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建社80周年:越通社对外多媒体传播力、影响力与日俱增

80年来,越通社忠实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使命,经历了不平凡的奋斗和发展历程。在抗法抗美斗争的烽火岁月,历代越通社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无论在前线还是后方,为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作出了卓越贡献。

位于河内李常杰街5号的越南通讯社总部。图自越通社
位于河内李常杰街5号的越南通讯社总部。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北京——80年来,越通社忠实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使命,经历了不平凡的奋斗和发展历程。在抗法抗美斗争的烽火岁月,历代越通社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无论在前线还是后方,为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作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260多位越通社记者、编辑和技术人员尽职尽忠、为国献身,可歌可泣、永垂史册。

越南问题研究专家,原新华社常驻河内首席记者凌德权在接受越通社驻北京记者关于越通社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越南革命新闻系统中的作用有何评价时如是强调。

凌德权表示,今年9月15日是越南通讯社(简称越通社)成立80周年。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内巴亭广场发表《独立宣言》,宣告东南亚第一个人民民主国家诞生,开创了越南独立、自由的新纪元。13天之后,即9月15日,由胡志明主席亲自命名的越南通讯社用越、英、法三种文字向越南国内和世界播发了《独立宣言》全文和临时政府成员名单。这一天成为越通社的诞生日。

凌德权强调,在以往40年的革新事业中,越通社坚定服从越南共产党的领导、指挥,在宣传报道中不断创新,成为越南传播领域的领军单位,受到越南党和国家的高度肯定和表彰。越通社自身的规模、物质技术设施、人员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充分发挥了传媒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为越南40年革新巨大成就作出了值得自豪的贡献。

越通社是越共中央领导的国家通讯社,是越南最具权威性的主流新闻媒体,也是国外各大传媒机构、研究机构及时获取越南政治、经济、外交、国防、文化等各方面资讯的主渠道。越通社在越南国内拥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力,其对外多媒体传播力、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凌德权表示,“我相信并祝愿越通社以建社80周年为契机,在民族发展新纪元中继续发扬光荣传统,为实现越共确定的建党、建国两个100周年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越通社新闻在推动越中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以及加强越中两国在各个方面的合作关系的作用,凌德权指出,两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1950年1月,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第一个宣布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建立外交关系。75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双方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携手并进,在推进各自现代化进程中砥砺前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社早在1950年就开始派记者常驻越北根据地,在胡志明主席和越共中央领导的关心帮助下,最早向中国和世界报道了越南边界战役、奠边府战役等重大事件。越通社也很早就派记者常驻中国北京。70多年来,新华社和越通社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深化扩展。越通社的各种文字和图片新闻始终是新华社报道越南的重要信息源。

越通社新一届党委最近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发展目标、5项重点任务和3个发展突破口。令人高兴的是,在中越合作关系日益紧密的今天,越通社的中文新闻报道质量越来越高,时效越来越快,内容越来越丰富,成为广大中国受众及时了解越南国情政情民情、了解中越两党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窗口。越通社为助力推进中越两国人民、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理解、交流与合作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桥梁作用。

越南问题研究专家凌德权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越双方高层达成重要共识,要继往开来、携手前行,赓续“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按照“六个更”总体目标,高质量推动全面战略合作,确保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越通社和新华社作为两国主要媒体携手共进,任重道远。(完)

越通社

更多

古巴国家通讯社(ACN)日前刊登了作者因迪拉·费雷尔·阿隆索的文章。截图

越古52年空前绝后的兄弟情谊

52年前的1973年9月,当越南广治省仍在战火硝烟之中,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鲁斯(Fidel Castro Ruz)成为首位也是唯一一位访问越南南方解放区的外国元首。这一事件永远镌刻在越古两国人民团结的历史上。

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禄河与中国新任驻胡志明市总领事唐立。图自大团结报

胡志明市重视推动与中国地方合作

基于越中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关系,胡志明市始终重视并积极推动与中国各地扩大友好交流、互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