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行舍利瞻礼活动不仅表达了对佛陀的虔诚,更传播了佛教倡导的安宁、慈悲与智慧等美好价值。
印度驻越南大使桑迪普·阿里亚(Sandeep Arya)5月15日下午接受越南通讯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睹数万越南民众和佛教信徒排队瞻仰印度国宝佛舍利的场景令他深受感动。此次舍利赴越供奉是为了配合越南举办2025年联合国卫塞节庆典。他认为,越南人民对佛舍利的尊崇体现了越印两国在宗教、信仰和文化层面的深刻共鸣。

阿里亚大使介绍,这批舍利原供奉于印度鹿野苑(Sarnath)圣地的根本香室精舍(Mūlagandhakuti Vihāra)。这里是佛陀初转法轮的神圣之地,也是印度佛教发展的起点。
每年11月精舍建寺纪念日期间,会免费向公众开放,欢迎大众前来瞻仰舍利,吸引全球数千名和平爱好者前往供奉。 舍利现存放于银制舍利塔中。1929年,时任印度考古调查局南部大区主任A·H·隆赫斯特(A. H. Longhurst)在安得拉邦古努尔县帕尔纳德塔鲁克地区的龙树山(Nagarjunakonda)大塔中发现此舍利塔。现舍利塔为原件的复制品,因出土时原件已破损。通过塔内铭文和科学检测,专家确认此为佛陀真身舍利。 越南与印度传统友谊深厚,这份由胡志明主席与印度圣雄甘地、尼赫鲁等先辈缔造的情谊,如今已发展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经两国政府多轮协商,释迦牟尼佛舍利最终由专机护送抵越,在2025年联合国卫塞节期间举行瞻仰活动。
5月2日至20日期间,舍利先后在胡志明市黎明春越南佛学院清心寺、西宁省丁婆山(亦称黑婆山)国家旅游区、河内市馆使寺和河南省三祝寺供奉。5月20日中午,舍利已恭送返印
作为印度国宝,佛舍利赴越行程按国家元首级规格安排。护法代表团包括印度议会事务与少数民族事务部长基伦·里吉朱(Kiren Rijiju)、安得拉邦旅游文化部长坎杜拉·杜尔格什(Kandula Durgesh)等高官及长老。

"舍利恭迎工作由印度摩诃菩提协会和印度国家博物馆负责,国际佛教联盟协办。这是佛舍利首次赴越,对全球佛教徒具有特殊神圣意义。越南佛教会与政府紧密配合,严格履行两国协议相关安排。"大使强调。初步统计显示,仅胡志明市瞻仰人次达180万,西宁省12.5万人次。
阿里亚大使特别感动的是,越南国家主席梁强、副总理陈红河等领导人亲临瞻礼。"烈日下民众有序排队的情景令人动容,许多组织和个人还自发提供免费饮食服务,展现了美好的精神。"

大使指出,佛舍利赴越彰显了两国在精神信仰、文化层面的深度联结,也传递了双方对宽容、慈悲与和平等普世价值的共同追求——这些正是今年联合国卫塞节的核心议题。 印度方对越方的周密组织表示满意,尽管人流如潮,但庄严氛围与安保秩序始终得以维持。
今年印度使馆还策划了多项文化活动,以便增进越印友谊:包括卫塞节期间在胡志明市越南佛学院举办"佛教信仰与艺术文化两千年"特展:舞剧《高塔玛佛之旅》在多地巡演,再现释迦牟尼佛生平与教义〉
今年,印度将继续在越南开展遗产保护项目,具体包括:修复广南省的同阳佛院,以及实施2025—2029年阶段的美山世界文化遗产群E、F塔区修复项目。

此前,自2017年至2022年,印度专家已协助完成对A、K、H塔组的修复与加固工作,恢复了其被法国人最初发现时的原貌,受到国内外专家与游客的高度评价。
今年年初,印度电影节在越南受到民众热烈欢迎。该电影节不仅为越南观众提供欣赏印度著名电影作品、体验独特文化价值的机会,也为深化两国间的传统友谊与文化纽带作出积极贡献。此外,由越印两国合拍的影片《越南之恋》已于2024年9月在大叻开机,目前正处于制作收尾阶段,预计将于2025年年中上映。
延续前10次活动的成功,第11届国际瑜伽日活动将于2025年5月16日至7月期间在越南多个地方举行。
"印度珍视与越南人民的深厚情谊,相信佛舍利赴越及相关文化交流将进一步深化两国关系。"大使总结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