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省热依族的婚俗

据《越南之声》,和越南其他多个民族一样,热依族十分重视婚姻和传宗接代。婚事中,热依族很少关心贫富,主要论道德、人品和家风。
据《越南之声》,和越南其他多个民族一样,热依族十分重视婚姻和传宗接代。婚事中,热依族很少关心贫富,主要论道德、人品和家风。

过去,热依族的婚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给孩子择偶不仅在村里进行,还要在亲戚、朋友所在的邻近各村进行,因此热依族有着“找对象”的习俗。人们可以托亲戚、朋友或熟人帮着找或介绍。

趁着农闲去看亲戚、朋友、熟人,青年男女便可通过对歌活动见见面、说说话,相互熟悉熟悉。有了感情后,他们才会向父母提,并准备婚礼。

热依族婚礼若按程序进行,一般包括提亲、下聘和婚礼。老街省沙坝县左万热依村的森长告诉我们:“互相认识了就不必相亲或会亲家了,这没必要。但如果不认识的话,那倒有‘相亲’、‘会亲家’习俗。对男方来说,相亲很重要。女方却有会亲家的需求,以了解自己嫁过去的那家是否有教养,家风如何,家境怎么样?如果同意了,女方家才会把姑娘的算命签,热依族称为‘命书’,交给男方家。男方家将把这个算命签和小伙子的算命签一起送到算命先生那里,让他看看是否犯冲。如果两人相合的话,男方家将带两只鸡到女方家,正式讨论下聘问题。”

举行下聘礼时,男方家要带上两只鸡和鸭、一头约40公斤的猪。下聘礼也是女方家索要彩礼的日子。按照热依族习俗,索要彩礼分为三种:一是,索要婚礼上宴请宾客的酒肉;二是,索要嫁妆,包括:银手镯、新娘带回婆家的新衣裳;三是,为新娘父母索要稻米,以报答其养育之恩。

热依族认为,婚礼办得越大,越开心,新人就越感受到婚姻的神圣意义,感情会越深厚。婚礼一般在农历10月到次年2月举行,此时是农闲时节,大家都可以参加。

热依族迎亲礼包括多项仪式和习俗。迎亲团要有两位年长、家庭和睦,最重要的是能说会道的男性和女性。据森长介绍,迎亲团中还要有一个伴郎,两个未婚姑娘,给嫂子牵马的弟弟和挑彩礼的一队人。

森长说:“迎亲那天,男方家来时,女方将搭起两个门。门被一张桌子挡着,桌子上摆8个酒杯。到门口时,男方和女方人员要对唱。唱完了要喝酒。之后,女方家才会让男方家进来。以前,人们还在第一道门前放麻树或蚂蚁窝。第二道门也一样,但仪式更简便。男方给女方红包后便可进门。”

进了家门之后,新郎、伴郎要在祖先供桌前下跪行礼。将新娘带出家门后,新郎、伴郎要在年长者的指引下在供桌前行谢礼。为能把新娘接回家,男方家人员不仅要全部喝光女方家酿制的酒,还要把新娘从其家属手中抢过来。

森长就此解释说:“走出家门时,女方家的姐妹、婶婶、阿姨、姑姑会在门口拉扯新娘,以表达不舍得让她走,想把她留下的感情。这是一道程序,也要给这些人红包。”

婚礼上,新郎新娘的服饰与平日差别不大。沙坝热依族人汪氏嫩告诉记者:“新娘走的时候,要带上一个装衣服、被褥的箱子。热依族的装束也就是彩色布边儿上衣、戴头巾、系红色发带。婚礼上新娘戴的头巾也是红色的。出嫁的时候穿蓝色的上衣和走路用的鞋。到了婆家之后,祭祀祖先时,要穿黑色的衣服。不能让婆婆看到鞋子。到了婆家后,女方家的年长妇女要偷偷地把鞋藏起来并带回去给新娘的亲生父母。”

回婆家前,新娘要在胸前挂一面镜子,少许葱蒜、种子,并抱一只鸡。镜子的含义是姑娘从家里走出去时是贞洁的,第二个意义是驱鬼。葱蒜和种子代表繁衍生息。而鸡必须是公的,因为按热依族的观念,它是驱魔时最耳聪目明的,因此要带着它,让它带路。

