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运动30年——越南血液交融

过去三十年(1994年至2024年),越南见证了无偿献血运动蓬勃发展。这一行程不仅展现了人民的团结和人道主义精神,而且反映了越南社会意识和文化的积极变化。
献血运动30年——越南血液交融 ảnh 1献血运动30年——越南血液交融。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过去三十年(1994年至2024年),越南见证了无偿献血运动蓬勃发展。这一行程不仅展现了人民的团结和人道主义精神,而且反映了越南社会意识和文化的积极变化。

无偿献血运动起源于战争年代,当时献血成为勇气和团队精神的象征。尽管医疗条件有限、困难重重,战士们仍毫不犹豫地与战场上的战友捐献血液,分享生命。

回忆起在传奇的长山路救治伤员的日子,559号团12号兵站14号治疗队退伍军人阮氏钗说,那个时候,输血还不像现在这样,没有采血袋,也没有抗凝剂,而是直接给伤员输血。

无偿献血运动的强烈变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开始改变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白国宣教授、尊室松教授和全国一流专家进行了多次演讲和咨询活动,呼吁人们自愿献血。

于1994年1月24日举行的首次无偿献血活动,揭开了无偿献血运动的新篇章,为运动扩大到社会各阶层、不分性别、年龄、职业、宗教或种族奠定了基础。

献血运动30年——越南血液交融 ảnh 2献血运动30年——越南血液交融。图自越通社
越南无偿献血运动不仅是人道主义精神的象征,也是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表现,为建设强大、健康的社区以及迈向更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无偿献血运动在组织方式上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利用新技术、社交媒体和其他媒体渠道有助于吸引公众的广泛参与。无偿献血活动日益专业化、富有创意,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参与。

春节期间无偿献血运动、“红色之春”无偿献血节、夏季的红色血滴活动、“红色之春”无偿献血节,以及4·7越南全民献血日、 6·14世界献血者日等活动,有效开展,产生积极的连锁效应。

越南中部地区血液学与输血中心经理阮玉明教授表示,过去30年来,无偿献血运动从基本满足了临床用途的血液供应需求,为患者治疗、手术、和器官移植提供服务。

此外,无偿献血运动还为越南输血行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做出了贡献。血液筛查和处理方法得到改进,进一步提高献血利用质量和效率。

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工作也得到了注重。自2007年,全国无偿献血100名模范表彰会在全国各地举行。

“无偿献血”活动开展30年来,全国已有超过2130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其中数万人成为无偿献血模范,很多人献血超过了30次、50 次,甚至是100 次。

2023年是越南举行全国100名无偿献血志愿者先进典型表彰活动的第15年。15年来,受表彰人数已达到1500人次,为增强人民群众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弘扬献血救人精神并形成定期献血习惯等做出贡献。

在越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无偿献血活动已较为稳定。2022年全国累计接收逾143万个单位血液,其中99%来自无偿献血者,献血人口占比达1.5%。2023年头几个月,全国共接收近90万个单位血液。(完)
越通社

更多

 河内国家大学与各伙伴签署合作备忘录。qdnd.vn

推动越比在教育培训与科学研究领域的合作

4月1日,在比利时国王和王后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比利时各位部长、省长以及比利时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代表团前往河内国家大学进行访问。值此机会,河内国家大学与比利时瓦隆-布鲁塞尔驻越代表团、鲁汶大学(KU Leuven)及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UB)联合举办了一系列学术交流与合作对接活动。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会见赴越参加2025年国际学术交流计划的21所美国顶尖大学代表团。图自越通社

范明政总理:越美高校通过具体务实项目推动合作

3月31日上午,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会见了赴越参加2025年国际学术交流计划(IAPP)的21所美国顶尖大学代表团时建议两国高校通过具体、长期、可持续且务实有效的合作项目和计划,推动教育培训合作,帮助越南培养新兴行业的人力资源,并有效开发海洋空间、太空和地下空间资源。

越南雉鸡。图自越通社

国际努力保护越南雉鸡

越南雉鸡最早于19世纪末被发现,曾广泛分布于越南河流沿岸的低地森林。然而,战争与森林破坏严重摧毁了其栖息环境,致使这一物种濒临灭绝。过去25年,在自然环境中再未发现越南雉鸡的踪迹。

推广东盟遗产公园 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图自越通社

推广东盟遗产公园 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东盟遗产公园(AHP)是东盟环境合作倡议之一,于2003年由东盟各国环境部长联合发布《东盟遗产公园宣言》正式实施,旨在全面保护东盟地区重要、独特且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