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产业面临减排压力与绿色突围机遇

稻米长期以来一直是越南农业结构中的主力农产品,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在推动经济增长、维持社会稳定以及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越南大米出口额约为56.6亿美元,出口量近900万吨,进一步巩固了该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坚实地位。

芹苴市夏秋稻谷收割现场。图自人民报
芹苴市夏秋稻谷收割现场。图自人民报

越通社河内——据《人民报》,稻米生产正面临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要么继续沿袭传统的高排放种植方式,要么大力转向低排放、 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模式。在越南承诺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背景下,发展低排放稻米生产模式不仅是一项技术解决方案,而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

稻米——面临减排要求的主力农产品

稻米长期以来一直是越南农业结构中的主力农产品,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在推动经济增长、维持社会稳定以及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越南大米出口额约为56.6亿美元,出口量近900万吨,进一步巩固了该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坚实地位。

在拥有这些积极成果的同时,环境挑战也并不小。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水稻种植活动占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48%,其中甲烷——这种温室效应远强于二氧化碳的气体——占比超过75%。在越南努力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承诺的背景下,这一数据尤为值得关注。

近年来,一些低排放稻米生产模式已被试点实施,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干湿交替灌溉法”(AWD)与收获后稻草处理相结合的模式,用以替代焚烧或任其在田间腐烂的做法。这些措施不仅能减少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还能提高用水效率,降低投入成本,并提升产量。

湄公河三角洲稻米研究院院长陈玉石表示,低排放稻米生产模式中的两个核心要素是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高效的稻草处理。然而,该模式的实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灌溉基础设施条件和耕作地形。在拥有完善水利系统的地区,该模式的效果十分明显,而在地形复杂、田块零散的区域,推广实施则面临诸多困难。

陈玉石先生表示:“在实际条件下,不一定非要百分之百地执行全部技术流程。如果农民能够完成其中的50%至70%,并能带来显著的减排效果,那也应该鼓励加以推广。”

加强价值链联结 实现百万公顷目标

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推进“100万公顷优质低排放水稻种植区”发展提案是当前农业部门的一项战略性方向,并将其与绿色增长紧密结合。该地区稻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

越南稻米产业协会(Vietrisa)副主席兼秘书长黎青松认为,这一正确举措具有长远战略性意义。近年来,从宣传推广、模式建设到中长期规划制定等工作均已同步展开,并初步展现出较高的可行性。

在该项目实施一年之后,越南稻米行业协会的评估仍指出不少问题亟需关注。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价值链各环节的作用和参与度尚不明晰。项目推进主要仍集中在农民、合作社、农资企业和科研机构等主体上,而作为关键环节的消费企业及大规模稻米流通企业还不够重视。

目前,各项试点模式的规模仍较为有限,仅覆盖数百至数千公顷,产量只有几万吨稻谷。而该提案设定的目标是每年实现种植面积达100万公顷、稻谷产量约1300万吨。现实情况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有关技术方案、生产组织方式及市场对接机制,为在整个地区推广和复制相关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另一个挑战在于,目前仍缺乏统一且同步的排放测量工具,导致在评估实际减排效果方面存在不小的困难。

从科研角度来看,陈玉石先生指出,在目前尚未拥有深入研究加以完善的情况下,现行技术流程可以视为暂时可接受的方案。然而,为了在实际生产中有效应用,亟需建立一套灵活的技术参数体系,以便根据各地具体条件进行相应调整。

陈玉石先生还表示:“如果农民能够灵活应用技术流程的50%至70%,并取得显著的减排效果,就应当予以鼓励推广,而不是死板地全部照搬执行。因为如果缺乏灵活性,将很难在大范围内同步推广。”

从长远来看,陈玉石先生还提出,应当全面落实各项技术解决方案,这将需要对水利系统和智能灌溉系统进行大规模投资。与此同时,要加强生物方向的研究,比如培育水稻新品种,以及研发能够在淹水环境中抑制产甲烷微生物活性的生物制剂。这一方向被视为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不仅适用于“100万公顷种植区”提案,还可推广应用于全国超过400万公顷的水稻耕地。(完)

越通社

更多

2025年前4个月越南水产出口强劲反弹,营业额达33亿美元,同比增长21%。图自越通社

越南水产品产业努力摆脱“依赖陷阱”

在全球市场不断波动,尤其是美国征收对等政策和主要市场技术壁垒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越南水产品产业应如何保持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和推动出口增长?答案在于重构市场进入策略,重点是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产品多样化、提高附加值,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确保出口稳定增长。

