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僧尼佛子佩戴口罩在宁早寺参加盂兰盆节

值此盂兰盆节之际,数千名僧尼佛子已前往河南省宁早寺参加盂兰盆节。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背景下,参加盂兰盆节的僧尼佛子都要佩戴口罩。
组图:僧尼佛子佩戴口罩在宁早寺参加盂兰盆节 ảnh 1长期以来,盂兰盆节(即农历七月十五)已成为越南人不可缺少的民间信仰文化活动,尤其是在佛教文化中。这是越南人祭祀祖先和祭拜孤魂野鬼的日子。今年盂兰盆节于9月2日晚(即农历7月15日)在河南省青廉县宁早寺举行,吸引四面八方的数千名僧尼佛子前来参加。图自 VIETNAM+
组图:僧尼佛子佩戴口罩在宁早寺参加盂兰盆节 ảnh 2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造成全面深刻影响,目前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越南已严格开展各项防疫措施,包括在机场进行体温检测、保持社交距离、暂停外国游客入境、对从国外入境的人员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暂时关闭学校并取消聚集性活动。位于河南省的宁早寺将防疫工作视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以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图自 VIETNAM+
组图:僧尼佛子佩戴口罩在宁早寺参加盂兰盆节 ảnh 3 在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日益蔓延的背景下,2020年在宁早寺举行的盂兰盆节要做到快捷、安全以及有效落实各项防疫措施,既满足居民和佛子的信仰文化需求,又确保不让疫情扩散蔓延。宁早寺盂兰盆节组委会以及参加该活动的居民和僧尼佛子都充分意识到防疫的重要性,并严格遵守佩戴口罩、杀菌洗手等防疫规定。图自 VIETNAM+
组图:僧尼佛子佩戴口罩在宁早寺参加盂兰盆节 ảnh 4在宁早寺方丈释道阅的主持下,盂兰盆节于晚上7点30分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举行。盂兰盆节是佛教主要节日之一,出自“目连解救母厄”的故事。该节日一般从农历七月十三至十六持续四天。每逢该节日,家家户户都忙于准备供品,为去世的父母、祖先和孤魂进行祭祀。图自 VIETNAM+
组图:僧尼佛子佩戴口罩在宁早寺参加盂兰盆节 ảnh 5盂兰盆节最重要的礼仪就是少女们带着一篮子的玫瑰并为参与者把玫瑰佩戴在胸前。越南盂兰盆节最值得一提的是“胸口别着玫瑰花”礼仪,其意义极为深刻,让丧失父母的人表达其对父母的缅怀之情,同时让父母还在世的人懂得珍惜有父母在身边的幸福。图自 VIETNAM+
组图:僧尼佛子佩戴口罩在宁早寺参加盂兰盆节 ảnh 6各朵玫瑰花拥有4个不同颜色。僧侣们别着黄玫瑰、佩戴红色玫瑰表示父母都健在、佩戴粉红玫瑰表示父亲或母亲已故、而佩戴白色玫瑰则表示佩戴者已经父母双亡。盂兰盆节当天,很多人来寺庙参加超度法会。不少人在缅怀父母的养育功劳时热泪盈眶。图自 VIETNAM+
组图:僧尼佛子佩戴口罩在宁早寺参加盂兰盆节 ảnh 7在盂兰盆节期间,无论佩戴着什么颜色的玫瑰,人们都会心系父母,孝亲月报父母恩,祈愿父母长寿无病,身心安乐,增福增慧。世界闻名的越南禅师释一幸在其散文《别玫瑰》中也写道:“上衣别着白花的人会感到悲叹,即使父母去世了也会依然想念他们。别着红玫瑰的人会感到幸福,因为父母仍在身边而努力做让父母开心的事,否则有一天父母不在了,那时声泪俱下也没用。” 图自 VIETNAM+
组图:僧尼佛子佩戴口罩在宁早寺参加盂兰盆节 ảnh 8僧尼佛子们的数百支心形蜡烛被点亮,营造出色彩斑斓的空间。关于盂兰节仪轨,各地各有习俗,但主要包括邀请僧众行大典、僧众与佛子信众念经超度、讲述盂兰节意义。此外,据越南民间信仰,农历七月十五也是地官赦罪日。此时,各地寺庙举行盂兰节活动后也举行超度众生的法会,其中包括水上放花灯、放生等仪式。图自 VIETNAM+
组图:僧尼佛子佩戴口罩在宁早寺参加盂兰盆节 ảnh 9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盂兰盆节专门为年轻人和青少年举行。盂兰盆节源于佛教传说。多个国家至今仍流传“佛说盂兰盆”经记载的关于目揵连尊者孝行榜样的故事。身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揵连尊者法力无边。他孝心深厚,因得知去世的母亲在地狱受苦但无法救渡而十分伤心。后来,得到佛陀指引,目揵连尊者在农历七月十五设盂兰盆,邀请僧众祈祷,合其威神之力,由此,他母亲得以脱离苦难。图自 VIETNAM+
组图:僧尼佛子佩戴口罩在宁早寺参加盂兰盆节 ảnh 10在移交花灯仪式结束之后,各位大德强调了盂兰盆节的意义以及僧尼佛子的孝道。以“孝顺父母”和体现“饮水思源”等美好传统的意义,盂兰盆节至今已经成为越南民族美好的一道文化风景线。长期以来,盂兰盆节已成为越南人不可缺少的民间信仰文化活动,尤其是在佛教文化中。图自 VIETNAM+
组图:僧尼佛子佩戴口罩在宁早寺参加盂兰盆节 ảnh 11上座希望每个人要做好孝养、孝心、孝行,尤其是孝道。尊敬并照顾父母,让父母心向政法修身养心,其就达到了孝道的完整要求。越南佛教教会中央理事会副主席释保严和尚介绍说,佛教教人孝顺父母,符合于越南人的道德观念。据越南人的观念,四德之中“孝”最为重要,反之,四罪之中“不孝”是头等大罪。图自 VIETNAM+
越通社

