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春季大捷:解放通讯社的战地记者

1975年春季大捷开启了越南历史的新纪元——国家统一纪元。与从四面八方进军西贡的解放军队伍一样,越南通讯社与解放通讯社的记者、电报员、技术员们也协同作战,形成了一条紧随战事前线的“信息战线”。

原解放通讯社记者阮青斌。图自越通社
原解放通讯社记者阮青斌。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胡志明市 ——1975年春季大捷开启了越南历史的新纪元——国家统一纪元。与从四面八方进军西贡的解放军队伍一样,越南通讯社与解放通讯社的记者、电报员、技术员们也协同作战,形成了一条紧随战事前线的“信息战线”。1975年4月30日,越南通讯社和解放通讯社的许多战地记者亲眼见证并记录下这场抗美救国战争中极具价值的历史时刻。他们的新闻、图片和火线报道令全国人民和国际友人倍感振奋。

1960年10月12日,解放通讯社在西宁省长烈(Chàng Riệc)森林播发名为“解放社”的第一条新闻,正式宣布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官方发言和通讯机构成立。从那时起直到抗美救国战争结束,解放通讯社始终出色完成光荣而英勇的信息使命,及时鼓舞南方军民为国家和平统一而奋斗的正义事业。

解放通讯社是世界新闻史上的一个“唯一”。这是一个在敌人炮火中诞生、在战争最激烈阶段成立的革命抗战通讯机构。

pham-thi-loan.jpg
解放通讯社联络记者范氏鸾接受越通社记者的采访。图自越通社

从1961至1962年,解放通讯社的网络逐步覆盖东南部、西南部、西贡-嘉定等地区及解放军各指挥部。

原解放通讯社记者阮青斌回忆道:“当年,解放通讯社在西宁与柬埔寨边境的抗战根据地内开展工作,生活和工作条件极其艰苦。没有桌椅,记者们用树枝搭成简易桌面来写稿。有时缺纸,我们就把旧稿拿到溪水里洗掉字迹、晾干后再用;许多时候边写新闻边提防敌军特工飞机的袭扰。为了确保安全,电报组与记者组必须分开驻扎。每次发稿时,电报组都要背着手摇发电机走远离基地的地方,以避免无线电信号被敌人侦测到。”

本着“虽二而一”的精神,在1970年至1975年间,解放通讯社持续得到越南通讯社在人力和设备方面的支援。其中,受过全面培训的记者、技术员、电报员被陆续派往南方战场,满足前线新闻工作的需求,及时为全国人民提供最新战况,尤其是为即将到来的解放日如火如荼的总进攻氛围。

1972年7月,在南方战场迈入关键阶段的时候,近150名刚从河内各所大学毕业的学生被选中,参加战地记者培训班——即GP10班。这是专为支援解放通讯社而组建的一支“记者军”。

回忆起在和平省参加培训初期的日子,GP10班的老记者黄廷战讲道,和平时期学当记者只需会写稿、拍照,但战地记者不仅要掌握业务,还要锻炼体力和生存技能,穿越溪流、森林、长山山脉去前线报道。

“那时我们这些只懂课本的学生下课后要练习背砖上山。每人背包里塞10到12块砖,背上山行走,尽管背上垫了旧衣服、破席子,每次一提包砖就会砸得后背生疼。开始几天,每次训练后大家的后背都被砸得乌青,累到抬不起脚。”黄廷战回忆。

nguyen-sy-thuy.jpg
解放通讯社的记者阮士水。图自越通社

经过培训和训练后,到1973年3月,共有108名记者被编入支援解放通讯社的队伍。他们沿长山路线及老挝境内跋涉南下。

解放通讯社的记者阮士水当时刚毕业于河内综合大学。1973年3月16日,他和GP10班的记者们开始进入南方战场。这一旅程历时近三个月,留下了许多难忘经历与回忆。他们的北-南之行不仅要翻越高山深涧,还要经历生死考验。到达越老边境后,他们乘坐敞篷卡车彻夜奔波,凌晨一两点才到兵站休息。

