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河内——近日,胡志明市计划在市中心、芹耶和昆岛率先试点低排放区(LEZ),为全市推广排放管控措施积累经验。这一动向迅速引发市民广泛关注,空气质量改善与绿色出行成为舆论焦点。
长期以来,摩托车与机动车尾气排放一直是胡志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平阳省和巴地头顿省并入后,该市人口已超过1400万,摩托车保有量达1140万辆,汽车超过130万辆。
公路交通被确定为最大污染源,贡献了全市交通排放中88%的氮氧化物、99%的一氧化碳、79%的二氧化硫和88%的细颗粒物。据测算,交通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3万亿越盾,约占全市GRDP的0.25%。
监测数据显示,胡志明市年均PM2.5浓度高达31µg/m³,达到世卫组织建议标准(5µg/m³)的6倍,其中约40%来自交通排放。
“每天早上骑车经过拥堵路段,扑面而来的尾气明显影响呼吸。如果低排放区能减少排放,将是许多市民的期盼。”平盛坊居民秋香如是表述。她期待通过减少老旧和高排放车辆通行,推动电动车和绿色公交普及,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并降低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
不少市民指出,低排放政策需与便捷绿色的公共交通系统同步推进。守德坊居民国胜认为:“如果电动公交线路密集、高效、干净且票价合理,我会优先选择公交而不是摩托车。市民愿意改变,但需要可行的替代方案。”他强调应加快地铁、电动巴士和公共自行车等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公众高度关注政策实施中的公平性问题。西贡坊居民阮文平表示:“如果没有适当的旧车回购或补贴计划,低收入家庭将难以承担转换成本。”他建议市政府出台购车补助、低息贷款等扶助政策,帮助弱势群体平稳过渡,同时提供职业培训与绿色就业机会,使低排放区建设不仅限于“限制”和“禁止”,更应成为推动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契机。(完)

胡志明市:国庆假期购买力高涨
在9月2日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胡志明市各大超市系统的购买力持续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