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岱依族

作为古代越南的第一个主人之一,岱依族(Tày)具有许多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文化特征。
越南岱依族 ảnh 1越南岱依族。图自《越南画报》

越通社河内——作为古代越南的第一个主人之一,岱依族(Tày)具有许多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文化特征。

一、历史渊源:

岱依族很久以前,自公元前第一个千年末就在越南居住,也是古代越南的第一个主人之一。

二、地理分布:

岱依族主要居住在广宁、北江、谅山、高平、北件、太原、河江、宣光、老街、安沛等东北地区各省山谷地区。

三、人口、语言:

——人口:根据2019年越南53个少数民族人口调查结果,岱依族总人口184.5492万人。期中男性为91.8155万人,女性为92.7337万人。

——语言:岱依族属岱依-泰族语系(泰—卡岱语系)

四、主要特点:

——宗教、信仰:岱依族有许多不同的民间信仰形势,如在家庭祭拜祖先、接生婆、观世音菩萨、灶神,在村庄祭祀土神,一些村庄祭祀城隍,一些地方还修建寺庙拜佛。生命周期礼仪对岱依族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越南岱依族 ảnh 2岱依族穿着传统服装。图自《越南画报》

——住宅:岱依族的传统住宅有三类:高脚屋、半高脚屋半平房和防御小屋。其中,高脚屋是最普遍的传统住宅,主要结构为五厅、三厅或一厅两房的高脚屋,斧形屋顶。高脚屋用竹子、竹板或木板作围墙,窗户很少。房梁有三架梁、五架梁、七架梁或者二架梁、四架梁、六架梁等变体。屋顶多用茅草、棕榈叶、薄竹或瓦片来盖。

半高脚屋半平房是一种适合坡地的房屋,仅出现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在靠近山林的中游地区。防御小屋是一种具有防盗、防野兽功能的土屋,在越中边境地区才有这种防御小屋。在谅山省,这种房屋后来改成两层土屋,二层为木结构,屋顶为阴阳瓦。

——服装:岱依族传统服装主要用靛蓝面料缝制的,很少装饰图案。男性服装包括四片衣襟、胸部开衩、布纽扣、圆领、小长袖、两侧有两个口袋的短衫。裤裆无缝且低宽、耷腰的长裤。

女性的服装一般有两件衬衫,一件短衫和一件长衫;长裤或裙子,扎腰带;缠头巾。短衫用白色或浅色的薄面料缝制的,穿在长衫里面。短衫有四片衣襟、胸部开衩、圆领、小长袖、衣襟上有两个小口袋。长衫有五片衣襟,右腋下系五粒布纽扣或铜纽扣;一条长腰带绕着腰部并系在后面,长到膝盖窝;圆领; 长而窄的袖子。

——饮食:岱依族人日常食用的主要粮食为大米。除了每天的米饭以外,岱依族人还使用大米和糯米来煮粥、竹筒饭、米粉、扁米各种糯米饭和各类饼。特别是,岱依族人的蚂蚁蛋饼被认为一种特产,因为它的馅料是用在树枝上筑巢的一种黑蚂蚁的蛋并与脂肪、盐、藠头或葱一起炒做成的。

——艺术:岱依族有许多民歌,如“伦”(lượn)、“天”(then)、官郎(quan lang)、威歌(hát ví)、摇篮曲(hát ru)、童谣(đồng dao)等。

越南岱依族 ảnh 3岱依族人和“天”曲。图自《越南画报》

民歌中最为普遍的有“伦”、婚歌、摇篮曲等。岱依族唱“伦”就和平原地区对歌那样普遍。

“天”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民歌,过去几乎只在仪式上以演唱的形式使用,演唱时可以与舞蹈和音乐结合起来。

官郎唱只使用在婚礼中,是男方和女方代表的对唱方式。

天琴是岱依族人所有精神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乐器,是岱依族民歌民舞艺术的灵魂。

——教育:据2019年对53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数据,15岁及以上具有一般读写能力的岱依族人比例达94.9%;小学入学比例达100.4%;初中入学比例达97.5%;高中入学比例达79.5%。15岁及以上具有一般读写岱依族文字能力的岱依族人比例达20.5%。5岁以上上学比例占99.63%。

五、经济条件:

岱依族同胞将自己居住地的山谷、山丘发展成为肥沃的田地和梯田以及棕榈、茴香和绿色果树的园林。多地的岱依族同胞现在已知道如何使农作物结构多样化,结合传统耕作技术,如间作、轮作、套种、使用微生物和化学肥料。畜牧业发展,畜禽品种丰富。岱依族人民有许多手工业,如编织、染布、蓝染、制瓦、木工等。

基于便利的地理位置,临近北部平原和毗邻中国,东北地区岱依族人居住的区域早就有众多著名的市场,贸易往来熙熙攘攘,如谅山省的奇驴(Kỳ Lừa)市场、同登市场;高平省的广渊市场、重庆市场;太原省的朱市场和嘟市场。(来源:《人民报》)

