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传统行业

作为已在西北山区生活了数百年的原住民,主要靠农业生产为生的哈尼族很早就懂得兴修水利并擅长耕种梯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哈尼族还保存并发展多种传统手工行业。
哈尼族的传统行业 ảnh 1老街省巴刹县伊子乡哈尼族的竹藤编织业。图片来源:民族和山区画报

越通社河内——据《越南之声》,作为已在西北山区生活了数百年的原住民,主要靠农业生产为生的哈尼族很早就懂得兴修水利并擅长耕种梯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哈尼族还保存并发展多种传统手工行业。

哈尼族大概于300年前从北方迁移至越南,主要居住在北方高山密林地区,因此依然保存多种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如今,打猎、采摘已不再是哈尼族的主要生活来源,但依然在其生活中留下印记,这体现在人与大自然的密切联系中。

哈尼族擅长农业生产,在劈山腰开梯田、筑堤、开渠取水等方面经验丰富。特别是,哈尼族对坡地耕作、兴修水利、开挖水渠、架设引水管等工作更是得心应手。

民间文化研究专家阮雄伟告诉记者:“哈尼族是熟练掌握修梯田技术的民族之一。特别是,他们掌握取水技能并十分重视水源,因此,在他们的生活中,梯田和水源具有神圣的意义。”

在哈尼族村寨,养殖业相当发达。哈尼族以自然放养方式养殖家畜家禽。数百头水牛被放回林中。由于生活在深山密林地区,自然原料丰富,手工编织业在哈尼族家庭中较为普遍。他们从事竹藤编织业,生产各种规格的篮子、背篓等,既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又作为商品交易。

踏足哈尼族村寨,不仅看到大人编织手工产品,就连小朋友也得到技艺传授,以维持祖先留下的祖业。正因如此,哈尼族竹藤制品格外精美。

老街省巴刹县伊子乡居民李霍士说:“自己懂这一行,当然也要向后辈传授。教小朋友编织各种竹藤制品,就是为了维护民族特色。”

和手工编织业一起,织布业也是哈尼族悠久的行业。按传统,哈尼族自己种棉纺纱织布和缝制民族服装。学会织布成为了对哈尼族妇女的硬性要求,因此几乎所有哈尼族姑娘从小就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会纺纱织布,长大后即可为自己织布缝衣。

在哈尼族村寨里,几乎所有家庭都有织布机、摇纱机、纺纱机。纺织一件产品要经过多道工序。这项工作需要仔细、灵巧和很大的耐心,因此一般由女性担任。哈尼族妇女一般在小型纺织机上织布,技术较为高超,纺线经过多次印染,染成靛蓝色,因此既耐用又美观。哈尼族妇女以灵巧的双手编织出富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精美独特的纺织产品。也许这样,哈尼族妇女的服装在越南北方各个民族中是相当优美的。

近几年来,老街省巴刹县伊子乡哈尼族村寨成为了引人入胜的社区旅游景点,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其中,不少游客对传统纺织品编织过程颇感兴趣。

河内游客秀英表示:“有机会探索哈尼族文化时,我非常想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服装上的每条花纹及其艺术。最欣喜的是,能亲眼目睹她们织布、刺绣、染色并缝制成一件件美观的上衣和裙子。我想,如果游客买得多,她们将会继续专心从事传统服装缝制工作。这有助于他们维护和弘扬本民族传统纺织业。”

如今,哈尼族文化生活因其他文化的输入而受到不少影响,但许多独特、诱人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仍得到保持。尽管出现了些许变化,但哈尼族生活空间中仍有这些优良传统的一席之地。特别是,多种传统行业依然保持和发展,进而丰富了越南民族共同体的传统文化。(越通社—VNA)

越南之声

更多

部队官兵帮助学校进行灾后清理。图自越通社

庆和省超过720所学校洪灾后迎接学生返校

11月15日至21日的强降雨和洪涝灾害给庆和省造成了严重损失,教育培训领域也受到影响。截止11月25日上午,全省796所教育机构中有726所恢复正常教学,另有70所学校继续停课以进行灾后清理和修复,包括24所幼儿园、22所小学、15所初中、7所高中和2所中等职业学校。

胡志明市青年文化屋成为救灾物资接收点。图自越通社

胡志明市募集近2450亿越盾支援灾区群众

据胡志明市越南祖国阵线委员会24日晚间消息,截至目前,该市救灾动员委员会接收来自本市各机关、单位、企业和民众捐赠的近2450亿越盾现金及价值超过1360亿越盾的物资,用于支持受灾群众。

公安力量向庆和省博爱西乡的洪水灾区居民运送救援物资。图自越通社

📝时评: 防灾还是成为“人祸”的距离往往只在鼠标轻点之间

越通社河内 ——民族情感与同胞之义可以有许多表达方式。正如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所呼吁的:“每一份爱心、每一次分享,无论多么微小,都弥足珍贵;每一笔捐助,无论金额大小,都是帮助同胞在洪灾后重新站起来的信心、动力与支撑。”

途经得乐省的一段铁路被洪水冲毁。图自越通社

越南铁路部门继续停运11月25日至27日部分列车

受中部以南地区(谣池—芽庄区段)洪涝灾害影响,越南铁路运输股份公司发布通报,从即日起至11月27日继续停运部分客运和货运列车,同时缩短途经谣池至芽庄区段的客运列车运行区间。

出席会议的越南代表团。图自越通社

越南退伍军人企业模式在地区广受关注

据越通社驻雅加达记者报道,第二届东盟退伍军人联合会企业论坛(VECONAC)于11月24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吸引地区内多国代表出席。从事水产品、农产品、设计、建筑等领域的15家越南企业参加了论坛。

许多组织和个人都在向洪水灾民伸出援手。图自西贡解放报

Vingroup 再拨5000亿越盾支援越南中部救灾重建

面对中部各省因持续暴雨洪灾遭受的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Vingroup 集团已紧急致函政府总理、各位副总理及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表示将追加 5000 亿越盾用于抢险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欧盟救援物资。图自越通社

越南接收欧盟的救援物资

11月24日上午,越南农业与环境部堤防与防灾管理局接收了从卢森堡运抵河内内排国际机场的欧盟救援物资。

越通社社长武越庄参加活动。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发起为受洪涝灾害影响民众捐款活动

发扬团结精神,响应“全民支援中部与西原地区同胞克服洪涝后果”的号召,11月24日上午,越通社在河内李常杰街5号国家通讯中心举行“支持同胞克服洪涝灾害影响”启动仪式。

众多个人、家庭、企业和机关单位主动将物资运送到救援接收点。图自越通社

首都与全国同心协力 共助中部灾民渡过难关

近日,河内市多个救援物资接收点持续收到社会各界为帮助中部地区同胞克服暴雨洪灾影响而捐赠的大量款项与物资。在首都各级政府、团体组织及民众的积极响应下,各项援助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力量。

得乐省公安力量为深度受淹地区群众运送食品。图自越通社

📝时评:越南两级地方政府抗灾实践 有力回击不实言论

2025年10月和11月,越南南部与中部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暴雨和洪灾,这对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两级地方政府模式构成了巨大挑战。但通过这次灾害,许多省、市和基层都证明了“四个就地”方针在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