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生活与山林密切相关,巴那族大部分乐器都是用石头、木头、竹子、叶子和葫芦等现成材料制作的。尽管制作简单,但这些乐器的外形和音色都极为独特。因此,巴那族民间音乐也深具其民族特色。
数百年前,巴那族就制作了反映人与大自然的水乳交融和人类征服大自然的民族乐器。至今,他们仍在制作并维护多种别具特色的传统乐器,且种类繁多,演奏方式丰富,如:敲、吹、弹、拍等。在这些乐器中,锣钲和鼓等敲击乐器最具代表性。
锣钲是铜制乐器,呈圆形,直径约20至60公分。一套锣钲一般由3面中间有乳突的大锣和10面小钲组成。演奏时,巴那族人用绑着软布的木槌敲击。铜锣越大声音越低沉,铜钲越小声音越清亮。
一首锣钲乐曲表演有多重层次,每人演奏一面锣或钲。节日期间,锣钲声音欢快、协调、细腻。巴那族锣钲音乐丰富了西原锣钲文化空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之一。
在其音乐生活中,巴那族还创造并使用多种独特的琴,如敲击乐器的特龙琴(T’rung),弦乐器的汀宁琴(TingNing)、科尼琴(K’ni),或者管乐器的科隆布琴(K’longput)、丁鞥琴(DinhJong)、丁赫琴(DingHor)等。
得乐省民族博物馆导游陶明玉告诉我们:“这些乐器通常在文化盛会、娱乐活动、男女晚上对歌上演奏。有些琴只会在家庭聚会、朋友聚会或晚上老人给小孩唱歌时才用得上。这也是大人向后辈传授制作、弹奏乐器技巧的机会。”
在巴那族人的生活中,特龙琴是较为普遍的敲击乐器。它从上往下排列着长度不等尺寸不一的竹管,并用藤条固定,长而大的竹管在上面,小而短的在下面。竹管的一头堵住,另一头大半削尖凿空,这样能发出连续的声音。当用木槌敲击时,可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特龙琴的声音有些浑浊,且不大,不响亮,但较为特别。其声如溪水、瀑布或风吹竹林。
得乐省省巴那族人阿诺说:“特龙琴不会在家中演奏。只有科隆布琴才这样。特龙琴音色质朴,它原本只有7、8根竹管,改进后多了很多,因此,现在的特龙琴,什么曲子都能演奏。”
巴那族乐器中,汀宁琴,又称翁琴(goong)用簕竹制作,两头为封闭的竹节。其中一头与其呈折角插一根木头,上面系着琴弦的一头,琴弦的另一头系在并排插在竹身上,用以调整琴弦的木头上。
每把琴一般有10到18根琴弦。以前,巴那族用上蜂蜡的丝线制作琴弦。为使琴声更为响亮,一些艺人想出了办法,在插一根木头的那一头下面加半个挖空的干葫芦。翁琴声音清亮,但没有特龙琴那么欢快,如同倾诉、私语。巴那族小伙子常在夜里约会时弹奏翁琴。
在劳动生产和征服自然过程中,巴那族还创造了多种别具一格的乐器,如波切琴(PoChet)又称溪水琴,亮嘹琴(RengReo)又称风琴。这些琴也用竹子制作,但利用水力和风力发出声音。此外,巴那族还有各种吹奏乐器,如:丁布、丁鞥、丁赫、霍尔(类似笛子)等。
春季盛会期间来到巴那族村寨,您将有机会在广阔的山林间欣赏巴那族的各种独特器乐。巴那族的民族音乐、节日盛会的欢乐气氛不仅体现其民族特色,还展现巴那族人年轻的心态及他们对音乐和生活的热诚。(来源:越南之声广播电台)(越通社-V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