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族伊斯兰教婚俗中的文化精髓

据《越南之声》,安江省拥有独特的传统仪式,体现了地方文化的丰富多彩,其中以信奉伊斯兰教的占族同胞的婚礼习俗最为突出。安江省占族穆斯林的婚礼习俗源远流长,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特色。

占族伊斯兰教婚俗中的文化精髓。图自《越南之声》
占族伊斯兰教婚俗中的文化精髓。图自《越南之声》

越通社河内5月5日——据《越南之声》,安江省拥有独特的传统仪式,体现了地方文化的丰富多彩,其中以信奉伊斯兰教的占族同胞的婚礼习俗最为突出。安江省占族穆斯林的婚礼习俗源远流长,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特色。

婚礼一般持续3天:第一天是家族聚集制作糕点日。在婚礼上使用的糕点包括哈布糕、塔派卡嘎糕和三孔糕以及咖喱饭。第二天是“上床”日,新娘和新郎两家在各自家中举行祈祷仪式,家长代表读新娘和新郎祝词,然后邀请村民共进午餐。第三天是“送亲”日,新郎家自行将新郎送到新娘家。

临近婚期,男方家会将一盘水果作为供品以及新娘未来生活所需的物品,如肥皂、头巾、针线等送至女方家。男方家的妇女会带去特殊服装供新娘在婚礼上穿戴,并准备一封名为“嫁妆”的红包,用于筹备婚宴。信奉伊斯兰教的安江省占族大姐丽瑟拉说:

只要女方家接受了男方家,他们就会请来大师定下黄金礼金。根据男方家的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会给的较多,条件差的家庭则会给的较少。富有的给新娘一块黄金,穷的就会少一些。

smdt1_mivp.jpg
安江省占族穆斯林的婚礼习俗源远流长,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特色。图自《越南之声》

几天后,女方家会以一盘糕点“回礼”给男方家。在到女方家之前,男方家必须先到清真寺祈祷。所有在场的人会为新婚夫妇祈福,祝愿他们幸福美满,白头偕老。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占族同胞婚礼中,最重要的仪式是交接仪式。通常,这个仪式会在新娘家或清真寺举行。仪式举行的目的是新娘的父亲将保护、照顾和守护他的女儿的重任交给新郎。

在婚礼中,新娘穿着及膝丝绒裙和戴着洁白的花边头巾。身上装饰着各种首饰,如项链、手镯和戒指。而新郎则穿着传统的白色伊斯兰教特色长袍,头上包着被用于占族人重大节日的头巾。

在安江省占族穆斯林的婚礼中,一个相当重要的仪式是晚宴后在婚房里捡铜钱。人们会把10个铜钱放在水缸里。占族夫妇将同时去捡这些铜钱。谁捡到的铜钱多,谁就意味着在日后家庭生活中拥有更多的当家权。

年轻新人的婚礼日也是村里的欢乐日。村里的人们团结一致,帮助新郎和新娘家,使婚礼能够顺利成功举行。送新郎的送亲队伍中会有一个德高望重之人拿着手帕牵着新郎的手走进新娘家,鼓声和笙声伴随着每一支队伍也进入新娘家。

占族穆斯林大姐萨缇娜:婚礼当天,新郎打扮得像国王一样,去女方家迎接新娘。过去,新郎会坐推拉车去新娘家,而现在则是开汽车。

在安江省占族穆斯林的婚礼结束后,新郎会在新娘家住三个晚上。之后,根据双方家庭的约定,或者新郎留在新娘家做上门婿,或者新娘回郎家做儿媳。根据占族穆斯林的传统习俗,男人通常会留在新娘家,因此会举行送新郎去娶亲的仪式。

占族穆斯林大哥哈孜莎李:根据伊斯兰教法,家庭财产一般分配给男性两份,女性一份。因此,结婚后,男人必须住在新娘家,养活妻子,照顾岳父母,因为这是他的责任。结婚当天,男方家请全村人一同进餐。其后全村人在回荡的鼓声中送走新郎。

今天的安江省占族穆斯林婚礼仍然保留着基本的传统特色,但在某种程度上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服装上有些许变化以适应现代生活:颜色、款式按新娘和新郎的喜好选择,新娘和新郎的首饰也根据他们家庭经济状况而定。在婚礼的第三天,新郎可放弃洗脚和捡铜钱等习俗。新娘和新郎也并非一定要在清真寺举行婚礼仪式,其也可以在新娘家进行。(完)

越通社

更多

嘉来省民族乐器演奏。图自越通社

保护文化特色 打造可持续未来

80年前的1945年11月23日,胡志明主席签发第65/SL号法令——越南关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第一部法令,成为越南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坚实基础和指南针。基于第65/SL号法令的历史意义,2005年2月24日,政府总理颁布了第36/2005/QĐ-TTg号决定,将11月23日定为“越南文化遗产日”。

活动上的文艺节目。图自越通社

越南传统文化亮相中国香港亚洲文化艺术节

由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各国领事团联合举办的亚洲文化节吸引了来自本地区及世界各地的3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参加。今年越南的参与还因人民艺术家邓泰山与香港越南人协会的精彩表演而给当地民众和国际友人留下深刻印象,打造出一个多元而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舞台。

2025 年河内木偶舞节吸引众多民众和游客关注。图自越通社

越南优先发展10个支柱文化产业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签署第2486/QĐ-TTg号决定,批准《至2030年越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及2045年愿景》(以下简称《战略》)。战略中确定优先发展电影,美术、摄影与展览,表演艺术,软件与娱乐游戏,广告,手工艺品,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电视与广播,出版等10个支柱文化产业。

越武道在法国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法国乃至欧洲广受欢迎的体育文化项目。。图自越通社

越武道成为欧洲的越南“文化使者”

2025 年陈辉方锦标赛暨国际武师考试近日在法国举行,再次肯定了越武道作为连接越南与国际社会的重要文化桥梁的地位。该活动吸引了来自法国、比利时、荷兰及多个欧洲国家的 320 名学员和 31 位武师参加。

越南驻法国大使丁全胜、AVSE Global主席阮德姜教授、越南电影发展促进协会主席吴芳兰共同主持新闻发布会。图自越通社

“越南电影周——光影之旅”:法越文化的桥梁

“越南电影周——光影之旅”将于2025年12月5日至12日在欧洲最大的电影院Le Grand Rex举办。活动将展映17部影片,包括长篇故事片、纪录片及短片,这些作品均为1975年后制作,其中部分作品将在欧洲首次公映。

本次文化节的一大亮点在于当地社区的全民参与。图自actu.fr

为期十天的活动为法国公众展现越南文化气息

越通社驻巴黎记者报道,以"越南——文化、艺术、美食、音乐与生活"为主题的第三十四届“Changé d’Air”文化节于11月6日在法国西部卢瓦尔河地区萨尔特省尚热市勒拉布莱文化中心正式开幕。

美食成为胡志明市的“旅游语言”

美食成为胡志明市的“旅游语言”

发挥越南最大经济、文化、社会中心的潜力与优势,胡志明市旅游业不断创新,打造多样化、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定期举办各类活动,以提升游客体验。尤其是,胡志明市正大力挖掘地方美食资源,将其融入核心旅游产品,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