在西宁短暂工作后,1974年初,记者阮士水与两位同事被派往位于东南部马驼森林(同奈省)的D战区分社,承担该区域的新闻任务。这里人口分布稀疏,许多乡村需穿林小道数十日方能抵达;部分地区“反共”激烈,敌我交错。阮士水经常深入基层拍照写稿,报道劳动竞赛、部队和游击队的活动。

选择战地记者之路,历经无数艰辛,但记者阮士水最深刻的“噩梦”并非战火或敌人,而是“绿豆饭”。“战区断粮时,我们只能吃自种的绿豆饭。说是饭,其实只有绿豆,没有米。吃多了绿豆,肠胃都发热。”尽管已过去五十多年,他仍记忆犹新。(完)

越通社

更多

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与美国总统乔·拜登于2023年9月10日下午在河内举行会谈。图自越通社

越美关系正常化30周年:续写成功的故事

2024年9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政策演讲时,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强调:2023年越美联合声明已明确了十个全面且重要的合作支柱。我们的任务是坚定不移地落实这些合作领域,特别是在经济—贸易—投资合作、以创新为基础的包容性经济增长等核心基础领域,以及数字领域中的科技与创新合作等两国关系中的新突破。

越美关系正常化30周年:搁置过去的历程

越美关系正常化30周年:搁置过去的历程

从过去的分歧出发,今天的越美已经成为彼此信赖的伙伴,携手迈向繁荣与可持续的未来。这一历程生动体现了和平渴望、宽容精神、远见卓识和双方不懈努力的伟大力量。

越南驻美国大使阮国勇与各位美国前驻越南大使。图自越通社

越美关系正常化30周年:从昔日的敌人到今日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美国前驻越南大使克里滕布林克表示,他经常思考美越关系走过的历程——从半个世纪前那场惨烈的战争,到今日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他说:“我曾对美国首任驻越大使彼得·彼得森说,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个奇迹。但他纠正我说:‘这不是奇迹,这是非凡的成果。这一成果并非偶然,而是双方展现出的善意、胆量和不懈努力的结晶。’”

越南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裴青山主持第十三次湄公河—韩国外交部长会议。图自越通社

开启湄公河—韩国合作新阶段

7月11日下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会议中心,越南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裴青山与相关方共同主持第十三次湄公河—韩国外交部长会议(FMM MKC 13)。

越南国会副主席武鸿青发言。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科特迪瓦推动双边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在对科特迪瓦进行正式访问期间,越南国会副主席武鸿青与科特迪瓦国会副主席沃伊·梅拉·加斯东(Woi Mela Gaston)于7月10日共同出席题为“越南—科特迪瓦经济政策与合作:成就与前景”的研讨会。

越南与丹麦举行第三次政治磋商

越南与丹麦举行第三次政治磋商

2025年7月9日,越南外交部副部长黎氏秋姮与丹麦外交部国务秘书莉娜·甘德洛斯·汉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共同主持举行第三次越丹副部长级政治磋商。

参加座谈会的与会代表合影。图自越通社

越美建交30周年:保持发展动能 迈向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前锋报》总编辑冯公赏表示,三十年不仅是时间的积累,更是一段携手构建互信、持续对话与合作的历程。他引用美国首任驻越大使皮特·彼得森的话说:“我曾两次来到越南,一次是为了参展,一次是为了和解,而第二次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旅程。”

越南—中国:75载人文交往,厚植友谊根基,共创美好未来

越南—中国:75载人文交往,厚植友谊根基,共创美好未来

越中关系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间的友好合作交流是越中两国弘扬传统友谊、增进两国人民友好感情的重要纽带。值此越中建交75周年之际,越中两党、两国一致决定将2025年定为“越中人文交流年”,其充分体现了在从民心深处推动双边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