越通社

更多

越南驻瑞士大使梅潘勇发致开幕词。图自越通社

在联合国举办的越南图片展吸引国际友人关注

越南政府人权指导委员会常设办公室与越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于6月30日在瑞士日内瓦联合举办了题为“越南——本色、人文与融入”的图片展。此次展览不仅突显越南文化之美,还生动呈现了保障基本人权的努力。

资料图。图自越通社

越南队和中国队跻身2025年岘港国际烟花节决赛

6月29日下午,2025年岘港国际烟花节(DIFF 2025)组委会召开会议,公布即将在7月12日晚举行的决赛中开展角逐的两支优秀烟花队伍分别为越南的Z121 Vina Pyrotech队和中国的Jiangxi Yanfeng队。

前国会主席阮氏金银参观展览。图自越通社

17件国宝首次亮相胡志明市

6月29日,由胡志明市文化体育厅承办的 “国宝——胡志明遗产杰作”专题展在胡志明市历史博物馆开展,向胡志明市公众介绍17件国宝。

越南和法国儿童一起表演Bonjour Vietnam。图自越通社

越南你好2025:全球越裔青年讲述民族文化的舞台

从6月28日至29日,位于法国首都巴黎的越南文化中心成为一股充满活力的文化汇聚之地。该活动由ART SPACE协会与法国越南文化中心联合举行,吸引数千人前来参加。越南驻法国大使丁全胜和越南旅游大使阿诺娅·苏珊·杜索尔·佩然(Anoa Suzzanne Dussol Perran)出席活动。

第三届岘港亚洲电影节开幕。图自越通社

第三届岘港亚洲电影节开幕

6月29日晚,越南电影发展促进协会与岘港市人民委员会及有关单位在岘港Ariyana国际会议宫联合举办2025年第三届岘港亚洲电影节(DANAFF III)开幕式。

意大利和越南专家监督L塔群清理工作,为修复工作做准备。图自越通社

美山塔庙区的新发现

过去两个多星期,由意大利C.M. Lerici基金会主任帕特里齐娅·佐莱塞博士(Dr. Patrizia Zolese)带领的意大利与越南考古专家小组在广南省美山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L组塔群展开科学清理和分层发掘工作。

谅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证书授证仪式现场。图自越通社

谅山世界地质公园正式授牌

6月28日下午,谅山省人民委员会举行谅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地质公园证书授证仪式。这一称号标志着谅山省正式加入由全球50个国家229个地质公园组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

扎比琴是宁顺省拉格莱族独特的传统乐器之一。图自越南画报

让扎比琴声永远响起

扎比琴是宁顺省拉格莱族独特的传统乐器之一。这种琴是一代代拉格莱族同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现在拉格莱族的各种仪式和社区活动中。如今,扎比琴仍被拉格莱族艺人们精心保护着,希望后代能够传承下去,让扎比琴声永远响起。

海防市吉婆群岛。baodautu.vn

越南——亚洲电影新热土

越南以其秀丽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亲善友好的人民、具有竞争力的制作成本以及开放、便利的政策,正崭露头角,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电影取景地,特别受到好莱坞的关注。

刺绣画艺术要求绣工细致耐心,一丝不苟。图自越南画报

守护美德手工刺绣业

据《越南画报》,为了传承传统刺绣业并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拥有多年刺绣经验的黎文科夫妇创办了美德手工刺绣合作社,旨在传授技艺并承接大型刺绣画订单,推动传统手工艺蓬勃发展。

《越南文化精髓》文艺晚会在布拉格皇城活动中心正式拉开帷幕。图自越通社

越南文化精髓在捷克大放异彩

6月26日晚,由越南歌舞剧院编导并演出的特色文艺晚会《越南文化精髓》在布拉格皇城活动中心正式拉开帷幕。这是庆祝越南与捷克建交75周年的活动之一。

古巴国家芭蕾舞团上演世界芭蕾经典选段。图自越通社

古巴国家芭蕾舞团上演世界芭蕾经典选段

6月26日晚,古巴国家芭蕾舞团(Ballet Nacional de Cuba)在河内剑湖剧院上演了世界芭蕾经典选段以及具有浓厚古巴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如《天鹅湖》、《胡桃夹子》等带有浓郁古巴文化印记。

自2016年起,旅居老挝的越侨阮氏秋玄女士在佛迹寺开设了免费越南语课程。图自越通社

弘扬越语:老挝佛迹寺成为越南语传承的重要据点

在风景秀丽的老挝万象首都,有一座低调而庄严的越南寺庙——佛迹寺,十年来默默承载起连接心灵信仰与民族文化的双重使命。对旅老越南人社区而言,这里不仅是信仰的归属,更是语言文化得以延续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