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河内——文献资料数字化与3D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为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推广提供全新的获取途径和多样化的便利服务,不仅助力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发展,也推动党关于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落地实施。
在《数字化转型——推动生产力发展、完善生产关系,引领国家迈入新时代》一文中,苏林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构建数据共享平台,推动各机构和组织间的数字化连接。力争到2030年,越南跻身全球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排名前50,并排名东盟前三。”,“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新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向先进、文明、现代化的新时代。” 苏林的果断指导及所明确的具体指标,为各领域文化遗产数字化从业人员注入了更大的动力。
在文化领域,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与活化利用中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推动越南文化更好地融入全球文化并与世界文化交融。
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中的应用,构建文化遗产数字数据库(E-Heritage),并逐步建立越南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Big Data),以满足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欣赏需求。
2024年11月,第十五届国会第八次会议正式通过了《文化遗产法》(修订版)和 《数据法》,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在遗产保护与展示方面,3D影像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这项技术不仅增强了公众互动性和体验感,还极大丰富了展览形式,为观众搭建起沉浸式文化体验场域。
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方面,3D影像技术可实现文物的高精度存储、复原和复制。例如,在河内怀德县“香蕉园”(Vườn Chuối)遗址考古工地,考古团队已采用3D影像技术,将发掘坑内的文物数据以三维形式完整储存,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考古现场的真实信息,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科技的进步让这些工作可以直接在现场完成,而过去这一工作很难实现。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深入,3D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将更好地服务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
根据2021-2030年越南文化遗产数字化计划,到2030年,所有国家级特别遗址、国宝级文物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文化遗产都将实现数字化,并在各类数字平台上应用。
目前,国家历史博物馆已率先采用3D技术对各种材质的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应用3D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展览,为游客和研究人员提供更直观的互动体验。随后,许多博物馆也相继取得了重要成果。文化遗产的数字化、3D化工作仍在持续深化,并向更广泛的遗址和博物馆推广。
尽管数字化和3D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数字技术越发达,对资金投入和高端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博从业者需学习数字化技术与技能,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行业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