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具时代意义和价值的1954年奠边府大捷

以法军数量多、火力猛、工事坚固且有完善的障碍物系统,奠边府集团据点群真正是“印度支那有史以来最强的据点”,其被称为“不可攻克的巨型炮台”。法军当时宣称,若越军发动奠边府之战是走“自杀”之路。
颇具时代意义和价值的1954年奠边府大捷 ảnh 1 越南人民军在奠边府法军指挥所挥舞着旗帜。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在奠边府战役胜利66周年纪念日(1954.5.7-2020.5.7)之际,越通社谨向读者介绍越南军事历史研究院抗美历史学科教研组副组长陈进活大校撰写的题为《颇具时代意义和价值的1954年奠边府大捷》的文章。

具有战略性的决战

1953年,法国在重返印度支那地区整整8年后,仍未达到当初的目的,就是要摧毁革命政府和抗战力量,恢复对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统治。反之,法国殖民者遭受了巨大损失,人员伤亡39万人,占领区也在不断缩小。

1953年5月,法国政府派遣被称为“文武双全”的将军纳瓦尔(Nava)赴印度支那任远征军总司令,目的是“尽快体面地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1953年7月,纳瓦尔提出了印度支那新军事计划(纳瓦尔计划)。

法国殖民者和美帝国均认为“纳瓦尔计划”是“完美且切合实际”的计划并相信战争将在18个月之内取得胜利。

该计划按照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骤是1953年秋冬季和1954年春季,在北纬18度线以北采取防御战略,进攻平定印度支那南部和中部,消灭第五联区的自由区。第二个步骤是在实现第一个步骤后,在北部战场上发动进攻,迫使越军按照对法国有利的条件进行谈判。
颇具时代意义和价值的1954年奠边府大捷 ảnh 2 越军攻击芒青机场,切断奠边府据点的空中增援。图自越通社


1953年9月,越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1953-1954年冬春战略。越共中央政治局确定作战主张是使用一部分主力部队发动针对敌军力量比较薄弱且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方向的进攻,同时迫使敌军在不可放弃的重要地区被动分散兵力。战略性方针是:积极、主动、灵活、稳扎稳打。

为了落实上述计划,越南主力部队开始进军西北地区,还有一部分进军老挝中部并与老挝革命武装力量协同作战。

越南军民与老挝和柬埔寨军民在大范围内猛烈进行攻击,将敌人力量分散且将敌军陷入被动状态,“纳瓦尔计划”梦想破碎。

1953年11月,印度支那法国指挥部决定建立奠边府集团据点群。出动多个兵力、火力、新武器,部署了17 个步兵营、3个炮兵营及工兵、空军、运输等单位赴奠边府参战。大部分力量均是法国驻印度支那的远征军最精锐的单位。在奠边府集团据点群,法军数量最高达1.6万人,分布在49个据点。

以法军数量多、火力猛、工事坚固且有完善的障碍物系统,奠边府集团据点群真正是“印度支那有史以来最强的据点”,其被称为“不可攻克的巨型炮台”。法军当时宣称,若越军发动奠边府之战是走“自杀”之路,将无法避免失败。

当时,在越共中央政治局的领导下,总军委、总参谋部本着“稳打稳扎”方针制定了作战计划。武元甲大将任命为奠边府战役司令兼党委书记。参战力量包括5.5万名步兵、工兵和炮兵,另外还有26万名民兵和2.74万吨大米支援前线。

数万青年与工兵部队日日夜夜在敌人枪林弹雨之下开通道路。在短短一段时间内,数千公里道路被修建而成,各方面的军事斗争准备工作超出敌军的预料。

1954年3月13日,越军对法军奠边府集团据点群发动猛烈的进攻。经过56个日夜的战斗和三次进攻,5月7日,越南人民军的“决战决胜”军旗插在奠边府法军指挥所的顶上,胜利结束奠边府战役。由德·卡斯特里斯(De Castries)将军为最高指挥官的指挥部及1.62万名法军被歼灭和俘虏。

重大历史意义

1954年奠边府大捷摧毁了法国殖民军事干涉行动和美帝国的干涉阴谋,迫使法国政府签署《日内瓦协定》(1954年7月),承认印度支那三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结束了越南军民的九年抗法战争和法殖民在印度支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为越老柬三国的革命发展开辟了新篇章。

1954年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成为了打破了旧殖民主义体系的重要环节,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颇具时代意义和价值的1954年奠边府大捷 ảnh 3 越南人民军对法军希蓝据点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炮击,标志着奠边府战役拉开序幕。图自越通社