日本KOGI集团、马自达石油株式会社(Mazda Oil)以及来自中东的多家集团签署协议。图自越通社

日本企业对胡志明市能源与工业基础设施领域投资60亿美元

日本KOGI集团、马自达石油株式会社(Mazda Oil)以及来自中东的多家集团签署协议,对胡志明市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工业生产发展投资60亿美元。这些项目对确立越南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并朝着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目标迈进。

胡志明市的一角。图自人民报

发挥胡志明市民营经济的作用

印度-越南团结委员会(IVSC)主席库苏姆·贾因(Kusum Jain)强调,在胡志明主席的整个思想体系中,人民始终处于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

附图。图自《新河内报》

越南工贸部与泰国中央集团合作推动越南商品销售

据工贸部国内市场管理与开发局消息,在泰国总理佩通坦·钦那瓦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期间,越南工贸部国内市场管理与开发局局长陈友灵、外国市场开发局局长谢黄灵等工贸部代表与泰国中央集团(Central)签署合作备忘录。

附图:岘港市的一角。图自越通社

加强服务于国际金融中心的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培训和供应

岘港市于2025年4月26日颁布了关于在岘港市建设越南国际金融中心的第29号决议(29-NQ/TU)。岘港市力争成为绿色、智能和创新的金融中心,按国际先进标准运作,与世界各大市场和金融中心连接,提升越南在全球金融网络中的地位。

西贡河。图自《人民军报》

唤醒西贡河的潜力

西贡河,这条与胡志明市历史、文化和城市生活紧密相连的河流,正迎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轴心的重大机遇。不仅作为自然资源,西贡河日益被视为能够引领新型增长模式的"动力轴线"。

庆和-邦美蜀高速公路。图自《西宫解放日报》

打通出海之路:打造西原发展新动力

目前,一系列连接西原地区与中南部沿海省份的重点交通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些项目为山区与沿海省份之间开辟了强有力的联通机遇,为各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陈国庆大使率领的代表团和世界越武道联合会主席梅友信参加2025年越南驻塞内加尔大使杯越武道决赛。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塞内加尔加强文化、体育、贸易和社区联系等领域合作

越通社驻非洲记者报道,在从2025年5月10日至15日对塞内加尔共和国进行工作访问框架内,由陈国庆大使率领的越南驻阿尔及利亚兼任塞内加尔大使馆代表团已开展多项活动,旨在促进越南与塞内加尔在文化、体育、社区和经贸等领域的合作关系。

附图。图自越通社

开通广南省朱莱直达印度海运航线

5月16日,越南广南省朱莱直达印度海运航线正式开通。该航线不仅缩短运输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因无需通过南北两端大型港口中转),还创造新的贸易机会。

,越南工贸部长阮鸿鸿延与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亲切握手。图自越通社

越南愿合作推动世贸组织改革倡议的讨论

在韩国济州岛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一届贸易部长会议(MRT 31)期间,越南工贸部长阮鸿鸿延于5月15日与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Ngozi Okonjo-Iweala)女士。

越南财政部副部长高英俊。图自越通社

加强越美双边经济金融合作

越南财政部副部长高英俊认为,巩固和深化两国经济金融合作关系将为双方开辟新的合作空间,并成为两国全面、实质性战略伙伴关系的象征,共同促进两国繁荣发展。

同奈省的一个榴莲种植区。图自同奈报

同奈省集中发展五类重点水果树

目前,同奈省水果种植总面积已达7.3万公顷,年产量超过70万吨。该省设定了目到2025年水果种植总面积将达到约7.5万公顷,年产量达150万吨的目标。

越南巴地-头顿港。图片来源:越通社

助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决议

越共中央政治局于2025年5月4日签发的第68号决议已明确肯定了民营经济在越南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决议首次指出 “民营经济被确定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越南智能办公设备及文具展吸引许多企业和参观者的眼球。图自越通社

将有100家企业参加2025年越南智能办公设备及文具展

2025年越南智能办公设备及文具展(VietOffice 2025)将于5月21日至23日在河内国际展览中心(ICE)举行。此展由贸易展会和广告股份公司(Vinexad)和越南办公设备协会(VOMA)联合举办,旨在加强企业对接并介绍行内最先进的解决方案。

越南商品展示空间。图自越通社

胡志明市启动越南商品对接现代分销渠道系列活动

5月15日,胡志明市工贸厅会同市贸易投资促进中心(ITPC)与西贡商贸总公司(SATRA)在第六郡SATRA商业中心举办"2025年越南商品对接周暨SATRA现代分销系统产品展"。活动期间,SATRA签署了参与该市"绿色责任认证"计划的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