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越南丝绸逢山开路

纵观丝绸之路的风风雨雨,林同省宝禄市布劳(B'Lao)艺人们依然热恋丝线、桑蚕。危机过后,宝禄丝绸自豪地走向世界。
为越南丝绸逢山开路 ảnh 1应用时尚拉近了丝绸与消费者的距离。图自《人民报》

越通社河内——越南人民报中文网近日发表文章指出,纵观丝绸之路的风风雨雨,林同省宝禄市布劳(B'Lao)艺人们依然热恋丝线、桑蚕。危机过后,宝禄丝绸自豪地走向世界。

丝绸之都的梦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通过战争补偿项目(科伦坡计划),日本专家研究证实宝禄地区具备种植桑、养蚕、织丝绸的所有条件。

于1985年成立的越南桑蚕丝企业联合会(Viseri)兴建了一家工厂,致力将宝禄发展成全国的“丝绸之都”。当时,来自北方省份的移民自由流动潮和新经济政策使得桑树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截止1995年,仅在林同省就有1.785万公顷桑树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7%,Viseri工人人数有时超过2.5万人。

基于短期贷款而迅速发展,但生产成本不足,导致企业长期亏损、引起倒闭、桑树园被砍、员工离职等。在那些艰辛年月中,依然有人心系丝线、桑蚕。Viseri一些满腔热血的青年干部已借款并购买丝绸加工设备。从那堆被认为是废弃的铁器开始,他们启动了复兴宝禄丝绸的梦想。

何宝丝织责任有限公司经理何氏花女士原为技术员,经过10多年奋斗,她于2008年已借款来购买一个亏损公司的旧机器,开始制纯天然丝绸。一开始只卖给国内的几个单位和中国、柬埔寨等的一些商家,逐步扩展到日本、英国、巴西等市场。她认为:“要想走得远,就必须保持传统的、纯天然的丝绸特征,同时改善技术。曾有人定做真丝和合成纤维的混纺,但我从未接单”。

曾经是一家亏损丝织公司的办公室人员,看到公司价值为数十亿越盾的蚕丝孵化器日晒雨淋,黄晋福先生已寻找办法购买并修复这台机器,成立日明桑蚕丝责任有限公司。多年一边琢磨如何修机,一边寻找客户。

除了黄晋福先生、何氏花女士之外,许多其他工厂均有动人的创业故事。诸如:越丝绸丝织责任有限公司经理(ViệtSilk)阮进勇先生,明雪桑蚕丝责任有限公司经理郑世明先生,明成丝绸责任有限公司经理胡氏样女士等。他们创造了从蚕丝孵化、丝织、制成丝绸到出口的封闭式的生产链。据此,日明、明雪、明成等各家公司从农民手中购买蚕茧孵化生蚕丝,将其作为越丝绸、何宝等各家公司的投入材料。

越南桑树工会主席胡友义先生认为:“要想丝绸足以出口必须有好的生蚕丝原料。若想如此,必须有一个好的孵化器。那么,必须有好的种子和好的蚕育技术。为了完善这一生产链,丝绸孵化企业大胆投资原料领域,指导人们如何养出优质蚕,应用蚕农—蚕丝孵化厂—丝织厂—纺织服装出口厂链接模式。

将丝绸之路扩展至世界

据统计,宝禄市年均生产约1000吨各类蚕丝,约300万米丝绸,20万余件其他丝绸制品。尽管占越南丝绸产量的80%,获得了 “宝禄丝绸”独家证书,但是宝禄丝绸依然“悄无声息”,正如何氏花女士所解释的那样:“卖布显然是一个匿名的命运”。时装设计师明幸对丝绸爱好者的顾虑表示同情。

多年来,宝禄丝绸与明幸设计师肩同行,不断走向国内外各场大型时装秀。宝禄丝绸曾两次以国家元首服装的形式亮相APEC峰会周(2006年和2017年)。设计师还实现对接,呼吁蚕丝孵化、丝织企业成立越南丝绸之屋(VietnamSilk House),在全国多个城市设有连锁店,目前正在吸引众多年轻设计师参加并不断创新,使丝绸在时尚应用中更受欢迎。

年经设计师芳青表示:“公众对丝绸时装系列的态度每年都在变化。不仅外国客户非常喜欢以丝绸制成的时尚产品,越南消费者也逐渐改变了观念。仍然是奢华时尚产品,但真丝并不难穿,不难保管。甚至新技术让宝禄丝绸可以机洗,印刷图案经久耐用、不褪色”。芳青设计师透露,在维持来自外国合作伙伴的定期订单外,她还将推广使用丝绸制品作为政治、外交和企业礼品。

充分利用蚕的生命周期,越南丝绸之屋还开发化妆品和功能性食品系列。丝绸制造者与设计师的相遇让消费者对宝禄丝绸有了新的认识,依然奢华、高贵、经典,却拥有现代的线条、颜色、布局等,这就是宝禄丝绸走向世界的丝绸之路。(完)

越通社

更多

附图:俄罗斯越南文化日活动开幕节目。图自nhandan.vn

莫斯科首次举办越南文化节 展现越俄传统友谊

据莫斯科市政府官网消息,越南文化节将于7月25日至8月3日在莫斯科市中心马涅日广场隆重举行。这是莫斯科历史上首次举办越南文化节,由莫斯科市政府与越南驻俄罗斯大使馆共同主办。

