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岱依族

作为古代越南的第一个主人之一,岱依族(Tày)具有许多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文化特征。
越南岱依族 ảnh 1越南岱依族。图自《越南画报》

越通社河内——作为古代越南的第一个主人之一,岱依族(Tày)具有许多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文化特征。

一、历史渊源:

岱依族很久以前,自公元前第一个千年末就在越南居住,也是古代越南的第一个主人之一。

二、地理分布:

岱依族主要居住在广宁、北江、谅山、高平、北件、太原、河江、宣光、老街、安沛等东北地区各省山谷地区。

三、人口、语言:

——人口:根据2019年越南53个少数民族人口调查结果,岱依族总人口184.5492万人。期中男性为91.8155万人,女性为92.7337万人。

——语言:岱依族属岱依-泰族语系(泰—卡岱语系)

四、主要特点:

——宗教、信仰:岱依族有许多不同的民间信仰形势,如在家庭祭拜祖先、接生婆、观世音菩萨、灶神,在村庄祭祀土神,一些村庄祭祀城隍,一些地方还修建寺庙拜佛。生命周期礼仪对岱依族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越南岱依族 ảnh 2岱依族穿着传统服装。图自《越南画报》

——住宅:岱依族的传统住宅有三类:高脚屋、半高脚屋半平房和防御小屋。其中,高脚屋是最普遍的传统住宅,主要结构为五厅、三厅或一厅两房的高脚屋,斧形屋顶。高脚屋用竹子、竹板或木板作围墙,窗户很少。房梁有三架梁、五架梁、七架梁或者二架梁、四架梁、六架梁等变体。屋顶多用茅草、棕榈叶、薄竹或瓦片来盖。

半高脚屋半平房是一种适合坡地的房屋,仅出现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在靠近山林的中游地区。防御小屋是一种具有防盗、防野兽功能的土屋,在越中边境地区才有这种防御小屋。在谅山省,这种房屋后来改成两层土屋,二层为木结构,屋顶为阴阳瓦。

——服装:岱依族传统服装主要用靛蓝面料缝制的,很少装饰图案。男性服装包括四片衣襟、胸部开衩、布纽扣、圆领、小长袖、两侧有两个口袋的短衫。裤裆无缝且低宽、耷腰的长裤。

女性的服装一般有两件衬衫,一件短衫和一件长衫;长裤或裙子,扎腰带;缠头巾。短衫用白色或浅色的薄面料缝制的,穿在长衫里面。短衫有四片衣襟、胸部开衩、圆领、小长袖、衣襟上有两个小口袋。长衫有五片衣襟,右腋下系五粒布纽扣或铜纽扣;一条长腰带绕着腰部并系在后面,长到膝盖窝;圆领; 长而窄的袖子。

——饮食:岱依族人日常食用的主要粮食为大米。除了每天的米饭以外,岱依族人还使用大米和糯米来煮粥、竹筒饭、米粉、扁米各种糯米饭和各类饼。特别是,岱依族人的蚂蚁蛋饼被认为一种特产,因为它的馅料是用在树枝上筑巢的一种黑蚂蚁的蛋并与脂肪、盐、藠头或葱一起炒做成的。

——艺术:岱依族有许多民歌,如“伦”(lượn)、“天”(then)、官郎(quan lang)、威歌(hát ví)、摇篮曲(hát ru)、童谣(đồng dao)等。

越南岱依族 ảnh 3岱依族人和“天”曲。图自《越南画报》

民歌中最为普遍的有“伦”、婚歌、摇篮曲等。岱依族唱“伦”就和平原地区对歌那样普遍。

“天”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民歌,过去几乎只在仪式上以演唱的形式使用,演唱时可以与舞蹈和音乐结合起来。

官郎唱只使用在婚礼中,是男方和女方代表的对唱方式。

天琴是岱依族人所有精神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乐器,是岱依族民歌民舞艺术的灵魂。

——教育:据2019年对53个少数民族的调查数据,15岁及以上具有一般读写能力的岱依族人比例达94.9%;小学入学比例达100.4%;初中入学比例达97.5%;高中入学比例达79.5%。15岁及以上具有一般读写岱依族文字能力的岱依族人比例达20.5%。5岁以上上学比例占99.63%。

