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那族较具代表性的传统乐器

由于生活与山林密切相关,巴那族大部分乐器都是用石头、木头、竹子、叶子和葫芦等现成材料制作的。

由于生活与山林密切相关,巴那族大部分乐器都是用石头、木头、竹子、叶子和葫芦等现成材料制作的。尽管制作简单,但这些乐器的外形和音色都极为独特。因此,巴那族民间音乐也深具其民族特色。

数百年前,巴那族就制作了反映人与大自然的水乳交融和人类征服大自然的民族乐器。至今,他们仍在制作并维护多种别具特色的传统乐器,且种类繁多,演奏方式丰富,如:敲、吹、弹、拍等。在这些乐器中,锣钲和鼓等敲击乐器最具代表性。

锣钲是铜制乐器,呈圆形,直径约20至60公分。一套锣钲一般由3面中间有乳突的大锣和10面小钲组成。演奏时,巴那族人用绑着软布的木槌敲击。铜锣越大声音越低沉,铜钲越小声音越清亮。

一首锣钲乐曲表演有多重层次,每人演奏一面锣或钲。节日期间,锣钲声音欢快、协调、细腻。巴那族锣钲音乐丰富了西原锣钲文化空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之一。

在其音乐生活中,巴那族还创造并使用多种独特的琴,如敲击乐器的特龙琴(T’rung),弦乐器的汀宁琴(TingNing)、科尼琴(K’ni),或者管乐器的科隆布琴(K’longput)、丁鞥琴(DinhJong)、丁赫琴(DingHor)等。

得乐省民族博物馆导游陶明玉告诉我们:“这些乐器通常在文化盛会、娱乐活动、男女晚上对歌上演奏。有些琴只会在家庭聚会、朋友聚会或晚上老人给小孩唱歌时才用得上。这也是大人向后辈传授制作、弹奏乐器技巧的机会。”

在巴那族人的生活中,特龙琴是较为普遍的敲击乐器。它从上往下排列着长度不等尺寸不一的竹管,并用藤条固定,长而大的竹管在上面,小而短的在下面。竹管的一头堵住,另一头大半削尖凿空,这样能发出连续的声音。当用木槌敲击时,可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特龙琴的声音有些浑浊,且不大,不响亮,但较为特别。其声如溪水、瀑布或风吹竹林。

得乐省省巴那族人阿诺说:“特龙琴不会在家中演奏。只有科隆布琴才这样。特龙琴音色质朴,它原本只有7、8根竹管,改进后多了很多,因此,现在的特龙琴,什么曲子都能演奏。”

巴那族乐器中,汀宁琴,又称翁琴(goong)用簕竹制作,两头为封闭的竹节。其中一头与其呈折角插一根木头,上面系着琴弦的一头,琴弦的另一头系在并排插在竹身上,用以调整琴弦的木头上。

每把琴一般有10到18根琴弦。以前,巴那族用上蜂蜡的丝线制作琴弦。为使琴声更为响亮,一些艺人想出了办法,在插一根木头的那一头下面加半个挖空的干葫芦。翁琴声音清亮,但没有特龙琴那么欢快,如同倾诉、私语。巴那族小伙子常在夜里约会时弹奏翁琴。

在劳动生产和征服自然过程中,巴那族还创造了多种别具一格的乐器,如波切琴(PoChet)又称溪水琴,亮嘹琴(RengReo)又称风琴。这些琴也用竹子制作,但利用水力和风力发出声音。此外,巴那族还有各种吹奏乐器,如:丁布、丁鞥、丁赫、霍尔(类似笛子)等。

春季盛会期间来到巴那族村寨,您将有机会在广阔的山林间欣赏巴那族的各种独特器乐。巴那族的民族音乐、节日盛会的欢乐气氛不仅体现其民族特色,还展现巴那族人年轻的心态及他们对音乐和生活的热诚。(来源:越南之声广播电台)(越通社-VNA)

更多

国际友谊标志落成仪式。图自越通社

胡志明市国际友谊标志落成

为纪念南方解放、国家统一50周年,胡志明市于4月29日下午在第一郡边白藤公园举行国际友谊标志落成仪式。

顺化市富春郡委书记武黎日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国际专家共议寻找遗产保护与发展平衡之道

文化遗产不仅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更是塑造身份认同、激发自豪感、促进社区凝聚力的基础。遗产旅游助力文化价值的传播,提高了公众对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识。

绚丽的烟花照亮河内统一公园的天空,庆祝南方解放、国家统一50周年。图自越通社

“凯歌永响”电视文艺专题节目:传递1975年春季大捷的气势和历史意义

值此南方解放、国家统一50周年(1975年4月30日—2025年4月30日)之际,4月27日晚,在越共中央宣教与民运部的指导下,越南电视台在胡志明市、河内和广治省三地举行题为《凯歌永响》的电视文艺专题节目。越南国家主席梁强、政府总理范明政、国会主席陈青敏分别在胡志明市、河内市和广治省出席活动。

越日友好音乐会吸引了近500名观众参加。图自越通社

越日友好音乐会在福冈举行 弘扬和平价值

最近,由越南国家交响乐团同日本九州交响乐团联合在福冈市举行的越南-日本友好音乐会取得圆满成功。越日友好音乐会吸引了近500名观众,其中包括许多旅居福冈和周边地区的越南人。

附图 图自越通社

创作数字内容 传播爱国情怀

为纪念南方解放、国家统一50周年(1975年4月30日—2025年4月30日),越南电信集团(Viettel)旗下的数字内容平台TV360于4月25日在河内发起“以你的方式爱国”活动。

4月22日至28日,题为“竹子制品”的藤竹编手工艺展览将在金银祠堂(行银街42-44号)举办。图自越通社

河内老城区举办多项精彩活动纪念重大节日

据河内市文化与体育厅消息,还剑湖与河内老城区管理委员会正与多个单位和个人联合举行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 响应全国纪念南方解放、国家统一50周年(1975年4月30日—2025年4月30日)、国际劳动节139周年(1886年5月1日—2025年5月1日)、奠边府大捷71周年(1954年5月7日—2025年5月7日)。

IDECAP剧院话剧《佳人荫下》中的一幕。图自人民报

胡志明市的文学艺术烙印

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胡志明市的文学艺术始终维护和弘扬优良传统,在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始终走在前列,并创造了诸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