法国历史学家朱尔斯·罗伊(Jules Roy)后来承认,“在国际范围内,奠边府据点的倒下造成了可怕的恐慌。这是西方重大的失败,预示着殖民帝国的崩溃,奠边府的雷声至今仍在回响。”

“奠边府的雷声”强烈鼓舞着为争取独立而奋斗的殖民地人民,特别是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人民。同时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一个被压迫的民族若坚持争取自由、独立和拥有正确的政治和军事方向,懂得凝聚民族力量、时代力量,完全可以打败更强大的侵略者。

奠边府战役胜利的原因有许多,但主要仍是党的正确、创新的政治和军事路线;越南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军事艺术在胡志明时代被继承与发展到新高度;印度支那地区战斗联盟的团结协作精神等;中国、苏联和国际社会以及法国进步人士的支持等原因。但最深层的根源在于越南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独立自由的强烈渴望。

奠边府战役给越南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抓住机遇,凝聚全国力量,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和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等。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人民战争作用,不断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力量,为各项任务特别是紧迫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断巩固全民大团结阵营,以工农阶级联盟为基础,坚定不移地向民族解放、阶级解放、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等目标挺进。在平等、相互尊重,独立、主权、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建立无私的国际团结精神。这些经验与教训在当今国家建国卫国事业中的意义和价值依然不变且得到越南党和国家加倍珍惜及不断完善和运用。(完)
越通社

更多

人们来到龙富乡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行政手续。图自VOV

数字化转型促进两级政府有效运转

从7月1日起,全国实行两级政府体制。地方公共行政管理工作运用科技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群众办理手续快捷方便,有利于构建透明、高效的现代化政府管理体系。

越南国会主席陈青敏在国会常务委员会第40次会议上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调整2025年立法计划

越南国会主席陈青敏签发第87/2025/UBTVQH15号决议,对2025年立法计划进行调整。

任命越共中央委员、政府监察总署常务副总监察长陈德胜为农业与环境部代部长。图自越通社

政府总理任命农业与环境部代部长

政府总理范明政7月18日签发决定,任命越共中央委员、政府监察总署常务副总监察长陈德胜为农业与环境部代部长,自2025年7月17日起生效。

越共中央委员、外交部副部长阮孟强与柬埔寨外交与国际合作部国务秘书吴拉查纳。图自越通社

越柬外交部第九次政治磋商在河内举行

双方对近期两国关系强劲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具体的是,两国政治互信日益深化,防务合作持续发挥坚实支柱作用,经贸投资合作蓬勃发展——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已超60亿美元。另外,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合作以及民间交流、地方间合作日益走深走实,合作形式不断创新。

越南科学技术部副部长裴世维发表讲话。图自互联网

提升越南革新政策的设计和评估能力

越南科学技术部信息统计局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于7月16日和17日联合举行澳越创新伙伴计划框架内的 “革新政策实施:政策设计与影响评估” 培训课程与 “通过因地制宜地评估与调节机制提升科技与创新政策执行效力” 研讨会。

越南副总理黎成龙。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日本加强教育合作

7月17日下午,越南副总理黎成龙在政府总部会见了日越友好议员联盟特别顾问武部勤(Takebe Tsutomu)。

会谈现场。图自越通社

推动越南与也门双边关系发展

7月17日,越南外交部副部长阮明姮在越南外交部总部与正在访越的也门外交和侨民事务部副部长曼苏尔·阿里·萨伊德·巴贾什(Mansour Ali Saeed Bajash)举行了会谈。

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图自越通社

越共中央总书记:确定下一任期的总体目标并瞄准战略性突破方向

苏林强调,必须明确越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人事部署工作方向。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新一届任期的成败。人选必须符合标准和条件,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创新思维、清正品德,并能为集体、为人民果断行动,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置于首位、优先考虑。必须严格遵循胡志明主席的教导:“干部是一切工作的根本。”

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图自越通社

越共十三届十二中全会隆重开幕

7月18日上午,越南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在河内隆重开幕。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主席梁强主持开幕式。

政府副总理裴青山担任APEC 2027国家委员会主席。图自越通社

APEC 2027国家委员会正式成立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签署了关于制定和颁布2027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国家委员会工作条例的决定。政府副总理裴青山担任APEC 2027国家委员会主席。

美国向越南移交战争遗物。图自越通社

美国向越南移交战争遗物

据越通社驻华盛顿记者报道,7月15日,越南驻美国大使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从美国海外退伍军人协会(VFW)接收战争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