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河内——为逐步将助农工作从传统模式转向数字模式,越南国家助农中心正实施多项措施,推动数字化转型落地应用。
同塔省胜利农业服务合作社正在开展"一百万公顷优质低排放水稻计划"试点项目。该计划旨在帮助农民掌握新技术并应用于生产,以提升产量和产品品质,同时加强市场对接,拓宽销售渠道。
2021年至2023年期间,河内、山罗、兴安等地农户通过助农项目受益。项目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标准蔬菜生产体系,并在北部多省推动产销衔接。
越南农业科学院技术转移与助农中心副主任、项目负责人杜文玉博士介绍:"项目三年间共建成55公顷高标准蔬菜商品化生产基地,涵盖18种生产模式,带动698户参与。同时开发了供需信息管理平台,包括1个主网站和2款移动应用(支持iOS/安卓系统),实现从生产、加工、包装到销售的全流程可视化监管。"
数据显示,各模式平均产量均达标或超额完成:甜瓜33.8吨/公顷、芥菜25.2吨/公顷、西红柿59.3吨/公顷。产品品相佳、品质优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相较传统种植,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甜瓜增收30.6%,芥菜33.4%,西红柿22.4%。
近期,国家助农中心在清化省试点的数字化白对虾养殖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果,该模式聚焦减排增效与市场对接。
清化省助农中心副主任武文河表示:"2公顷试点区域部署了水质监测系统,可实时检测水温、溶解氧和pH值,既优化养殖管理又降低成本。数字化转型实现了精准投入、人力精简,同时提升虾苗存活率。"
国家助农中心强调,数字化转型通过信息技术重构农业服务体系,重点推动传统推广方式向数字平台迁移,以提升效率、强化信息互联。
中心主任黎国成指出:"我们确立了'数字传播、数字培训、数字管理'三大转型支柱。这就要求推广人员必须明确数字化职责定位,掌握相关技能,才能有效指导农户。"
自2021年启动《2021-2025助农数字化转型方案》以来,中心已开发"绿色助农"APP,成为农户即时获取专家指导的实用工具。目前正建设农业推广数据库,配套开发项目管理软件,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会议扩大参与。"越南助农"官网和期刊开设数字专栏发布技术指南,"助农市场"平台则助力农产品产销对接。
在数字管理方面,中心推广的管理系统实现了从计划制定、任务下发、进度跟踪到成果汇总的全流程数字化,为构建现代化助农体系奠定基础。
信息与传播部主任杜潘俊总结成效:"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推广人员的信息获取效率和服务能力,借助数字工具和社交平台,项目资源分配更科学,有效抵御气候风险,产品产量、质量和销路同步改善。"目前中心正在实施约20个融合高科技的中央级助农项目。
尽管取得进展,农业数字化仍面临农户认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等挑战。为此,中心计划2027年前重点建设集中式数据系统,开发数字服务试点,建立数字化绩效评估体系,并确保100%推广人员掌握数字工具应用技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