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市的文学艺术烙印

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胡志明市的文学艺术始终维护和弘扬优良传统,在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始终走在前列,并创造了诸多成就。

IDECAP剧院话剧《佳人荫下》中的一幕。图自人民报
IDECAP剧院话剧《佳人荫下》中的一幕。图自人民报

越通社河内——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胡志明市的文学艺术始终维护和弘扬优良传统,在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始终走在前列,并创造了诸多成就。

五十年辉煌印记

《人民报》报道,自1975年以来,胡志明市文学艺术继续发扬民族文化艺术和革命艺术的优良传统,继承了西贡-嘉定、T4、解放文工队等艺术小组的精神与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在南方解放、国家统一之后,当地的文艺工作者继续留在胡志明市生活,并创作了许多具有深刻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的作品,在公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此阶段,在思想文化阵地上的先锋战士们以自己的才华为民众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新活力。许多歌曲至今仍广为传唱,如:《胡志明市的春天》(春红)、《祖国充满喜悦》(黄河)、《从以胡伯伯命名的城市传来的歌声》(高越白与登中共同创作),《爱情与思念之城》(范明俊作曲、阮日映作词)等。此外,一系列著名的改良剧作品也成为胡志明市建城初期不可磨灭的艺术记忆。

在电影领域,由阮鸿扇导演的《荒野稻田》、黎黄和导演的《翻开的赌局》、辉成导演的《远与近》、龙云导演的《西贡特工》等多部影片在各代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对外开放与国际融入的阶段,胡志明市的文化艺术继续取得一系列新成就,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全国经济、文化与社会中心的重要地位。众多文艺作品和艺术家在国际艺术节上亮相,赢得世界关注与赞誉。2023年,南方艺术剧院(现为胡志明市艺术中心)的艺术家显福与清花表演的节目《爱的瞬间》在哈萨克斯坦国际马戏节上荣获金奖,给国际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À Ố Show》、《越南版〈翹传〉芭蕾舞剧》等节目,已成为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的代表性艺术作品。胡志明市文化与体育局副局长阮氏清翠表示,胡志明市被视为全国电影产业的中心,目前全市有逾100家注册的电影制作与发行机构,其中约有30家常年稳定运营。全市现有38个影院群、超过200个影厅,每年接待观众超过400万人次。

近年来,胡志明市电影产业的成功,得益于社会化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首届胡志明市国际电影节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电影人参与,参展影片数量超过400部,来自多个国家与地区。此外,首届胡志明市短片电影节以及面向学生和青少年的电影比赛,也为本市电影艺术创造了多样化的创作空间,助力发掘和培养电影人才。



迈向未来

可以肯定的是,胡志明市各代领导都高度重视文学与艺术的发展。1975年南方解放后,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胡志明市领导已将文化文艺视为一种精神动力,用以激励人们奋发崛起、克服困难、以乐观态度建设新生活。尽管当时的文学艺术基础设施条件有限,但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欣赏与文化享受需求。

胡志明市市委宣教与民运部部长阮孟强表示,胡志明市始终尊重文艺创作自由,正因为如此,不断有年轻作家、艺术家崭露头角,逐步确立了自己的才华与艺术风格。当前,胡志明市聚集了一支强大而多元的创作与表演队伍,是全国最大的艺术活动中心,也是培育历代文艺人才的摇篮。

艺术演出活动不断扩大规模,艺术质量日益提升,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艺术家参与。其中值得一提的有:2017年胡志明市-庆州世界文化节、“呼唤“ 胡志明市国际音乐大联欢、以及多场国内著名艺术家的演唱会等。

这些新的文化活动模式在胡志明市逐步成形,成功打造了一系列文化品牌与节庆项目,HOZO胡志明市国际音乐大联欢、“水上节”、以及音乐会《披荆斩棘的哥哥》和《哥哥say hi》”等。这些活动正在不断巩固胡志明市作为全国音乐市场中心的地位。