对热依族来说,选择新娘跨进家门的时辰非常重要,有着进入一个崭新生活的意义。因此,将媳妇迎入家门的仪式必不可少。

老街省巴刹县的黄文彦说:“我们这儿一般夜里将儿媳妇迎入家门。人们一般选在一大早,很少在天亮的时间进家门的,至少也得蒙蒙亮。门外,放着有三级阶梯的梯子,上面盖着红布。新人手牵着手走入家门,正式加入这个家。这叫架着梯子跨进家门。”

跨进婆家的门槛后,新郎新娘直奔祭台,并下跪祭拜祖先,请求能成为家中成员。仪式结束后,婆婆才会出现,牵着儿媳的手带进公婆的屋子及其他房间,让新娘认公婆和婆家的家庭成员。(越通社-VNA)

读者可登录越通社网站http://vnanet.vn获取更多信息。

更多

越南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团长阮氏云英大使在会上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UNESCO通过越南关于“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倡议

越南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团长阮氏云英大使在会上介绍了该倡议。她强调,该倡议的总体目标是发挥文化在促进各国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极为重要作用,同时为应对时代复杂挑战作出贡献,确保所有人拥有安全繁荣的未来。

春曲的曲调多样,皆带有清新明快、充满民间气息的旋律,极易打动人心。图自越通社

春曲——源自祖地的非遗瑰宝

在越南民间艺术的宝库中,富寿省的春曲(Hát Xoan)是一种与雄王祭祀信仰——民族建国的根源紧密相连的独特艺术形式。以质朴的旋律、朴实而富含文化意蕴的歌词,春曲不仅反映了祖地居民的精神生活,还为越南在世界遗产版图上确立文化身份作出了贡献。

首都河内解放71周年:河内不断融入与发展

首都河内解放71周年:河内不断融入与发展

1954年10月10日,河内正式解放,这一天成为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里程碑。历经九年艰苦的抗法战争后,首都河内张灯结彩、旗帜飘扬,热烈欢迎凯旋归来的解放军。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是越南民族争取独立征程上的辉煌篇章,更开启了河内建设、革新、融入与发展的新时期。

河内首届世界文化节将于10月10日晚在河内升龙皇城正式开幕。图自越通社

河内首届世界文化节即将举行

首届河内世界文化节开幕式预计将于10月10日晚在河内升龙皇城举行。这是由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同外交部及河内市人民委员会联合举行的一项具有全球规模的对外文化盛事,旨在弘扬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并加强各国民间交流。

参加“探索遗产-传播精华”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图自广宁报

2025年安子秋季庙会——禅意与遗产交融的旅程

2025年安子秋季庙会近日在安子名胜遗迹区竹林宫热闹开庙,主题为“禅定秋色”,向游客呈现一场融合佛教精神与文化遗产的盛会。该活动不仅帮助人们了解竹林安子禅宗的核心价值,更是弘扬被誉为“交州第四福地”的历史文化底蕴。

得乐省注重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图自越通社

推动旅游发展与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并行

近日,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在林同省大叻市春香坊举行了题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第6号项目实施5年总结会议。该项目属于2021—2025年“少数民族与山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目标计划”。

越南特产吸引国际游客。图自越通社

欧洲天空下的越南韵:从家乡味道播撒和平的种子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微凉的秋风中,糯米的清香、火龙果的甘甜、粉红瓤绿皮柚的清润,以及一盏热腾腾的越南茶,似乎都在悄然诉说着来自南方的故事。那一缕缕熟悉的香气,穿越千山万水,把越南的温情与气息带到了欧洲的天空。

越南和斯里兰卡的少年儿童热情参与灯笼制作和五果盘装饰比赛。图自VOV

南亚绽放越南中秋情

灯笼流光,鼓声欢腾,孩子们笑靥如花——今年中秋的喜悦,在印度与斯里兰卡的越南社区中温暖洋溢。

音乐会:民族精神力量与文化产业发展

音乐会:民族精神力量与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越南观众见证了大型音乐会的蓬勃发展。从纪念国家重大事件的主题音乐盛典,到充满当代气息的音乐节,这些活动不仅是艺术的高光时刻,更成为文化的桥梁,汇聚民族精神、创造渴望与社区力量。

在匈牙利,10月4日晚,匈牙利越南人协会在布达佩斯升龙商业中心隆重就中秋晚会。图自越通社

海外越南人欢庆中秋

10月6日是越南传统节日中秋节。在佳节来临之际,全球多地的海外越南侨胞以各种方式提前共度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