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河内——当前,越南企业正迎来突破发展的关键机遇。当创新内生动力与开放政策、优良的营商环境相互融合,便为企业迈向国际舞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构筑企业腾飞的坚实平台
福生集团董事长兼福生股份公司总经理潘明聪表示,该集团的胡椒和咖啡产品已远销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
“许多人视农业为艰苦行业,但我们从中看到了巨大潜力。怀着对越南农产品的热忱与自豪,我们精心培育每一颗绿色的胡椒和咖啡豆,将其打造为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使越南农产品走向全球。”潘明聪说。
他也指出,尽管企业每日出口30至40个集装箱的农产品,越南至今尚未建立商品交易所这一关键平台。
“全球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而越南占据全球胡椒市场55%、咖啡市场20%至30%份额。若能在胡志明市建立与实物商品挂钩的交易所,不仅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更能吸引全球交易者,增强对市场的主导权。”潘明聪强调。
实践表明,越来越多越南企业正凭借创新精神与远大抱负,在全球竞争中树立新地位。
越南青年企业家协会主席邓鸿英认为,当前正是企业内生动力与国家开放政策高度契合的阶段,为私营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旦充分释放潜能,越南企业必将在新一轮国际融合、数字化转型与绿色经济浪潮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次工业革命为越南企业提供了‘换道超车’的契机。特别是越共中央政治局出台的第68号决议(68-NQ/TW)等四大战略性决议,明确将私营经济定位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企业界大胆投资、勇于创新、确立行业领先地位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邓鸿英指出。
他认为,越南企业要跻身区域乃至全球舞台,需具备三大支柱:透明稳定的制度环境、支持创新的金融与信贷政策,以及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与高素质人力资源。
胡志明市:打造国际金融与商品交易中心
胡志明市企业联合会(HUBA)主席阮玉和表示,经过多年开放发展,党的各项决议为越南经济的方向定位与实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认为,第68号决议将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与国际化环境,并呼吁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结合实际,为大、中、小微等各类企业制定具体支持方案。
作为受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委托研究“胡志明市国际金融中心(IFC)”建设方案的单位,HUBA建议将商品交易所纳入其中,作为核心组成部分。
“建设商品交易所完全在越南的能力范围之内。越南的产量和产业实力足以吸引国际客户。当全球买家采购咖啡、胡椒、大米、橡胶等商品时,越南应成为他们的首选。”阮玉和表示。
在政府层面,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禄河提出,市政府将聚焦三大核心举措,其中企业界将发挥关键作用:
其一,持续优化投资与营商环境,提升竞争透明度,降低制度性成本,压缩行政手续办理时间;
其二,梳理并着力化解长期停滞项目的梗阻,特别是在消防、土地、投资、建设等领域受阻的重大项目;
其三,加强社会资源整合,优先加快公共投资资金拨付进度,以此带动私人投资与国有企业协同发展。(完)

越南企业国际化发展计划明确四大支柱
越南工贸部正在起草《2026—2035年越南企业国际化发展计划(GoGlobal计划)》并征求相关利益方意见。该计划的目标是帮助越南私营经济部门在海外实现更全面、切实的布局,不仅在规模和数量上提升存在感,还要深入全球价值链,提升越南国家品牌、企业品牌以及商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