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经济在2025年上半年表现出了许多亮点,尤其是在国内消费和出口领域,这为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全球经济动荡以及内部压力仍对下半年控制通货膨胀目标带来挑战。
为了澄清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已对统计局服务与价格部门负责人阮秋莺女士进行了采访。
消费行为从 “数量”向“质量”转变
记者:在全球经济面临许多困难的背景下,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服务收入总额依然保持了积极的恢复势头。请您深入分析一下正在形成国内市场购买力的趋势?
阮秋莺女士:在过去六个月内,零售商品和服务消费总额预计同比增长9.3%。特别是,如果我们排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为7.2%。
尽管这一增速无法与新冠疫情前的两位数增长相比,但在全球总需求疲软、全球通货膨胀依然存在潜在风险的背景下,这是一个积极的结果,体现了国内市场作为支柱作用的稳定性。
更深入的分析表明,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主要趋势。首先是消费品结构的变化。具体而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总额的76.5%,增长了7.9%。这一数据表明,民众在非必需品上的支出有所收紧,优先选择满足基本需求的产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行为从“数量”向“质量”转变。特别是在政府加强市场管理,打击走私、商业欺诈和假冒商品之后,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来源清晰、质量保证的产品,尽管价格可能更高。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朝着一个更加透明和可持续的市场方向发展。
第二,服务性消费正在爆发,成为主要的增长动力。与商品消费的节制相反,民众在体验和服务上的支出却更加积极。在假期和春节等假日中,旅游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增长不仅来自于国内需求,也得益于国际旅游的强劲复苏。2025年上半年,越南接待外国游客1070万人次,同比增长20.7%。这些游客不仅在住宿和交通上花费,还带动了餐饮、购物等服务性消费的增长。数据显示,住宿和餐饮服务的营业收入增长了14.7%,而旅游业的收入增长了23.2%,创下了突出的增幅。
出口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记者:除了国内市场弹性增强外,出口活动仍被视为越南经济的一大亮点。请问,促成这一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未来我们应集中精力采取哪些措施,以维持竞争优势?

阮秋莺女士:出口的确是推动上半年越南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越南商品出口总额为2198亿美元,同比增长14.4%。更重要的是,我们保持了76.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贸易顺差对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增强外汇储备以及稳定汇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间接支持了通货膨胀控制目标。
这一成功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在商品结构方面,越南经济的韧性得到了体现,有28个商品类别的出口总额超过10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91.7%。其中,主要产业特别是加工组装类产品取得了强劲的突破:电子产品、计算机和配件增长了40%;纺织品增长了12.3%;机械设备、工具和配件增长了15.4%。
此外,外国直接投资(FDI)领域的作用也至关重要,许多大型跨国公司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推动出口。与此同时,越南正在受益于新一代自由贸易协定,如《越欧自贸协定》(EVFTA)、《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这些协定以关税优惠为越南商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从而提高了越南商品的竞争力。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推动贸易、协商消除技术壁垒、加强行政改革、现代化海关管理、发展物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帮助企业缩短了时间和成本。
然而,前方的挑战依然巨大,因为全球贸易的“竞争规则”变得愈加复杂。最近与美国的税务协议虽然是一个积极信号,但也潜藏着贸易保护主义调查的风险。因此,为了保持出口和进口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重新调整战略,积极主动并灵活应对。
统计局提出了一些重要措施,尤其是要确保供应来源并提高附加值。要确保供应链透明并严格控制产品的原产地,以避免贸易欺诈的风险。同时,我们需要选择性地进口机器设备和技术,以支持国内企业提升能力。最终目标是提高本土化比例,发展支持性工业,让本地企业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外资大企业的价值链。
出口企业还需要实现市场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换句话说,不应该把所有“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此外,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已经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市场,同时积极开拓印度、中东、南亚、东欧、非洲等新兴市场。政府应鼓励企业分散供应链,充分利用跨境电子商务来直接接触全球消费者。
另外,我们还需要提升贸易救济能力。具体而言,应加强与美国、欧盟和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对话,尽早解决贸易纠纷。更重要的是,提升企业的法律能力,指导它们如何与国际律师合作,准备应对可能的诉讼案件。更进一步,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早期预警数据库,提醒潜在的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市场和商品。
在宏观政策支持方面,应灵活地调控汇率和利率,以创造有利的经营环境,帮助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提高价格竞争力。
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
记者:尽管上半年经济亮点频现,但对下半年通货膨胀的担忧依然存在。从统计局的角度来看,哪些是目前控制通货膨胀最主要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阮秋莺女士:这是政府和各个管理机构高度关注的问题。事实上,通货膨胀的压力来自外部和国内经济的双重因素。
从外部因素来看,全球商品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虽然全球通货膨胀已经从2022-2023年的高峰期有所降温,但仍然存在重新上升的风险。由于地缘政治不稳定以及“欧佩克+”(OPEC+)减产政策,国际油价呈上涨趋势。同时,海运费上涨以及全球粮食价格也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此外,许多国家推动的生产回流政策(reshoring)也在全球范围内推高了生产成本。

在国内方面,通货膨胀的压力也不容小觑。越南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生产过程中大量依赖进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因此,全球商品价格的波动很快就会影响到国内生产成本,进而推高产品和消费价格。此外,美元汇率保持高位也增加了进口成本,进一步加大了国内价格压力。
来自需求端的压力也不容忽视。经济复苏计划的推进、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旅游业的强劲发展,都会刺激总需求,这可能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更重要的是,越南国家银行维持较低的政策利率以支持企业,而如果信贷增速过快,也可能在消费和投资需求两方面引发通货膨胀压力。
为了主动控制通货膨胀,并完成国会提出的目标,统计局建议政府及各个部门需要同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需积极跟踪和预测全球商品价格走势,特别是战略性商品,并及时发出警示,制定灵活的国内价格管理方案。
第二,确保商品供应充足并流动顺畅。确保石油、电力、粮食、建筑材料等关键商品的供应,避免局部供给链断裂或流通中断。
第三,严格管理政府监管的商品价格并稳定市场。有关部门需要密切监控猪肉、石油、天然气等关键商品的价格走势,及时采取适当的价格调控措施,并为节假日储备好足够的商品,避免价格暴涨。对囤积居奇、抬高价格等行为要加强检查,并确保公正透明地调整公共服务价格。
第四,灵活高效地管理货币政策,协调好财政政策。具体而言,国家银行需要灵活、同步地调控利率和汇率,以确保实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同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支持经济增长。
五是加强信息和传播工作。及时、透明地提供政府价格管理决策的信息,有助于巩固民众和企业的信任,促进社会共识,从而稳定人们的心理预期,避免过度反应导致市场不稳定。
记者: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