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各民族的迎春习俗

每逢春节,越南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迎新风俗。正是这些风俗勾画出了越南民族迎春总体画卷中十分丰富的特色文化。
越南各民族的迎春习俗 ảnh 1春节芒族人做的传统饼(图源:Toquoc.vn)

越通社河内——每逢春节,越南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迎新风俗。正是这些风俗勾画出了越南民族迎春总体画卷中十分丰富的特色文化。

越南是多个兄弟民族共处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迎春习俗,有的过年时间甚至持续多日,叫做“春节季”。每一种过年习俗都体现了该民族的文化特色。

对于在河内市巴维县伞圆山脚下生活的芒族人来说,铜锣声在春天的氛围中响彻天地之时也是芒族同胞寄托对平安温饱生活渴望的时候。按传统习俗,芒族人迎春不可缺少的是歌颂村里千年古榕的歌舞表演。随后,人们从古井里取水上香,然后才把这些水再倒进缸里作为饮用水。芒族人认为,神圣的古井水将在新的一年里给各个家庭带来好运。

按芒族人的传统观念,春节于腊月27日真正开始。在这些日子里,村里家家户户都比平时忙碌,其中,建新炉灶让高脚屋面貌一新极为重要。巴维县乌龟村居民丁文伦分享说,新炉灶生火也是全家人一起准备过年的主要工作。新炉灶用来服务炊事,如:煮粽子、做菜等。

腊月27晚还有一件庄严的事情,那就是装点祖先祭台和准备祭品。这事由家里的男主人亲自去做。香炉牌位、神位祭盘、花台对联等摆在祭台上。

丁文伦表示:“祭台要隆重布置,必须要有桃花和两根芒族特有的甘蔗。此外,要有装香蕉、柚子等的五果盘和糖饼。心里要相信神灵和老天爷将保佑世间。子孙后代要做好前辈传下来的这套礼仪”。

北江省陆南县东兴乡的山由族人,迎接传统春节习俗也极具本民族特色。大多数家庭都自己酿酒以在迎新的日子里请客。春节前一两天,各个家庭用现有的原料自己包粽子。

按山由族的风俗,一大早,孩子、儿孙要到小溪边取水回家煮水、煮粥和甜品祭拜祖先。大年初一,山由人不吃荤而吃斋粥。这是较为特殊的习俗。粥的原料有糯米、绿豆和食糖。祭盘上必须有5碗粥。请巫师来行祭拜斋礼时,家主会吹角笛请南兵军回来过年并保佑家主和村民。仪式结束后,大家一起进餐,品尝斋品。

东兴乡干部范寿团表示:“近几年来,在国家的关怀下,我们成立了双姑俱乐部,以更好地继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特色。前些年,山由族的风俗习惯也在消失。但近年来,这些风俗得到了有效继承。对于山由族,传统春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

在亲近大自然的高山区生活,李花初开把春天叫来。河江省苗旺县(MeoVac)赫蒙族人依然保留农历腊月过年的习俗。这是全家人在这片岩石高原上辛勤劳动一年后团聚的时刻。春节也是全家人打扫卫生、收拾房间和装饰祖先祭台的时候。在这些日子里,年轻人互相展现芦笙舞和对歌才华,了解对方以结为夫妻。

越南各民族的迎春习俗 ảnh 2赫蒙族人过年吹竽习俗(图源:民智网)

苗旺县于苏频乡赫蒙族人萩志里表示:“我们赫蒙族人在春节前一个月就准备好了木柴。春节休息一个月。我们还为牛准备了草,够吃一个星期,让孩子有时间去玩。整个正月都休息,然后才下田”。

大年30,赫蒙族人有将已刻好的银纸剪成币型贴在墙上或生产工具上的习俗,以感谢这些工具帮助人类生产出稻谷、木薯、玉米等,并希望来年庄稼丰收。

大年30中午,赫蒙族人把锄头、铁锹等生产工具放在祭台下,寓意所用东西都能同人一样过年。赫蒙族人还把一张凳子放在正门前,上面放一个盛玉米粉的箩筐,里面有鸡蛋。家里有多少人箩筐里就放多少个鸡蛋。

门两旁站着两位小孩,手抱着公鸡。祭拜礼仪结束后就杀鸡。鸡毛放在祭台上,代替旧年的鸡毛并向祖先禀报新年已经到来,请祖先回家过年。

除夕夜全家没有一个人睡觉。老人给儿孙讲生活和家庭故事,以此教育子孙后代。

春天正出现在每一根树枝、每一根绿草上和全国各族同胞的屋子里。酒的香、粥的甜和少数民族民歌的悠扬互相交融,创造出美丽的曲子,丰富越南民族文化宝库。(来源:《越南之声》)
越通社

更多

附图:俄罗斯越南文化日活动开幕节目。图自nhandan.vn

莫斯科首次举办越南文化节 展现越俄传统友谊

据莫斯科市政府官网消息,越南文化节将于7月25日至8月3日在莫斯科市中心马涅日广场隆重举行。这是莫斯科历史上首次举办越南文化节,由莫斯科市政府与越南驻俄罗斯大使馆共同主办。

