索遗产的线路,帮助游客及河内市民认识到:这座城市是如何从东方封建王朝都市,转变为西方式城市的,而法国的介入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将遗产建筑融入城市生活、转化为旅游资源,有助于拓展河内文化旅游体验的深度。在千年历史长河中,法式建筑作为“建筑遗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河内的城市记忆,也塑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首都旅游形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