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通社河内——越南农业与环境部正在与财政部配合,落实各项任务和措施,力争尽早启动碳市场试点,并于2029年正式运行。
根据政府于2025年1月24日批准的《越南碳市场成立与发展方案》,越南将主动建立并发展碳市场,采取集中模式,确保在国家监管、监督下依照市场原则运行。
在此基础上,该方案设定的目标是:从2025年6月至2028年底,在国内试点运行碳交易所;随后,这一具有潜力的交易所将从2029年起正式运行。
围绕上述内容,VietnamPlus电子报记者就绿色市场的进展与机遇采访了越南农业与环境部气候变化司司长、博士曾世强。

问:您如何评价越南碳信用的潜力? 答:专家和国际伙伴评估,越南是拥有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和碳信用创造能力的国家之一。实际上,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越南经济增长率高,许多生产经营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而高科技在实际应用中的渗透率仍不高。因此,越南在减排和创造碳信用方面仍有很大空间。
此外,越南森林覆盖率较高(超过42%),具备发展、保护和提升森林碳储量的条件。
越南的一个优势是自2000年代中期起,企业已开始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参与国际碳信用交易。至今,越南已有300多个项目注册,约150个项目获得超过4000万个碳信用,并已在国际碳市场上进行交易。
借此,越南已成为全球第四大CDM项目国,仅次于中国、巴西和印度,在全球80个获批碳信用的国家中排名第九,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项目领域。
近年来,越南还新增许多符合碳信用标准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在林业方面,北中部地区已实现1030万吨CO₂的森林减排交易。在九龙江三角洲开展的“100万公顷高质量、低排放稻米种植与绿色增长”计划的景也非常乐观。
问:碳市场对实现越南在COP26承诺的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将有何作用? 答: 发展碳市场是不可逆转的绿色转型趋势,有助于以较低的社会和企业成本实现减排目标,推动低排放技术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
同时,该市场也有望成为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承诺的重要工具,提供金融机制支持企业和组织进行碳信用交易,吸引国际资金投资于绿色科技与可再生能源项目。
问:根据提案,碳交易所将于2025年6月至2028年底投入试运行,请问目前建设进度如何? 答: 按照政府总理第232/QĐ-TTg号决定,农业与环境部正与财政部紧密配合,积极推进确定碳市场商品、市场主体,建设国家注册系统与碳交易所,组织市场运行,提高公众意识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当前主要任务包括:制定碳交易所的政府法令;建立并运行温室气体排放配额与碳信用的国家注册系统、交易系统、托管系统和结算系统。
问:在落实过程中,面临哪些主要挑战? 答: 这是一个新兴市场,而企业在温室气体盘查方面仍不成熟,难以确定碳市场的“商品”——即排放配额。
法律框架仍需完善,特别是关于交易、配额拍卖、市场安全保障、中介机构、费用管理、违规处理等细节规定亟待细化。
此外,越南目前尚无本国碳信用标准,懂得开发和评估碳项目的人才资源也不足。

问:据提案预计,未来将有2166家企业需进行温室气体排放盘查。请问这些企业主要属于哪些行业?未来哪些企业将设定排放上限? 答: 上述企业涵盖在总理每两年更新发布的《需进行温室气体盘查的排放单位清单》中。
根据2024年8月13日发布的第13/2024/QĐ-TTg号决定,需盘查的包括:年能源消耗超过1000吨油当量(TOE)的热电厂和工业企业;年燃料消耗超过1000 TOE的货运公司;年能源消耗超过1000 TOE的商业楼宇;年处理能力超过6.5万吨的固体废弃物处理企业。
至2028年,重点领域(热电、钢铁、水泥)将根据总理批准的总排放配额分配限额,有配额的单位可进行碳信用和配额交易,以弥补超额排放。
问:有观点认为向国际出售碳信用将影响越南未来的减排目标,您对此有何评价? 答: 出售碳信用确实为企业带来额外收入,提升竞争力。但也需考虑国内对碳信用的需求、国际投资与技术支持、使用碳信用的时期等因素。
因此,出售还是保留碳信用要权衡利弊,确保各方利益,并结合国际碳信用价格趋势制定长期战略。

目前,农业与环境部正在审查已签署的碳信用交易、抵消和减排成果转让的合作协议,以确保符合越南自主贡献(NDC)承诺与国家利益。
问:请您谈谈,为创造碳信用并在市场中具备竞争力,以及高效运行交易所,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 需要加快完善法律基础,如尽快颁布碳交易所法令,制定明确的碳信用标准、交易拍卖与违规处理规范;加强碳项目开发和评估方面的人才培养;借鉴国际经验,推进技术合作与支持。
问:您认为越南能否在2029年正式运行碳交易所? 答: 借助政府及各部委在法律建设、能力建设和国际合作方面的努力,越南完全有可能在2029年之前完成碳市场试点并正式投入运行。
在执行过程中,应聚焦解决难题,确保市场运行透明高效,为国家的绿色转型目标做出积极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