更多

绿色转型——越南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的关键

绿色转型——越南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的关键

越南正崛起为区域内充满活力的生产与出口中心,因稳定的营商环境、高素质劳动力以及灵活的适应能力而受到国际集团的高度评价。然而,在拓展国际市场的战略中,越南企业正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环境保护与绿色转型方面的挑战。

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红河出席科技对话论坛。图自越通社

加强越南与澳大利亚的合作与创新

由澳大利亚越南知识分子和专家协会(VASEA)在悉尼科技大学(UTS)举办的科技对话论坛是2025年越澳科技节(Vietnam–Australia TechFest 2025)的核心活动,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红河、越南各部门领导、UTS代表、专家及两国企业代表共同出席。

荣获红星将的代表和企业家合影。图自越通社

2025年红星奖揭晓 11位杰出青年企业家获表彰

11月26日晚,越南青年联合会与越南青年企业家协会在河内联合举办2025年红星奖——越南杰出青年企业家颁奖典礼。本次活动是越南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25-2030年任期)系列重要庆祝活动框架下的一项活动。

第15号台风11月27日凌晨4时的移动方向。图自越通社

林同省沿海地区启动防台应急响应全面应对第15号台风"天琴"

根据最新气象预报,第15号台风"天琴"预计将对沿海海域产生显著影响,并可能引发林同省内陆地区强降雨过程。沿海各地方政府已同步启动防台应急预案,采取系列预防性措施,着力降低财产损失风险,全力保障未来数日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船舶、基础设施安全。

通过监控系统监督渔船活动。图自越通社

解除IUU“黄牌”:顺化发挥综合力量

为推动负责任、可持续的渔业发展,近段时间顺化市动员整个政治系统的力量,掌握重点海域情况,深入宣传并动员渔民严格遵守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受管制(IUU)捕捞活动的规定,同时及时监测、发现并阻止渔船企图侵犯外国海域。

洪水对得乐省水产养殖网箱造成了严重破坏。图自越通社

国家银行扩大对受自然灾害影响客户的支持范围

11月25日下午,越南国家银行宣布,已发布第10328/NHNN-TD号公文,要求第8、9、10和11区的信贷机构和国家银行分行重点实施相关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克服2025年10月和11月第12号和第13号台风以及洪水造成的损失,落实政府总理关于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稳定民生。

第十五届国会第十次会议场景。图自越通社

越南第十五届国会第十次会议:强化跨国毒品犯罪协同打击机制

在11月25日下午举行的第十五届国会第十次会议期间,多位国会代表就近期破获的“金三角”至越南1.2吨毒品走私案回应媒体提问。代表们一致认为,当前毒品犯罪呈现明显的国际化、组织化特征,亟需加强预防打击力度,完善跨国协作机制,确保一旦发现跨境毒品案件能够快速响应、协同处置。

清池桥发生的交通事故。图自《新闻与民族报》

2025年11月份越南交通事故实现“双下降”

根据交警局、越南航空局、越南海事与水路局的快速报告显示,2025年11月(自10月15日至11月14日),全国共发生1527起交通事故,导致823人死亡,1055人受伤。与2024年同期相比,事故减少467起(下降23.42%),死亡人数减少181人(下降18.03%),受伤人数减少337人(下降24.21%)。

越共中央党机关党委干部和职员为受灾群众捐款,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图自越通社

逾2.08万亿越盾善款快速汇集 支援洪灾地区

11月25日,响应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的号召,中央宣教与民运部副部长陈青到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总部,移交宣教与民运部全体干部、党员和劳动者为协助洪灾民众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筹集到的4.5亿越盾善款。

部队官兵帮助学校进行灾后清理。图自越通社

庆和省超过720所学校洪灾后迎接学生返校

11月15日至21日的强降雨和洪涝灾害给庆和省造成了严重损失,教育培训领域也受到影响。截止11月25日上午,全省796所教育机构中有726所恢复正常教学,另有70所学校继续停课以进行灾后清理和修复,包括24所幼儿园、22所小学、15所初中、7所高中和2所中等职业学校。

胡志明市青年文化屋成为救灾物资接收点。图自越通社

胡志明市募集近2450亿越盾支援灾区群众

据胡志明市越南祖国阵线委员会24日晚间消息,截至目前,该市救灾动员委员会接收来自本市各机关、单位、企业和民众捐赠的近2450亿越盾现金及价值超过1360亿越盾的物资,用于支持受灾群众。

公安力量向庆和省博爱西乡的洪水灾区居民运送救援物资。图自越通社

📝时评: 防灾还是成为“人祸”的距离往往只在鼠标轻点之间

越通社河内 ——民族情感与同胞之义可以有许多表达方式。正如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所呼吁的:“每一份爱心、每一次分享,无论多么微小,都弥足珍贵;每一笔捐助,无论金额大小,都是帮助同胞在洪灾后重新站起来的信心、动力与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