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面包》燃爆河内舞台:越韩首部革命音乐剧重现八月革命

在举国欢庆八月革命胜利暨国庆80周年之际,由越南与韩国艺术家联合创作的首部革命题材音乐剧《咖啡面包》近日在河内成功首演。该剧以艺术为桥梁,再现民族解放斗争的光辉历程,成为两国文化交流与历史共鸣的新象征。

咖啡面包》历经精心筹备与排练,最终亮相首都舞台。(越南话剧院供图)
咖啡面包》历经精心筹备与排练,最终亮相首都舞台。(越南话剧院供图)

越通社河内—— 在举国欢庆八月革命胜利暨国庆80周年之际,由越南与韩国艺术家联合创作的首部革命题材音乐剧《咖啡面包》近日在河内成功首演。该剧以艺术为桥梁,再现民族解放斗争的光辉历程,成为两国文化交流与历史共鸣的新象征。

跨国合作致敬历史

作为越南话剧院与Metaforce越南公司联合推出的重点剧目,《咖啡面包》历经精心筹备与排练,最终亮相首都舞台。该剧以八月革命前的越南社会为背景,真实刻画了人民在殖民统治下的苦难与觉醒。在党和胡志明主席的觉醒与领导下,爱国的小资产阶级不仅捐资出力,还甘愿牺牲生命投身革命,为总起义的胜利、推翻殖民与封建统治、夺取政权并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作出了贡献。

剧中主角春与保夫妇以送面包为掩护秘密支援革命,成为千千万万爱国者的缩影。作品虽未直接呈现胡志明主席的形象,但其革命理想与精神贯穿全剧,深刻感染现场观众。

剧名《咖啡面包》源自越南人日常熟悉的饮品与食物,寓意平凡而坚韧、富有爱国精神的越南人民。音乐既具史诗感,又贴近现代生活;舞美设计简约而意境深远,配合灯光与道具真实还原80多年前的历史场景;舞蹈融合日常语言与象征性语言,使人物心理更为鲜明。该剧汇聚了来自越南与韩国的强大创作团队。

艺术语言跨越国界

该剧由韩国团队担任编导、舞美、作曲等核心创作,通过极具视觉张力的舞台语言跨越文化障碍,实现历史题材的深情诠释。舞台设计简约而富有象征意义,灯光与道具精准还原历史氛围;音乐融汇史诗性与现代感,主旋律深切动人;舞蹈编排融合生活动作与象征语言,细腻传达人物情感。

音乐剧在热烈的氛围中落幕,整个剧场飘扬着红旗,观众齐声高唱《进军歌》,与舞台上的演员融为一体,重温80年前八月革命和国庆的壮烈氛围,动人心弦。

e-kip-san-xuat-tu-han-quoc-mac-ao-dai-cam-quoc-ky-viet-nam-xem-chuong-trinh-tu-phai-qua-thu-nhat-la-giam-doc-nghe-thuat-park-hyun-woo-thu-hai-la-dao-dien-cho-joon-hui-anh-nha-hat-kich-viet-nam.jpg
韩国制作团队身着奥黛,手持越南国旗观看演出。(越南话剧院供图)

观众阮红明感慨道:“观看演出仿佛置身历史现场,故事真实感人,唤起深沉的家国情怀与团结精神。”

艺术总监朴贤宇表示,音乐剧《咖啡面包》旨在引导人们铭记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历史,铭记那些不应重演的牺牲与损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希望该剧能够成为传承历史、激励后人的优秀文艺作品。

导演赵俊希表示:“胡志明主席关于独立自主的思想成为两国共同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的精神财富。希望这部剧成为连接越韩的文化桥梁。”

越南话剧院院长、优秀艺术家乔明孝表示,该剧是越韩两国一流艺术团队为国庆献上的一份深情厚礼,作品既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又承载着深刻的历史教育意义。

据制片人阮氏梅娟介绍,《咖啡面包》是献给越南建国80周年的一份深情礼赞。通过越韩艺术家的协作,创作团队希望打造出一部兼具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的作品,并搭建起连接艺术、历史与观众的“文化桥梁”,使其影响力不仅限于越南,更扩展至区域乃至国际舞台。(完)

越通社

更多

游客们远远就能听到用石琴演奏的各种类型音乐 。图自《越南之声》

祖国最东端土地上独特的石琴音色

多乐省绥安东乡(原富安省绥安县)居民用毫无生气的石头,制作出一种名为"石琴"的特殊乐器。绥安的这种新乐器不仅延续了著名古石琴的音色,也成为游客探索祖国最东端土地文化遗产之旅的一大亮点。

代表们参观D67房屋和防空洞。图自大团结报

一系列特别展览在升龙皇城开幕

8月19日上午,升龙皇城遗产保护中心与相关单位在河内升龙皇城遗产区隆重举行了一系列特别展览开幕式,庆祝八月革命胜利暨越南国庆80周年。

安子山。图自越通社

广宁省正式公布世界遗产“安子 – 永严 – 昆山劫泊”的普世价值

8月17日下午,广宁省人民委员会在安子竹林宫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安子 – 永严 – 昆山劫泊”遗迹与名胜群的普世价值。这是继该群体于2025年7月12日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此次认可不仅是广宁、北宁和海防三地的自豪,更彰显了竹林佛教的独特价值与全球意义。

《桃花、河粉与钢琴》放映活动。图自越通社

越南电影在2025年东盟电影节上备受瞩目

由香港—东盟基金会与东盟各国驻香港总领事馆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东盟电影节2025”于8月7日至31日举行,免费放映来自东盟十国及四个“一带一路”国家的24部电影,进一步促进文化联系与人文交流。其中,越南电影《桃花、河粉与钢琴》于8月15日晚放映,给国际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传承与弘扬威任民歌守护民族文化瑰宝

传承与弘扬威任民歌守护民族文化瑰宝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4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乂安威任民歌,不仅是淳朴深情的旋律,更是这片土地与人民的灵魂。面对时代的变迁,乂安省众多艺人、俱乐部和文艺团正不懈努力让这种古老而珍贵的民歌焕发生机。

构造独具匠心的西宁圣座 。图自《越南画报》

构造独具匠心的西宁圣座

位于西宁省范户法路的西宁圣座是高台教的著名文化工程,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

文化外交助力越南稳步迈入奋发图强新纪元

文化外交助力越南稳步迈入奋发图强新纪元

多年来,除自2010年起由越南外交部举办的“海外越南日”年度活动外,海外越南人社群鲜有机会参与由国家主办的传统艺术与文化活动。然而,2024年标志着一个重大转折。

参山主处圣母庙是安江省的著名旅游景点。图自《越南画报》

安江参山主处圣母庙会:独特的民间盛典

参山主处圣母庙会的历史源远流长,带有浓郁南部水乡居民的民族文化特色。根据参山陵庙管理委员会的记载,大约在200年前,主处圣母雕像原本端坐于参山之上。

芒族人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图自越南画报

芒族人的独特竹历

竹历是芒族古老的历法,是一项独特的文化遗产,反映着其与自然、农时和民间信仰紧密相连的知识和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