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旅游业在地区和国际的地位日益提高

旅游业已成为了越南重要的经济产业,为国家建设事业以及推广国家形象及在融入地区和世界社会过程中作出了有效贡献。近期,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公布的2019年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20个国家名单中,越南跻身该榜单。
越南旅游业在地区和国际的地位日益提高 ảnh 1附图:岘港市的金桥。图自互联网

越通社河内——旅游业已成为了越南重要的经济产业,为国家建设事业以及推广国家形象及在融入地区和世界社会过程中作出了有效贡献。近期,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公布的2019年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20个国家名单中,越南跻身该榜单。

汇聚名胜古迹的国家
         
越南是具有巨大旅游发展潜力的国家。除了下龙湾、顺化古都、会安古城、美山圣地、风雅-格邦国家公园、长安、升龙皇城等世界遗产之外,越南还以横跨祖国北中南三地的一系列生态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外国游客的注意力。即坚江省的富国、庆和省的芽庄、平顺省的美奈、岘港等海洋生态系统;矿清-仙溪(KhoangXanh Suối Tiên)、王池(Ao Vua)等河湖生态系统;三海湖国家森林公园、白子龙、吉婆等森林生态系统和三谷碧洞、长安等洞穴旅游生态系统等。

特别是,以数千年的建国卫国历史,越南的人文旅游也十分丰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4万处历史遗迹中,共有3000处遗迹被列入国家级历史遗迹名单,如华闾古都、文庙-国子监、升龙皇城、胡朝城、独立宫等。
         
此外,越南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特殊优势也是发展旅游业的有利因素。越南位于东南亚地区中心,越南领土既与大陆相连,又通往海洋,海路、水路、铁路、陆路和航空等具有便利的国际交流地位。这是扩大和发展国际旅游的重要前提。
         
除了上述的优势,越南也是有着政治体制稳定、人力资源充足的国家。越南的革新开放和融入国际政策亦为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对外经济发展营造便利条件。特别的是,越南正在更加深入地融入各国际组织,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等也是发展“无烟工业”的有利因素之一。除了著名的名胜古迹外,人民的亲善好客也有助于创造出越南的特殊魅力。

为“无烟工业”产业注入动力

近年来,越南政府已通过多项政策和战略,旨在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如越南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越南旅游业发展战略、旅游国家行动计划、旅游法等。此外,越南公民和外国公民的往来、居住及出入境法令和其他相关文件等有关旅游的法律文件得到补充,海关手续更便捷以及为世界部分国家公民实行免签政策等也是吸引游客和投资商的主动和积极的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越共中央政治局于2017年1月颁发的“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拳头经济产业”的第08-NQ/TW号决议,旨在奋斗将越南跻身于旅游业发展国家前列。政府总理于2018年12月决定批准《推动旅游业结构调整,满足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要求》提案等。据此,越南力争至2025年成为东盟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接待国际游客量达3000至3200万人次,国内游客量达1.3亿人次,旅游营业收入总额达450亿美元;通过旅游出口总额达270亿美元,旅游业为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0%,并可创造600万个就业机会等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河内、胡志明市、承天顺化、广宁、岘港等越来越多地方加大旅游目的地管理力度,维护社会秩序安全,确保游客食品卫生安全等工作力度,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地方的拳头经济产业,为同全国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国家拳头经济产业作出贡献。
         
与此同时,旅游基础设施也得到投资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多家国内和国际公司、集团和投资商已加大投资力度,兴建酒店,达到国际级度假区,高端娱乐综合体和现代旅游工程等,为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作出直接的贡献。截至2019年底,全国约有3万家旅游住宿单位;2600余家国际旅游企业和近2.7万名导游等。

越南获列入颇具吸引国际游客旅游目的地名单

近年来,越南旅游业已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从2016年接待国际游客量达1000万人次、国内游客量达6200万人次的成就增至2019年的1800万人次和8500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总额超过720万亿越盾。
         
在2015-2019年阶段,越南以年均接待国际游客增长率为22%的水平在持续增长,成为全球旅游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此阶段,越南旅游竞争力指数上升12位,从2015年第75位上升至2019年的63位。其中,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指数被列入世界前列。
         
近年来,越南获列入颇具吸引国际游客旅游目的地名单。越南首次荣获2019年“世界顶级文化遗产目的地奖”和2019年“世界最佳高尔夫球场奖”等两个世界级旅游大奖。2019年也是越南连续第二年获得“亚洲顶级旅游目的地”奖;2019年“亚洲最佳文化目的地” 奖和2019年 “亚洲最佳美食目的地”奖。此外,越南的各家航空公司、旅游企业、酒店、度假村、旅游目的地等也荣获多项国际级奖项和殊荣。
         
