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和保存河内金黄民间画的价值

金黄民间画于18世纪末在河内怀德县云耕乡问世。这种民间画常在每年农历10月至12月开始制作,以满足当时京城人对年画的需求。
复原和保存河内金黄民间画的价值 ảnh 1金黄民间画。图自互联网

越通社河内——金黄民间画于18世纪末在河内怀德县云耕乡问世。这种民间画常在每年农历10月至12月开始制作,以满足当时京城人对年画的需求。19世纪初,金黄画蓬勃发展但后来因为1915年发生的水灾而失传。出于恢复金黄民间画的愿望,河内陶瓷博物馆馆长、收藏家阮氏秋和与同事一起复原金黄画刻板和作品。

金黄民间画又称红画,因为其通常画在红条纸上,符合春节气氛和人民祈求吉祥、温饱、幸福生活的愿望。因此,每到春节,除了东湖画外,画在红条纸上的进财进禄、猪、鸡等各种金黄画,也给每个家庭带来鲜艳的色彩和喜气洋洋的春节气氛。

十月收获季一过,天气转凉,正是金黄村民开始制作年画的时候。大家在纸扎行街购买红条纸,用水弄湿刻板,然后把红条纸放在上面,用干丝瓜网轻轻擦拭,使刻板上的图案凸出来,然后在太阳下晒干。等画完全干了以后,画家才涂上颜色,点缀色彩,使整幅画更显生动夺目。

除了使用红条纸做底,金黄画的另一个特点是在画的一角写上一首诗和防邪魔符。要具备一定知识的艺人才能在画上展现出自己的才华。金黄村村民武维赤表示:“金黄画图案种类丰富,有画猪的、画鸡的,还有画进士的,具有祝愿村里的人科举及第,或生意兴隆等意义。比如画鸡,意思是希望后代多福.”

虽然具有民间画的特殊意义,但金黄画只存在了短短的时间。在1915年发生的水灾中,连莫堤决堤,整个村庄被淹没,许多刻板被冲走了。后来因庄稼歉收、饥馑、战乱等,村里的艺人越来越少。生活的困难也让人民渐渐失去了对年画的兴趣。
复原和保存河内金黄民间画的价值 ảnh 2金黄民间画于18世纪末在河内怀德县云耕乡问世。图自《越南之声》


复活整个村庄曾辉煌一时的这门手工行业的是很多喜欢金黄民间画的人。收藏家阮氏秋和就是其中的一位。2016年10月,她开始实施“《复活金黄民间画手工艺村》项目。她和同事们努力研究,重新制作金黄画刻板。据研究,金黄民间画刻板有100多种。而金黄村目前仅存“刘光德”与“满堂福”2种。项目实施一段时间后,有33种刻板获得恢复。收藏家阮氏秋和说:“有时候做出来的全都错了,白费了上千张纸条。慢慢地,我们积累了经验。目前,金黄画供不应求。卖出的不多,因为有的画还在试验过程中。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了。现在只关注维持与发展。”

目前,云耕乡金黄纪念馆里每天都有《复活金黄民间画手工艺村》项目的成员在努力工作,刷墨、印刷、然后晒干。该项目成员阮武海表示,他参加项目是因为这让他更加了解越南文化。他说:“说实话,我对文化很感兴趣。你研究越深,领悟就越多。研究金黄画在古代社会的意义和用法,我了解到很多的知识,知道其为什么销声匿迹。以前,人们必须买金黄画,因为其给整个屋子创造了一个虔灵空间。”

收藏家阮氏秋和及其同事的《复活金黄民间画手工艺村》项目为金黄民间画的复活点燃了希望。金黄民间画具有特殊性,专门为平民服务,因此,每逢春节到来,其能够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复活金黄民间画本以为是不可能的事,但因为民间艺术爱好者的不断努力,具有民间魂骨的这些作品又有机会出现在公众面前。(来源:《越南之声》)
越通社

更多

文艺表演节目。图自越通社

永隆省高棉族拜月节隆重举行

11月5日晚,在永隆省月化坊的国家级遗迹与名胜区——欧婆池(Ao Bà Om)名胜遗迹隆重举行拜月节。这是高棉族同胞的传统节日,被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延续:越南》摄影展再现越南三十余年的变迁

《延续:越南》摄影展再现越南三十余年的变迁

11月4日上午,英国摄影记者安迪·所罗门(Andy Soloman)的摄影展《延续:越南》在河内正式开幕,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该展览是“Photo Hanoi 25”国际摄影展框架内的的亮点之一,呈现越南三十多年来深刻变革历程的独特视角。

中部遗产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焕发新生光彩

中部遗产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焕发新生光彩

中部这片细长的土地,蕴藏着越南民族灿烂而独特的文化积淀。顺化古都遗迹群、会安古城与美山圣地——三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瑰宝,正以崭新的姿态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焕发勃勃生机。

越南木偶艺术展区。图自越通社

越南木偶艺术展区——秋季博览会的文化亮点

在2025年秋季博览会上,越南木偶戏剧院以“缩小版水亭”为创意设计,推出别具一格的木偶艺术展区。展区位于河内东英国家会展中心,成为数百个商业展位中最具文化魅力的亮点之一,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欣赏。

电影——2025年秋季博览会上的文化创意亮点。图自越通社

电影——2025年秋季博览会上的文化创意亮点

经过一周的开放迎客,正在河内东英国家会展中心举行的国家级经贸与文化促进盛会“2025年秋季博览会”依然人潮涌动,观众前来参观、购物、体验文化与美食等活动络绎不绝。

在第一届河内秋季博览会上,数百个展位色彩斑斓,其中印有“一乡一品”(OCOP)标签的产品依然以独特方式脱颖而出。图自越通社

2025年秋季博览会:当文化成为经济价值

在第一届河内秋季博览会上,数百个展位色彩斑斓,其中印有“一乡一品”(OCOP)标签的产品依然以独特方式脱颖而出。其不仅拥有优良的品质和精美的设计,而且每件产品都蕴含着一段文化故事。每一件商品的背后都是人的智慧、地方的特色与文化的积淀。

本届展会汇聚了来自越南各地的数十个扁米品牌,通过产品展示、制作体验等环节,向国际游客展现越南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图自越通社

越南秋季博览会:扁米承载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饮食文化

在2025年首届越南秋季博览会上,越南乡村的传统美食——扁米(cốm)成为吸引众多消费者的焦点。这种以未成熟糯稻精制而成的时令美食,不仅展现越南独特的饮食智慧,更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金秋时节的民族符号。

“保留嘲剧”是由一群Z世代发起的传播项目,旨在保留嘲剧艺术的精髓,并在现代生活中传播传统舞台艺术的价值。图自nhandan.vn

Z世代为传统嘲剧注入新活力

当Z世代的年轻人热情投入、不断探索与革新传统嘲剧艺术时,这不仅是可喜的信号,而且是民族传统艺术生命力持久不衰的生动证明。

山罗省展位。图自越通社

西北风采闪耀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

在越南国家展览中心举行的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现场,山罗省展区以泰族柔美婉约的群舞舞姿、苗族悠扬委婉的芦笙声和西北地区同胞的绚丽服饰而变得格外热闹亲切、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