与此同时,胡志明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名录的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也取得了切实成果。将传统艺术产品融入城市旅游的发展策略正受到高度关注和积极推进。该市政府已出台多项政策,充分发挥“人民艺术家”、“优秀艺术家”、民间艺人在文化、民间文艺的实践、传播与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胡志明市文化大学校长林仁副教授、博士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表演艺术来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价值已成为一项重要趋势,有助于将地方特色文化传播至国内外公众。胡志明市今后应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以打造具有城市独特标识的精彩文化节目。

为了发挥所取得的成就,胡志明市正迈入一个充满新愿景与新渴望的新时代。我们坚信,各位艺术家-战士将继续全力以赴投入于文学艺术事业,创造新的辉煌篇章,为城市和国家的共同发展贡献力量。(完)

越通社

更多

祭祀仪式通常在天教堂举行。图自越南之声

天金邦节—莱州省白泰族独特的文化节

天金邦节是越南最大的泼水节,通常于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在莱州省风土县孔老乡—白泰族文化发源地举行。当地人认为这个时间天地和谐、气候温暖、适合农业活动,特别是泰族人非常重视的水稻种植。

2025年海防书街活动首次举行。图自越通社

“2025年海防书街”活动展出逾一万种书籍

4月19日晚,海防市文化体育旅游厅举行“2025年海防书街”活动开幕式。据组委会介绍,2025年海防书街设有16个展位,展出、介绍和销售来自全国15家大型出版社和书店的约一万种图书,涵盖儿童读物、科学书籍、文学艺术作品等多个类别。

越南奥黛在北京绽放光彩。图自越通社

越中建交75周年:越南奥黛在北京绽放光彩

据越通社驻北京记者报道,为纪念越南与中国建交75周年暨“越中人文交流年”,4月18日至20日,越南旅华侨胞在北京举办题为“越南奥黛——魅力时尚的文化传承”时装表演活动。

游客体验穿上蒙族传统服饰。图自越通社

让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中不断焕发绚丽光彩

通往西北地区的门户——安沛省拥有30个民族共同生活,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绘制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文旅画卷。多年来,安沛省一直重视保护和弘扬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并将其与旅游发展相结合。

外国游客在河粉节品尝卷河粉。图自越通社

2025年越南河粉节:汇聚越南三地河粉精华

在河内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厅的指导下,2025年“越南河粉节”于4月18日晚在升龙皇城遗产区隆重开幕。此次活动以“越南河粉精华——数字时代的文化遗产”为主题,吸引了市领导代表、各国驻越外交机构、国际组织近200位代表出席以及众多国内外游客和市民。

陶艺村目前是东南亚最古老的陶瓷村。图自越通社

提升占族陶瓷文化遗产价值

宁顺省宁福县福民镇的宝竹(Bàu Trúc)陶艺村目前是东南亚最古老的陶瓷村,至今仍保持着传统陶瓷手工技艺。这里的人们不仅关注保存传统工艺,还不断创造新的陶瓷产品,推动旅游业发展。

启定陵双龙雕像形态丰满、喜庆。图片来源:越南画报

顺化——龙之乡

在越南文化中,龙是神圣而不存在的生物,位居四灵(龙、麟、龟、凤)之首。龙本身汇集了九种真实动物最美好的特征:蛇身、鲤鱼鳞、骆驼头、鹿角、虎足、鹰爪、牛耳、狮鼻鬃、公鸡尾。

《懒猴永不哭》电影截图。

越南一电影在第22届亚洲电影节获奖

越南导演范玉璘的电影《懒猴从不哭泣》(Cu li never cries)在于4月8日至16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的第22届亚洲电影节荣获最佳电影奖。越南驻意大利大使馆参赞阮秋霞出席颁奖典礼并代表剧组领取奖项并转交给电影制作团队。

政府副总理梅文政同各部门、单位召开会议,核查2025年联合国卫塞节准备工作。图自越通社

2700多名代表出席2025年联合国卫塞节

联合国卫塞节将于5月6日至8日在越南佛教学院(胡志明市平正县)举行。这是越南第四次主办这一重要活动。预计吸引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国际代表和1500多名国内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