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河内——河内市人民议会日前通过关于实施《首都法》的塑料减排措施决议,同时鼓励开展垃圾回收活动。
根据河内首都专刊信息,该决议规定了河内市生产、经营、服务和生活中减少塑料排放的措施。具体包括:生产企业自2028年1月1日起,在政府2022年1月10日第08/2022/ND-CP号法令(经2025年1月6日第05/2025/ND-CP号法令修订补充)第77条第2款d、đ和e点规定的包装中,必须使用至少20%的再生塑料;自2030年1月1日起,这一比例将提高至30%。
逐步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难降解塑料包装和含微塑料产品的生产和进口。自2031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生产和进口一次性塑料制品(获得越南生态标签认证的产品除外)、难降解塑料包装(包括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泡沫塑料食品容器)以及含微塑料的产品和商品,出口产品和使用难降解塑料包装的市场销售产品除外。
市场、便利店自2027年1月1日起不得免费提供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线上销售单位有责任减少使用塑料包装、塑料防震材料,或回收塑料包装和防震材料,防止其流失到环境中。
市场、便利店自2028年1月1日起不得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难降解塑料包装(包括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泡沫塑料食品容器),使用难降解塑料包装的产品和商品除外。
此外,据首都安全报消息,河内市人民议会还决议通过其他塑料减排措施:鼓励该市机关、组织和个人提前实施本决议规定的减排措施,采用最佳可行技术进行塑料废物回收,以享受中央和该市出台的优惠政策。
同时,定期开展深入有效的宣传活动,使各机关、组织、居民区、家庭和个人充分了解本市塑料减排规定;提高认识,改变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难降解塑料包装和含微塑料产品的习惯,转向使用环保产品。
根据资源与环境政策战略研究院2021年发布的《河内超市一次性塑料袋使用现状报告》,河内超市一次性塑料袋使用量极其庞大。仅调查的48家超市,每天免费提供的塑料袋就达10.4万个,相当于每年3800万个。这些塑料袋大多仅使用一次就被丢弃到填埋场。(完)

河内市清池卷筒粉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近日正式将河内清池卷筒粉(bánh cuốn)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里程碑不仅为保护与传承传统美味提供制度保障,也为河内发展美食旅游、推动乡村就业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