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活着的主权碑

海岛上居民的生活主要靠渔业为生。对越南广义省李山岛上的居民而言,黄沙就是他们的传统渔场,也是 “自己的池塘”。因此,传统渔民千百年来传承着与海共生之道,远航黄沙渔场捕鱼谋生
渔民——活着的主权碑 ảnh 1李山岛县安海乡渔业社团组织主席阮国征(左二)。 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海岛上居民的生活主要靠渔业为生。对越南广义省李山岛上的居民而言,黄沙就是他们的传统渔场,也是 “自己的池塘”。因此,传统渔民千百年来传承着与海共生之道,远航黄沙渔场捕鱼谋生以及直接参与保护和强化祖国神圣海洋岛屿主权活动。

越南劳动总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越南渔业社团组织委员、李山岛县安海乡渔业社团组织主席阮国征表示, 1981年之前,当他仍是一名船长每当扬帆远航时都可以看见黄沙渔场立着的许多石碑。

这些石碑中间刻着三个大字,旁边刻着4个小字,当时船上渔民都将其记录下来并回去求教前辈们是什么意思,后来得知石碑上面刻着的字是第一个踏上岛的人的名字。

其中一块石碑上刻着“范光影”三个大字和旁边刻着“嘉隆皇朝”四个小字。根据记载,范光影,籍贯为李山县安海乡安永村人,是黄沙海队队长。

1815年正月,范光影获嘉隆皇帝—阮映,册封为黄沙海队队长,并要求他率领由70人组成的军队从李山岛前往黄沙和北海视察,进行水文测量,镇守东海以及为朝廷寻找贵重产物。黄沙海队的活动为越南在数世纪以前就确立了黄沙和长沙海域的领土主权做出了贡献。阮国征表示,以前黄沙渔场是历代渔民的避难所,但自1975年4月30日南方解放至1990年期间,渔民远航黄沙时遭遇阻止且不能上岛避风躲浪。因此,许多渔民远航遇海上强风暴雨的袭击,永远没有归来,他们的灵魂永远归属了大海,属于黄沙,继续坚决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

阮国征回想起1991年5月27日,他的渔船出海并遭遇二号台风和12级阵风的影响。当时,他的船不能上岛避风,所以只能驶往火箭岛避难,大浪拍碎了船上的玻璃。

接着,这艘渔船发生浸水,船上的17名船员一起紧紧抓住甲板栏漂浮在海面上,没有任何食物、水和油。7天后,他们遇到了另一艘正在迷失方向和燃料不足的渔船。阮国征船上的所有船员被那艘渔船救起。当时,那艘渔船上的14名船员以及阮国征船上的17名渔民一共31名渔民在海面上又继续漂泊了7天。

渔民们当时觉得像要失去生命一样,由于没有粮食,只好直接吃海上的海带以及喝海水。年轻的船员可以熬得过,但年纪大一点的人基本晕倒了。这艘渔船虽然没有损坏但没有了燃料和粮食,船员门只好把被子做成帆以及把嗮鱿鱼的竹子做成桅杆,渔船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漂泊着。由于多天在海上漂泊,海上船员都没了力气,其中的一名父亲将船员卡系在他儿子的手臂上作为识别身份的标志,他们以为自己永远回不去了,永远留在这里,只是希望台风过后,渔民出海捕捞时将可遇见他们,将他们的尸体带回去。

渔民——活着的主权碑 ảnh 2 即将出海捕捞的李山岛县渔民。图自越通社


当阮国征问到最后的愿望时,31名船员都表示希望黄沙回归故土。这不仅仅是上述31名渔民的愿望,而是所有遇险渔民临终最后一刻都希望黄沙回归祖国的愿望,同时,幸运脱险回来的人也经常讲述在黄沙倒下的人的心声。阮国征表示,在越南劳动总联合会和中央各部委行业领导的关怀下,李山岛县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渔业社团组织——安海乡渔业社团组织。社团的成立,远航渔民不再孤单,他们将按照渔业的安排出海,渔民们可以安心靠海谋生,同时在自然灾害面前互相依赖、相互保护。