2025年"越中友谊之歌"文化交流活动在河内举行。图自越通社

2025年"越中友谊之歌"文化交流活动在河内举行

为庆祝越中建交75周年(1950.1.18-2025.1.18)暨"2025越中人文交流年",由越南之声广播电台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中国香港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25越中友谊之歌"文艺演出18日下午在河内举行。

话剧《第七十二封信》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金融大学大礼堂上演。图自越通社

越俄建交75周年:关于胡志明主席的话剧在莫斯科上演

值此越俄建交75周年之际,在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的推荐下和越南驻俄罗斯大使馆的大力支持下,7月17日,越南丽玉剧院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金融大学大礼堂上演了话剧《第七十二封信》。本场演出是“越俄友谊长歌”艺术交流计划框架内的一部分。

越南留学生体验敲击特龙琴(T'rung)。图自越通社

2025年越南夏令营:海外越裔青年体验西原锣钲文化

在"携手续写和平故事"主题引领下,"2025年越南夏令营"活动7月15日迎来重要行程。来自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越裔青年代表在组委会安排下,从胡志明市启程前往西原地区的得乐省,开启文化探索之旅。

河静省哲族填洞节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图自《越南之声》

河静省哲族独特的填洞节

河静省哲族填洞节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填洞意指“插孔、播种”,标志着田地播种完成。这个时候村民欢度节日,感谢天地恩泽,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平安富足、阖家幸福。

占族有大约80种舞蹈,按占族信仰,每种舞蹈代表80位神灵。图自《越南之声》

占族的特色文化

占族是越南54个民族之一。占族主要居住在中南部和南部地区,包括宁顺省(现已并入庆和省)。占族拥有悠久而独特的文化传统,体现在歌唱、舞蹈、音乐、文学、盛会、建筑艺术等。

升龙皇城是河内市重点投入资源进行保护与价值弘扬的代表性遗产。图自《人民报》

保护与弘扬遗产价值

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已实施多项措施来保护和弘扬遗产价值,其中最重要的解决方案是依靠人民,通过提高意识的活动让社区直接参与,确保民众能从遗产中受益。

展览上展示的面具。图自越通社

越南面具亮相在印度举行的亚洲艺术展

主题为 “普拉提鲁帕:亚洲文化交流中的面具”展览7月12日至23日在印度新德里国家工艺博物馆举行。在展览上,公众有机会通过丰收节面具一窥越南民间文化的独特风貌。

2025年夏令营营员们参观龙屋港。图自越通社

2025年越南夏令营:海外越侨青年续写和平篇章

7月14日,2025年越南夏令营” 在胡志明市正式开营。夏令营开营第一天,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越侨青年代表参观了龙屋港——胡志明主席于1911年启程踏上寻找救国之路之地,在龙屋港为胡志明主席献花和上香。

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世界自然遗产——越南广治省的风芽-格邦国家公园扩园决定。图自越通社

世界自然遗产风芽-格邦国家公园扩园方案获批 拓展至老挝欣南诺国家公园

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了世界自然遗产——越南广治省的风芽-格邦国家公园扩园决定,将其扩展至老挝甘蒙省的欣南诺国家公园。调整后的世界自然遗产名称为“风芽-格邦国家公园与欣南诺国家公园”。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决定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地质与地貌、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三个重要标准通过的。

当地政府和农民推销农产品和水果。图自越南之声

逢快乡农民提高果树价值以增加收入

山罗省逢快乡以约 2300 公顷的李子种植面积闻名。此外,还种植多种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的果树。得益于良好的气候条件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当地水果品质不断提高,有利于增加群众收入。

“河内古街味道速写”项目的作品。图自thanhnien.vn

米其林推荐河内街头小吃 为街头美食发展带来新契机

米其林在越南的出现让河内平民餐馆,尤其是路边摊受到了格外的关注。从第一季(2023年)开始,一系列烤肉米线、河内粉和粉卷等餐馆就荣登米其林推荐榜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德金烤肉米线、香莲烤肉米线、李国师 10 号河粉、八坛河粉、东盛鳗鱼粉丝等。

作家黎文操的漫画《蟋蟀骑士》问世仪式。《蟋蟀骑士》成为越南首部完全由人工智能绘制插图的作品。图自hanoimoi.vn

越南艺术家应用人工智能为图像产业开辟新路径

人工智能(AI)正在为越南图像领域打开全新创作空间。从漫画、插画、动画电影到电子游戏,带有越南文化特色的项目正逐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优化制作流程、提升质量,并在叙事方式上实现突破。

安子竹林禅院位于广宁省安子名胜历史遗迹区的安子山上,是陈仁宗皇帝选择修行之地。该寺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刹,但随着岁月流逝,多数建筑已毁,仅留部分遗迹于地表。2002年,竹林禅院得以重建。图自越通社

越南安子-永严-昆山-劫泊遗迹群申遗成功

当地时间7月12日下午,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7届会议上,会议主席、保加利亚教授尼科莱·涅诺夫(Nikolay Nenov)正式宣布,将安子-永严-昆山-劫泊遗迹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