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河内——越南通讯社的前线机构——解放通讯社在激烈的战场上已坚韧不拔,在从1960年10月12日到1975年4月30日15年艰苦岁月里完成信息传播和宣传任务。这是一段用鲜血、智慧和勇气书写的历程,深深镌刻在越南革命新闻史上,成为照亮民族战斗道路的火炬。
历史使命
1960年10月12日,在西宁省场亦(Chàng Riệc)森林里,解放社(解放通讯社的简称)的第一条新闻正式发布,标志着解放通讯社的诞生。从此以后,该机构成为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而后来为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的官方声音。
不仅传播新闻,解放通讯社还成为锐利的思想武器,反映革命运动日益壮大的威望,彰显越南人民的正义,同时揭露傀儡政权的衰败。
以GPX(解放通讯社)为标志,英文呼号为LPA(Liberation Press Agency)的新闻,利用31米长波电台向国际传播,传递出 “越南南方爱国者的官方声音”的信息。这些新闻从西宁的深山传播到河内,甚至到其他国家,成为正义人民战争的生动证据。
在15年烽火硝烟中,这一战地新闻之家为了躲避敌军的扫荡而多次迁移,从西宁根据地迁移到同奈省的马驼(Mã Đà),甚至一度进入柬埔寨境内。但无论环境如何,信息流从未中断。
“电波永不停息”的口号成为所有记者、编辑和技术人员的神圣命令。他们一手拿笔,一手拿相机,一手持枪,保护根据地。每一条新闻、每一张照片的发布,都付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解放通讯社的记者们活跃在各个战场,深入民众、进攻地和防御阵地。他们构筑了一条坚韧不拔的信息洪流,成为解放军队值得信赖的伙伴。

不惜鲜血与青春
这种坚韧精神是以巨大牺牲换来的。在15年的存在期间,解放通讯社有超过200名干部、记者和技术人员英勇牺牲。他们大多年纪轻轻,却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前解放通讯社记者、现年75岁的阮士水曾回忆说:“不仅拿起枪保护根据地,保护驻地,所有解放通讯社的记者和技术人员都出现在战斗最激烈的前线,愿意像战士一样牺牲。”他们的勇敢铸就了新闻工作者——战士的丰碑。
前解放通讯社战地记者、现年77岁的裴清廉回忆道:“尽管炮火纷飞,尽管困难重重,我们依然坚决坚守阵地,及时传递战场上的最新信息。解放通讯社的消息流从未中断。”他们的勇气得到了南方中央局的认可,并授予16个金字“勤奋勇敢、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2000年,在这片故地,解放通讯社纪念碑在罗格-沙麻(Lò Gò - Xa Mát)国家公园内建立。这块朴素而神圣的纪念碑上铭刻着一代新闻工作者——战士的存在与牺牲。
凭借对民族解放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越南通讯社自豪地成为三次荣获英雄称号的新闻机构:2001年荣获革新时期劳动英雄称号,2005年荣获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解放通讯社2020年荣获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这正是党和国家对越南通讯社在建国卫国事业中所作出重要贡献的肯定。
越南通讯社老战士协会主席、越南通讯社南方信息中心副主任陈长杨曾强调,越南通讯社是全国烈士人数最多的新闻机构。尤其是,解放通讯社在壮烈森林里留下了一代英雄、坚强地生活和战斗。子孙后代必须继承这一传统。正是这种精神促成了越南通讯社在革新和融入国际社会时期的本领,在数字纪元迈出坚实步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