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河内——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每个越南人都抱有强烈的革新愿望。我们谨向读者讲述成千上万个革新渴望中的3个小故事。
我们遇见退休干部陈氏海儿。她来到河内国家历史博物馆捐赠她家用过的保冰瓶,以便在“革新—梦想旅程”专题展展出。她分享包干制时期的难忘回忆:“1984年,我丈夫出差苏联,寄回一个冰瓶,吩咐遇到困难时卖钱帮补生活费。那时,冰瓶是很有价值的财产,不是谁想买都可以买到。我早上上班常用来装饭,下午下班装场钱牌冰淇淋带回家给孩子们”。
她说,到了革新时期各种货物应有尽有。她家用上了冰箱和电饭煲,冰瓶用不着了。不过她和孩子们依然不忘当年冰瓶装的清淡饭菜和冰冷香甜的场钱冰淇淋。
革新之前,越南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因此,阮氏云女士永远铭记她丈夫1989年从苏联寄回的DD摩托车。现在,她把车子捐给国家历史博物馆。她回忆往事说,丈夫留学苏联期间,依靠积蓄买车寄回来。那时,邻居提议用今陶晋街的一块60平方米土地换车,她不同意,而让父亲骑去上班。如今,车子仍可使用,留作纪念品。
眼看着曾经是家中最宝贵财富的摩托车,阮女士有点难过地说:“现在生活今非昔比。我们能够出游,乘坐飞机、高速铁路、游船等现代化交通工具,游览各国巍峨壮观的宫殿和地下火车站。这是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
上世纪80年代的每个越南人最难忘的是商品严重匮乏,凭票供应。排队购买肉蛋、煤油等日用品的景象深深烙印在教育培训部退休干部陶春御先生的脑海里。他说:“那时候,我和老婆往往每天早晨4点起床,到金莲集体住宅区排队才能买到用品。大米、肉类、煤油、布匹等不同商品有不同的票证。谁都要排队。来晚了就没货可买啦!”
陶先生看着在国家历史博物馆展出的票证,深有感触地说:“革新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货物丰富,日常用品一应俱全,票证制度已经远去。”
据悉,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举办的题为“革新—梦想旅程”专题展,展出实物、资料、图片200件左右,向观众展现国家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情形。(越通社《越南画报》)
越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