2025年"越中友谊之歌"文化交流活动在河内举行。图自越通社

2025年"越中友谊之歌"文化交流活动在河内举行

为庆祝越中建交75周年(1950.1.18-2025.1.18)暨"2025越中人文交流年",由越南之声广播电台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中国香港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25越中友谊之歌"文艺演出18日下午在河内举行。

话剧《第七十二封信》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金融大学大礼堂上演。图自越通社

越俄建交75周年:关于胡志明主席的话剧在莫斯科上演

值此越俄建交75周年之际,在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的推荐下和越南驻俄罗斯大使馆的大力支持下,7月17日,越南丽玉剧院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金融大学大礼堂上演了话剧《第七十二封信》。本场演出是“越俄友谊长歌”艺术交流计划框架内的一部分。

越南留学生体验敲击特龙琴(T'rung)。图自越通社

2025年越南夏令营:海外越裔青年体验西原锣钲文化

在"携手续写和平故事"主题引领下,"2025年越南夏令营"活动7月15日迎来重要行程。来自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越裔青年代表在组委会安排下,从胡志明市启程前往西原地区的得乐省,开启文化探索之旅。

河静省哲族填洞节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图自《越南之声》

河静省哲族独特的填洞节

河静省哲族填洞节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填洞意指“插孔、播种”,标志着田地播种完成。这个时候村民欢度节日,感谢天地恩泽,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平安富足、阖家幸福。

占族有大约80种舞蹈,按占族信仰,每种舞蹈代表80位神灵。图自《越南之声》

占族的特色文化

占族是越南54个民族之一。占族主要居住在中南部和南部地区,包括宁顺省(现已并入庆和省)。占族拥有悠久而独特的文化传统,体现在歌唱、舞蹈、音乐、文学、盛会、建筑艺术等。

升龙皇城是河内市重点投入资源进行保护与价值弘扬的代表性遗产。图自《人民报》

保护与弘扬遗产价值

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已实施多项措施来保护和弘扬遗产价值,其中最重要的解决方案是依靠人民,通过提高意识的活动让社区直接参与,确保民众能从遗产中受益。

展览上展示的面具。图自越通社

越南面具亮相在印度举行的亚洲艺术展

主题为 “普拉提鲁帕:亚洲文化交流中的面具”展览7月12日至23日在印度新德里国家工艺博物馆举行。在展览上,公众有机会通过丰收节面具一窥越南民间文化的独特风貌。

2025年夏令营营员们参观龙屋港。图自越通社

2025年越南夏令营:海外越侨青年续写和平篇章

7月14日,2025年越南夏令营” 在胡志明市正式开营。夏令营开营第一天,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越侨青年代表参观了龙屋港——胡志明主席于1911年启程踏上寻找救国之路之地,在龙屋港为胡志明主席献花和上香。

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世界自然遗产——越南广治省的风芽-格邦国家公园扩园决定。图自越通社

世界自然遗产风芽-格邦国家公园扩园方案获批 拓展至老挝欣南诺国家公园

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了世界自然遗产——越南广治省的风芽-格邦国家公园扩园决定,将其扩展至老挝甘蒙省的欣南诺国家公园。调整后的世界自然遗产名称为“风芽-格邦国家公园与欣南诺国家公园”。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决定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地质与地貌、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三个重要标准通过的。

当地政府和农民推销农产品和水果。图自越南之声

逢快乡农民提高果树价值以增加收入

山罗省逢快乡以约 2300 公顷的李子种植面积闻名。此外,还种植多种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的果树。得益于良好的气候条件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当地水果品质不断提高,有利于增加群众收入。

“河内古街味道速写”项目的作品。图自thanhnien.vn

米其林推荐河内街头小吃 为街头美食发展带来新契机

米其林在越南的出现让河内平民餐馆,尤其是路边摊受到了格外的关注。从第一季(2023年)开始,一系列烤肉米线、河内粉和粉卷等餐馆就荣登米其林推荐榜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德金烤肉米线、香莲烤肉米线、李国师 10 号河粉、八坛河粉、东盛鳗鱼粉丝等。

作家黎文操的漫画《蟋蟀骑士》问世仪式。《蟋蟀骑士》成为越南首部完全由人工智能绘制插图的作品。图自hanoimoi.vn

越南艺术家应用人工智能为图像产业开辟新路径

人工智能(AI)正在为越南图像领域打开全新创作空间。从漫画、插画、动画电影到电子游戏,带有越南文化特色的项目正逐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优化制作流程、提升质量,并在叙事方式上实现突破。

安子竹林禅院位于广宁省安子名胜历史遗迹区的安子山上,是陈仁宗皇帝选择修行之地。该寺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刹,但随着岁月流逝,多数建筑已毁,仅留部分遗迹于地表。2002年,竹林禅院得以重建。图自越通社

越南安子-永严-昆山-劫泊遗迹群申遗成功

当地时间7月12日下午,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7届会议上,会议主席、保加利亚教授尼科莱·涅诺夫(Nikolay Nenov)正式宣布,将安子-永严-昆山-劫泊遗迹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