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岘港市——截至目前,越南中部和西原地区各省市已顺利完成2025—2030年任期首次省级党代会,为迎接越共十四大奠定坚实基础。各地党代会政治报告展现出宽阔的战略视野和强烈的发展决心,明确提出在新阶段力争实现年均两位数经济增长,着力推进具有区域联动性和发展带动力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充分释放新发展空间与优势、实现跨越式突破创造前提。
战略性基础设施实现突破
当前,中部—西原地区多数省市的发展空间已从高原向内陆延伸至宽阔海洋。本届任期内,各地将战略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旨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互联互通。
作为中部—西原地区的核心城市,岘港市在首次党代会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将岘港建设成为越南重要增长极之一,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1%以上。展望2045年,岘港将建成生态智慧城市、自由贸易与国际金融中心、工业与物流创新创业枢纽,以及具有亚洲水准的宜居旅游城市。
2025—2030年期间,岘港将高效配置各类资源,加快推进一批关键工程:推动莲炤港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门户港;扩建岘港国际机场T1、T2航站楼,实现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按国际标准建设朱莱机场;实施门旅(Cửa Lở)港5万吨级航道工程;疏浚古可(Cổ Cò)河与长江河;修建连接莲炤港的铁路支线;完善东西跨区域战略交通网络。
此外,岘港还将推动建设岘港—盛美—玉回—波依高速公路,打通通往老挝南部和泰国东北部的交通走廊,并研究启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
嘉莱省作为全国面积第二大省份,将在本届任期内积极筹措并高效使用投资,建设现代化、智能化、互联互通的经济社会基础设施。重点推进省际交通系统、高速公路、国道以及连接重点经济区、旅游服务区和工业园区的路网建设;构建连接西原各省的铁路网络,升级改造窦池站与蓬山站为综合货运枢纽,并在绥福乡与云耕乡新建两座货运站,服务归仁港、仁会经济区及物流中心发展。
嘉莱省还将新建客运航站楼、扩建停机坪,第二条跑道和滑行道,以适应富吉机场与波来古机场规划需求;升级、改造、扩建归仁—氏奈—栋多港区、仁会港区、扶美与怀美港区;投资建设市奈二号大桥;完成连接广义省的沿海公路;并在仁会经济区规划建设新的省级行政中心。
广义省作为全国首个召开省级党代会的地方,地处印度支那半岛交汇点和西原通海门户,明确将通过公私合作模式(PPP),集中投资建设现代化、系统化的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布局辐射力强的战略性项目,培育新发展动能。

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第一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中部和西原地区各省市一致将科学技术发展、创新创造、数字化转型视为首要突破口,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本任期内,庆和省力争到2030年成为中央直辖市、全国重要增长极以及现代化的海洋经济中心。庆和省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推动经济结构重组,以科学技术、创新创造和数字化转型为发展动力;以海洋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可再生能源、物流业和数字经济为突破方向;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以民营经济为重要驱动力。到2030年,庆和省力争跻身全国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创新创造、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水平前十。
在未来五年内,嘉莱省确定对经济结构进行重组,确立新的增长模式,以科学技术、创新创造和数字化转型为提升经济体的生产力、质量、效率、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主要动力。该省将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数字社会;致力于将嘉莱打造成为国内外科技企业、科学家日益青睐的投资与研究目的地,成为区域性科技与创新中心。
岘港市力争到2030年成为科技发展、创新创业与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城市。该市将着力完善与科学技术、创新创业和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机制与政策。同时,岘港市将对新兴技术解决方案进行受控实验,聚焦区块链、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数字资产等领域,确保与城市的发展需求、方向和管理能力相匹配。
在岘港市第一次市委代会上发表指导讲话时,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常务书记陈锦秀为岘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他强调,岘港需主动探索新的增长模式和动力,其核心必须植根于科学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并紧密对接中央《第57号决议》的方针路线,以充分释放城市潜力,优化投资环境,全面提升经济效率、质量与竞争力。 他指出,岘港应勇于机制创新,主动提出在科技投资中试行研发机制和政策,并积极吸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的投资。
中部和西原地区各省市正紧锣密鼓地将大会决议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决议尽快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与全国一道迈入新纪元的强劲发展阶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