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河内——“我与世长辞后,请把我火化,把骨灰分成三份。请把一部分留在九龙江。一部分请让我和我心爱的妻子呆在一起。剩下的,就让我回归澳大利亚的祖国吧。”
直到躺在病床上的最后时刻,“适应九龙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变化”项目副主任蒂莫西·爱德华·麦格拉思博士仍然对九龙之地乃至越南表达无尽之情。在越南工作了25年使麦格拉思成为偏远南部三角洲地区的特别朋友。
有一名“南部”西方先生
麦格拉思博士的全名是蒂莫西·爱德华·麦格拉思。尽管在澳大利亚出生和长大,但蒂姆——就像他身边的人经常这样称呼他的那样——却几乎用他的一生在越南生活和工作。
1993年,为服务于农业政策相关研究项目,蒂姆第一次来到越南,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不解之缘。仅仅四年后,他决定告别澳大利亚,与尖顶帽和东海之国结下长久之缘。在这里,蒂姆一方面学越南语,一方面研究并参与一系列非政府组织的项目,为促进越南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发展做出贡献。从消除贫困项目,到清洁水、卫生、防洪、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废物管理和处理等项目都有他参与。
足迹遍及贫困乡村,但如命运一般,蒂姆最大的烙印却是开展由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AusAID)资助的“九龙江三角洲贫困现状分析”项目的九龙之地。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该项目给蒂姆留下了对这里人民和土地的特殊之爱。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 是最终让他有机会贡献力量和实现自己梦想的组织。GIZ 高级专家陈辉章先生回忆说,2002-2003年,蒂姆是最早直接考察九龙江三角洲所有12个省的外国人之一。
当时, 看到一个高个子,讲一口流利的越南语,在汛期卷起裤子乘船涉水进每户家庭的西方先生时,安江、坚江、金瓯等各省人民就目瞪口呆。
朋友和同事甚至称蒂姆为“南部西方先生”。他可以盛装出席高层会议,也可以赤脚在泥泞区支持红树林种植活动。
在九龙之地居住了20多年里,蒂莫西·爱德华·麦格拉思博士直接参加了许多旨在改变九龙江边上富饶三角洲地区的项目,从城市防洪到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预警、区域互联等项目。
陈辉章先生称,麦格拉思所缔造最宝贵的价值之一就是互联性。
建设部代表对蒂莫西·爱德华·麦格拉思博士所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评估时表示:“这些活动均针对和惠及人民。仅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排水和防洪计划,到 2020 年,迪石、金瓯和龙川三个城市的6000人受益于试点可持续城市雨水排放系统所属的三个工程,帮助减少洪水,改善环境卫生,创造公共场所的景观。
此外,迪石、龙川和金瓯等都市区的75.2万人受益于提升排水和防洪服务的质量。坚江、安江和金瓯三省的555万人受益于增强应对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列和自然灾害发生时搬迁计划等的能力。
此外,九龙江三角洲地区的720万人受益于增强洪水预警能力。越南人民受益于防灾政策和使用用于应对自然灾害的外国援助资金。
尚未结束的征程
当我们写下这些字时,蒂姆已经进入了献身一生的最后旅程。2022年3月,在与MCRP/GIZ计划的区域互联代表团走访九龙江三角洲的13个省市后,蒂姆患上了新冠肺炎。
生病期间,蒂姆仍在忙于工作。他房间里的电脑很少关闭。然而,Covid-19之后一系列不良的症状让他觉得自己的健康有问题。直到他去医院做全身检查,才发现自己得了晚期转移癌。蒂姆的健康状况也迅速恶化,陷入了非常危急的状态。
惊悉坏消息,蒂姆的许多朋友和同事都哭泣。从澳大利亚、德国到遥远的南部,大家想方设法飞回河内,旨在坐在病床旁,紧紧地握着他的手。
陈辉章先生哽咽着说:“一生为九龙江三角洲乃至越南贡献力量,蒂姆并没有停止工作。只有当可怕的疾病来袭时,蒂姆才停下来。”
但可以肯定的是,蒂姆开始的旅程永远不会结束。留下来的人会继续前行。
“南部西方先生”蒂姆·麦格拉思的妻子黎怀阳女士激动地说:“蒂姆重病的日子,我们感受到了大家对他的感情。对每个人来说,蒂姆不仅是同事,而且是最真诚的朋友和兄弟。 这是一个伟大的遗产,将永远留在我们身边。”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他7年来一直使用的个人Facebook封面照片。那是红色淤泥九龙江的支流、几艘摩托艇在明媚阳光下停留这一景色。直到最后时刻,他还在怀念着那片心爱的土地。
“我与世长辞后,请把我火化,把骨灰分成三份。请把一部分留在九龙江。一部分请让我和我心爱的妻子呆在一起。剩下的,就让我回归澳大利亚的祖国吧。”
我突然想,最终、最重要的不是我能活多久,而是我为人类和这个广阔的人生贡献了多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事情。
我们,留下来的人,将继续写下以蒂姆·麦格拉思命名的故事和篇章。(来源:人民报网)
越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