渔业社团组织是党和国家宣传渔民关于每个公民对祖国的责任和义务等的桥梁纽带。因此,远航渔民应当遵守法律,任何渔船都不得侵犯各国领海以及要始终意识到靠海保护祖国海洋岛屿主权的责任。

为了完成这项神圣的任务,许多渔民愿意冒着风险以及面临外国侵略势力的枪击。

2013年,裴文派先生在离黄沙群岛近100米的海域的进行捕捞作业时被中国403号船击破了旗柱和越南国旗。当时,船上的船员们非常勇敢,他们一边消防一边尽力去保护祖国国旗。

当大火无法扑灭的时候,他们爬上旗柱护着国旗。无论用任何方法都要把船上国旗保存好是每个船员当时的念头。

在中方看到上述情况后,就不再采取行动,而进行喷水灭火然后撤离。至今,这面国旗还在中央共青团博物馆保存着。

裴文派说:“渔民十分勇敢,他们确定,若不再远航黄沙,那么总有一天将没有了黄沙,他们在这一座岛屿上的房子也就没有了。因此,不管遇到任何困难,他们仍下定决心坚决守护黄沙渔场”。

尽管自己的渔船多次遭莫名船舶故意碰撞和破坏,但一回来时渔民们仍继续贷款造船出海捕捞谋生。因为海洋是渔民生活中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的生存离不开黄沙与长沙。这里还留下了老一辈和战士们在数千年来确立、行使国家主权过程中英勇牺牲的血肉之躯。(越通社—VNA)

                                                                  越通社记者 阮明恒 颜青泫

越通社

更多

在越南高校中,河内国家大学排名最高,位列第158位。图自互联网

越南25所高校跻身2026年亚洲大学排名

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近日公布了《2026年亚洲大学排名》(QS AUR 2026)。越南共有25所高校上榜,其中8所首次入榜。与上一期相比,有7所高校排名上升,1所保持不变,9所下降。

顺化暴雨致逾5.46万栋房屋受淹。图自越通社

顺化获拨逾3290亿越盾用于灾后恢复重建

据顺化市民防指挥委员会4日晚通报,该市目前已累计接收来自中央预算、越南祖国阵线系统及其他地方援助资金逾3290亿越盾,将全部用于近期持续暴雨洪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

受2025年11月2日晚至11月3日早持续强降雨的影响,岘港市许多地区出现严重内涝,造成当地交通拥堵,使人们出行困难。图自越通社

越南各地紧急应对第13号台风“海鸥” 全力保障民众安全

据国家水文气象预报中心消息,受第13号台风“金瓯” 影响,11月6日至7日期间,岘港至得乐一带将出现特大暴雨,普遍降雨量达200-400毫米,部分地区超过600毫米/次。广治省南部至庆和省和林同省各省也将出现大雨,局部地区降雨量超过450毫米/次。

游客参观金瓯省展位。图自越通社

2025年秋季博览会:西部水乡美食“留住”游客的脚步

走进河内东英国家会展中心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时,人们将会沉浸在一片广阔而生动的空间中,重现越南美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尤其是,西南地区各省市为博览会带来了众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淳朴而独特,却令人印象深刻的各种土特产。

渔船到港口避风。图自越通社

广义省主动应对第13号台风 减少台风造成损失

第13号台风(国际名称为“KALMAEGI”-台风海鸥)将从11月6日至7日进入东海并直接影响中部各省份,最大风力可达17级。第13号台风登陆后可能对广义省沿海地区造成严重损失。当前,当地政府和职能力量正积极采取早期防范措施,努力将损失降至最低。

参观顺化大内的首批游客。图自越通社

洪水过后顺化古都遗迹群恢复开放迎客

据顺化古都遗迹保护中心的消息,11月4日上午,顺化古都遗迹群各参观景点已恢复开放,迎接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同时继续开展从11月2日至3日发生的洪水灾后恢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