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刚公布的2019年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20个国家名单中,越南以接待游客量增速为16.2%排名第7位。具体的是,2019年通过航空、陆路和海路赴越南参观游览的国际游客量同比分别增长15.2%、20.4%和22.7%。赴越南参观游览的亚洲游客占国际游客总量的79.9%,同比增长19.1%;来自欧洲、美洲和非洲的游客量同比分别增长6.4%、7.7%和12.2%。
         
2020年越南旅游业力争实现吸引国际游客量达2050万人次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旅游业早在年初已开展了多项吸引国际游客的措施,并主动制定了必要时可采取的应对措施等。(完)
         

越通社

更多

国际游客在安江省体验农耕生活。图自越通社

零排放的绿色旅游:为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好处的战略

净零或“净零排放”是一项环境目标,意在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与地球吸收或排放能力对等的水平,直至总净排放量减少到“零”。因此,虽然仍是新兴领域,但以净零排放为目标的环境友好型旅游正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越航飞机。图自越通社

自4月19日起,胡志明市飞往河内航班将转至T3航站楼运营

按计划,自4月19日零时起,越南航空公司(Vietnam Airlines)胡志明市和河内之间的所有航班将转至T3航站楼运营。从4月28日起,除了胡志明市飞往昆岛、迪石、金瓯的航班仍在T1航站楼外,其他国内航班都转至T3航站楼运营。

西贡中心邮政局是胡志明市著名目的地。图自越通社

越南——新千年不可错过的旅游目的地

上周末,越南驻加拿大大使馆积极参与了第28届加拿大旅游与度假展。在越南国家旅游局和多家旅行社的协助下,越南旅游推广展位因其精心布置和信息丰富的介绍方式,特别引人注目。

附图 图自越通社

历史名城川木——东南部地区旅游之都

巴地头顿省川木县福顺乡禄安无号码头遗迹于2024年11月列入国家级特殊遗迹名录,肯定了此地的历史价值。近年来,川木县凭借其现有的旅游潜力,已强势崛起,成为整个东南部地区的旅游之都。

九龙江三角洲地区的水上市场。图自人民报

九龙江三角洲旅游形式多样化

“水乡”、“果园” 等词语几乎成了九龙江三角洲的标志,因得益于密布的河流与肥沃的土壤,这里拥有硕果累累的果园。

Victory - Bond in Vietnam 》音乐视频发布仪式。图自人民报

《Victory - Bond in Vietnam》音乐视频亮相

越南《人民报》社与IB集团日前联合举办《 Victory - Bond in Vietnam 》音乐视频发布仪式。该视频记录了国际知名女子弦乐四重奏Bond乐队在广宁省著名景点精彩演出。通过这部特别的音乐作品,《人民报》希望向世界传播越南的历史文化价值、自然之美与人文风貌,为推广国家旅游、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安江省静边市水上旅游。图自越通社

政府总理要求促进旅游发展 实现经济两位数增长

越南政府和政府总理始终密切贯彻政治局关于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拳头经济产业的指导精神,多次就旅游发展作出部署,要求旅游部门本着“开发富有特色产品-专业服务-便捷简化手续-具有竞争力价格-清洁优美环境-安全、文明、友好目的地”方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由此,越南旅游业在经历新冠疫情冲击后已基本复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成果,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亮点之一。

吉仙国家公园设有双人间、三人间、家庭间和宿舍间、高脚屋和独立圆顶屋等,满足游客的住宿和休息需求。图自《越南画报》

吉仙国家公园

吉仙国家公园成立于 1992 年,覆盖5 个县,分别为同奈省的新富和永久两县,林同省的吉仙和宝林两县,以及平福省的布当县,总面积超过7.1万公顷,其中同奈省占地面积最大,近4万公顷。

归仁港口。图自VOV

省市合并: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的契机

越南正在推进省市合并。因海岸线漫长,将沿海省市与江河流域省份合并,不仅解决了管理难题,而且还为各地区发挥自身经济文化特色创造了条件,特别是拓展了海洋经济发展的空间。

据初步估算,节日期间平顺省接待游客约8.5万人次。图自越通社

平顺省再添旅游新亮点

在雄王祭祖节( 4 月 5 日至 7 日)三天假期期间,平顺省共接待游客量约 8.5 万人次。其中, “ 深爱越南 ” 项目设立于该省三个历史、文化和旅游胜地 ,吸引了众多游客热情参与和体验。

2025年2月2日(大年初五),升龙皇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图自越通社

2025年第一季度越南接待国际游客超600万人次

2025年3月,越南接待国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同比增长28.5%。2025年第一季度,越南接待国际游客约600万人次,比2024年第一季度增长29.6%,创下历史新高。与2019年(新冠疫情前)同期相比,增长幅度高达134%。