五、经济条件:

岱依族同胞将自己居住地的山谷、山丘发展成为肥沃的田地和梯田以及棕榈、茴香和绿色果树的园林。多地的岱依族同胞现在已知道如何使农作物结构多样化,结合传统耕作技术,如间作、轮作、套种、使用微生物和化学肥料。畜牧业发展,畜禽品种丰富。岱依族人民有许多手工业,如编织、染布、蓝染、制瓦、木工等。

基于便利的地理位置,临近北部平原和毗邻中国,东北地区岱依族人居住的区域早就有众多著名的市场,贸易往来熙熙攘攘,如谅山省的奇驴(Kỳ Lừa)市场、同登市场;高平省的广渊市场、重庆市场;太原省的朱市场和嘟市场。(来源:《人民报》)

越通社

更多

用楮纸制作的产品的销售空间。图自《越南画报》

安泰村:重现河内楮纸记忆

安泰村被誉为升龙地区楮纸制造业的“摇篮”。昔日,捣碎构树皮的槌声,以及纸张滤槽中潺潺的水声,曾是耳熟能详的声响,与昔日河内几代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遗产豪气——点亮未来”的2025下龙演唱会的海报。图自互联网

下龙演唱会将融合实景表演、艺术演出、纪录片与交流互动

在10月21日举行的主题为“遗产豪气——点亮未来”的2025下龙演唱会新闻发布会上,广宁省文化、体育与旅游厅副厅长阮氏清水表示,该活动将作为广宁省2025年第四季度旅游刺激活动系列的开端,旨在落实越共广宁省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决议精神中的重点突破,即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产业、遗产经济、夜间经济与城市经济建设。

卡特节于10月20日下午在庆和省福友乡友德村体育场正式开幕。图自越通社

2025年卡特节展现占族绚丽色彩与团结精神

2025年占婆族婆罗门教同胞的卡特节于10月20日下午在庆和省福友乡友德村体育场正式开幕。成千上万的占族同胞、当地民众和游客齐聚一堂,共同沉浸在充满民族文化特色的热闹节日氛围中。

艺人氏梅传授贡普拉克演奏技艺。图自《越南之声》

贡普拉克——莫侬族的宝藏

与西原地区其他原住民一样,莫侬族也有多种类型的铜锣,用于村庄和氏族的节日和活动。在莫侬族的锣钲中,贡普拉克(Gong Prak)是一种非常独特且罕见的锣。他们只在重要场合或社区的大型节日才会使用这种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演进,目前在林同省乃至整个西原地区,贡普拉克锣已所剩无几。

培养新时代越南妇女 使其真正成为发展的动力

培养新时代越南妇女 使其真正成为发展的动力

1930年10月20日,越南妇女联合会正式成立。2010年10月15日,越共中央书记处签发第382/TB-TW号通知,正式承认10月20日为“越南妇女节”,体现党对妇女作用及妇女组织在国家革命事业中所作贡献的重视。

亚太地区UNESCO协会联合会秘书长铃木裕司发言。图自越通社

越南与日本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合作

越通社驻日本记者报道,10月17日,越南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协会联合会在东京举行主题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动力》的国际研讨会。

越南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团长阮氏云英大使在会上发表讲话。图自越通社

UNESCO通过越南关于“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倡议

越南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团长阮氏云英大使在会上介绍了该倡议。她强调,该倡议的总体目标是发挥文化在促进各国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极为重要作用,同时为应对时代复杂挑战作出贡献,确保所有人拥有安全繁荣的未来。

春曲的曲调多样,皆带有清新明快、充满民间气息的旋律,极易打动人心。图自越通社

春曲——源自祖地的非遗瑰宝

在越南民间艺术的宝库中,富寿省的春曲(Hát Xoan)是一种与雄王祭祀信仰——民族建国的根源紧密相连的独特艺术形式。以质朴的旋律、朴实而富含文化意蕴的歌词,春曲不仅反映了祖地居民的精神生活,还为越南在世界遗产版图上确立文化身份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